“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考
2018-03-30严琴
严 琴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已然无处不在。它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链接一切的特征,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符合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主题。截至2015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我国青少年人口的85.3%[1]。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使用互联网的引领者,对新事物的出现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不容小觑。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也要看到其消极方面。“互联网+”既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究“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狭小,内容和模式落后,“互联网+”能有些地克服这些缺陷。“互联网+”具有融合性、创新性、时代性与国际化优点,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跨越时空,融合他国的教育元素来实现自我变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把教育与其他行业连接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满足其需要。“互联网+”能给学生呈现栩栩如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的教学内容。可见,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互联网+”不仅与时俱进,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选渠道。
“互联网+”具备传统教育所具备的优势,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这些优势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新环境,提供新方法,开辟新路径。
其一,转变了唯教育者独尊的状况。“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施教者为客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师生间是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关系,转变了过去以教育者为主体的权威式教学模式。
其二,突破了封闭式教育方式。“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了新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互联网能与教师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并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其三,转变了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使教育者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内容更加新颖;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渠道更趋多元,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生动,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距离,教育者能获取更多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其四,跨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场所一直是固定的,配备专门的教育人员与教育设施。这种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导致了教育的固化发展。然而,“互联网+”能自由地选择上课场所、时间、设备等,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全民化交互式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承载的信息广而新,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他们丧失判断力。部分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教育内容,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而大学生正是“四有”新人的主要培养对象。“互联网+”承载的信息直接影响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首先,互联网虚拟世界使一些学生痴迷而茫然若失。大学生涉世未深,认识能力处在感性阶段,无法辨别真假世界。其次,“互联网+”环境中,人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个无核心平台中,有的人受利益的驱使,传销一些庸俗的文化产品;有的人把其作为发泄的空间,发布不健康的信息;有的把其当作推销自我的场所,赤裸裸地展示自身拥有的一切,引起社会矛盾。
我们的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道德规范,接受舆论的监督。然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与透明性使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社交圈处于透明状态,使图像、声音、言语毫无遮拦地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大学生容易被卷入虚拟世界的漩涡中,使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产生扭曲,进而丧失辨别能力。“互联网+”尚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外来文化思潮占据着广阔的领地,侵蚀着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以便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重金钱利益而轻理想追求,旨在实现个人价值而无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使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更趋艰难,进而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互联网+”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对此,我们应采取针对性对策,化挑战为机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台的监督体系
“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是,“互联网+”环境中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歪风邪气的价值取向、自甘堕落的生活方式带坏学生的发展方向,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此,应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党和政府要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的网站条例,建立群众与舆论监督的互联网运行机制,制定系统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通过互联网传销庸俗文化产品以及传播不良信息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其严加管教;对从事互联网工作者,要对其进行教育,褒奖高尚职业道德之人,严肃教育有损职业道德者;影视作品的引进要以鼓舞人心为主,摒弃不良作品。党和政府应注重培养能正确利用与掌控互联网的高科技人才,以免被他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其次,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高校应不断地健全校园网络监管系统,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防止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学校应积极为大学生创建健康、积极、和谐的网络环境,重视宣传主流思想道德与中国传统美德,建设带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注重学生家人的作用。学业压力大、就业难、经济不富足等原因易导致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倾诉与发泄的对象,进而走向自我封闭。家人应主动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其正视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传播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使大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导致教育工作者失去激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文化、政治素养。
首先,组建一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评论队伍。网络评论队伍应该引导学生发表积极的言论,浏览健康的网站,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定期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来看,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近,无论在行为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容易影响学生。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增强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掌握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三)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部分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平台输送低俗文化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我国应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平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控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动摇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应对这些问题,应构建更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平台,融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把国家主流思想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各高校应积极配合建设中国特色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平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的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面临“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梳理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看法,认真分析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协调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发展,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各高校应积极配合建设中国特色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平台,给学生传播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孙圣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亚太教育,2016(10)
[2]严冰,郭沛.张玉华.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09(7).
[3]白荣宝.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