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考试成绩分析
2018-03-30马登尚
马登尚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其理法方药不仅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亦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指出“万病诊治,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因此温病学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我校温病学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三学年,计划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66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机动2学时。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期末考试成绩可基本反应出学生对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考试成绩,有助于教师从中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点,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 出题及阅卷
以温病学教材为蓝本[1],期末考试前两周由主讲教师主持本教研室任课教师出题,试卷分A、B两套试卷,由教务处任选一套试题组织考试。题型分为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病案,卷面总分为70分。考试结束后,阅卷教师依据参考答案、评分标准,采取流水作业方式,在教研室内统一阅卷,5个工作日内完成阅卷工作。
2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3级中医专业温病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全年级共59人,分为2个小班,一个合班上课。1班为二本普通招生学生34人(简称为普本)。2班为专升本学生25人(简称为专本),来自全省三所不同院校的专科毕业生,入校后与大三年级的普本学生一起学习,两班学生均是初次选修温病学。
3 研究方法
将本年级全部学生期末试卷成绩按题型得分输入电脑,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1)正态性检验,采用单个样本K-S检验;(2)试卷难度:用字母P表示,P=平均分/满分;(3) 区分度:用字母D表示,对于客观题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总体结果分析 全年级学生成绩见图1、表1。
图1 全年级学生成绩分布图
表1 全年级成绩分布表
图1中K-S值为0.88,P=0.41>0.05,因此全年级成绩呈正态分布。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年级低于40分的差等生人数为2人,占3.3%,高于60分的优等生人数为10人,占16.7%。全年级最低分为34分,最高分为65分,由于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以及原文背诵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总成绩,期末成绩占70%,因此本门课程成绩综合评定结果为全年级均及格,没有不及格同学。
专本与普本学生相比,专本成绩平均数为55.8±4.86,普本53.8±6.49,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1.287,P=0.203>0.05,两班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别。表明不同生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均可掌握好本门课程的知识要点,取得几乎相同的学习成绩;尽管高考成绩有本、专科之分,进入大学后,一切从零开始,每个学生在同一个起点学习医学,学习态度、热情以及用功程度决定着学习成绩的优劣。专本学生由于经过优胜劣汰的入学考试,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们的专业思想更加稳固,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全年级40分以下的2名学生均在普本班中,表明普本班中个别同学中医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不够用功,学习成绩仅满足于及格不补考而已。
4.2不同题型结果与分析 见表2。
表2 不同题型得分数、难度、区分度
难度与区分度是判断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正确答案的百分比。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能力,即能否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一般认为,自主出题的考试中,难度P≤0.6表示试题难,0.6
0.4表示区分度好,0.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整份试卷P=0.77,D=0.66表明该试卷难易度适中,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用功学习程度。但从不同题型难易度中可以看出,单选题难度适中,名词解释较易,简答题容易,表明学生对温病理论掌握得较好,达到了教学要求。这类题型所考内容为教学大纲中掌握及部分熟习的知识点,如温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常见证型等,由于这部分内容在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时练习过。其次,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编《温病学重点难点释疑》,学生可根据此教学参考资料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理解复习记忆,最后是学校周边的复印店里整理出的考试宝典之类的复习资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病案题平均得分为5.34±2.80,难度为0.53,表明病案题难,但此难度与计算机摸拟病案考试的难度相近,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4]。中医的精髓在临床,临床之难在于辨证,《类证治裁》中云:“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内科脏腑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有时令初学者难以适从。“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临证指南医案》),有学者提出提高中医临床思辨能力的方法为“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自述中云“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可见辨证精准,非一日之功。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面对一个温病病例,有的同学未用温病理论进行诊断治疗;有的学生尽管辨证正确,但方证不统一;还有的学生受西医的病名诊断以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干扰,不能很好地应用中医思维模式进行辨证分析,这些现象反应出学生将温病学的理法方药应用于临床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教学中改进案例教学方式。 全年级温病学成绩呈正态分布,不同生源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整份试卷难易度适中,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用功学习程度。学生对温病理论掌握得较好,临床应用能力较差,今后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从培养学生的临床认知能力入手,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次数,以我院康复科作为温病学的临床见习基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跟随教师查房,由带教老师针对具体病人进行病案分析讲解,采用“证—方—经典条文”的模式,加深对经典原文的理解,即从病人的病症特点出发,进行辨证分析,依证选方,最后指出此方所在的经典原文。 (2)每个学生书写2至3份临床见习病例,先在小组内在进行病案讨论,然后以PPT形式在课堂上汇报,以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中医临床辨证分析能力。 (3)课堂案例教学以学生临床所见的真实病例为主,书本中的案例为辅,增强学生的情景记忆以及应用温病学理论于临床的信心。 (4)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温病学题库,实行温病学计算机考试,切实做到考教分立,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1]马健.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1. [2]浅谈spss软件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u-Bs7hyf8WaEwrxHbjikjKkZKLfcxjKwrrydS7GufgK000AWg55bkM5k4gobq_yLD3HJ4aFkCRlxBxpxXS8i4aiuTHWQ2St0IJlogpvgkG [3]吴彬,张镜源.陈建玲部分课程试题难度与区分度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45. [4]张阳,秦鹏.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信度、难度及区分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8.5 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