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会影响农民工创业吗?
——基于CGSS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8-03-30阙春萍周毕芬
□邹 洋 阙春萍 周毕芬
一、引言
农民工作为城市中最大的劳动力群体,是指拥有农村户口并在城市或者乡镇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农民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城镇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动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参与创业成为国家保持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方面。农民工通过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者从事新的生产活动以实现财富增加的创业行为,对促进我国农业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是指创业者对自身所具备资源进行整合并创造出更大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创业者自身的主观因素、面临的客观因素和创业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到其创业行为[1]。在创业的过程中,长期在城市中务工的经历使得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开阔的视野[2],相较于普通的农民,农民工将拥有相对较高的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支持其创业。但同时,我国现有的特殊“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又不可避免的限制与影响着农民工创业的决定和行为。由此,对于影响我国农民工创业行为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考察。其中,赵浩兴(2012)通过对农民工创业地点的选择的研究发现,工作经历、个人的职业技能与个人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到其创业行为[3];魏凤(2012)通过对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影响因素的进行分析后发现,文化水平的高低、技术能力的强弱与资金是否充裕是影响农民工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4];无独有偶,张应良等(2014)通过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农民工实地调查后发现,虽然地区之间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因素有所差异,但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所处的行业与创业形式对其创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显著影响[5]。纵观现有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可包括教育程度、打工经历等在内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6-8]。因而,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农民工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与此同时,参考国外学者对创业者的研究发现,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途径,会以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桥梁的形式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9]。已有学者主张对创业的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问题展开,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将更有助于分析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及原因[10]。我国也有学者提出,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民工留城还是返乡创业决策的关键因素[11],并有学者对包括农民工在内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12-13]。但现有对农民工社会认知的研究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较少涉及到创业等具体行为,从社会认知角度讨论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对其创业行为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借助农民工的社会认知作为桥梁,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作用,并探索社会认知变量在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中介作用。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一)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
对于人力资本的界定,学界存在多种看法,Hitt等(2001)认为人力资本作为创立新企业时的重要资源,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绩效[14]。Agbim(2013)对创业者隐性知识和创业动机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创业者自身的隐性知识对创业具有显著影响[15]。而教育经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会有助于劳动者创业精神的培育,并影响到创业的成功[16]。目前普遍认可的是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医疗保健等方式实现[6]。对于创业者,人力资本一般分为两种:一般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的人力资本[17]。教育作为人力资本中的重要部分,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也势必会影响到其创业行为,拥有较高学历将约有利于创业,且创业成功率更高[18]。一般认为,创业者年龄、健康与教育程度视为创业者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组成部分[19];而对不同领域的创业者的创业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专业的个体知识与技能、工作经验等也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用到的重要人力资本[20]。
对于经过一段时间外出就业的特殊的农民群体,农民工在打工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如丰富的阅历、本领和社会信息,将更有利于其创业的实现[6]。已有学者研究证实,农民工等个体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创业能力并实现经营企业[21]。我国学者李长安,苏立峰(2013)在对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本分布的进行分析后发现,提高人力资本将会有效促进创业活动[22]。
由此,本文提出假说1: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创业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二)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低阶层者普遍认为阶层可以改变并且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行为,将有利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23]。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理解人类社会行为途径,是指社会个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心理过程[24]。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环境和工作经历的相似,会使之形成一种对自我、他人和周围环境相对稳定的认知倾向,即相似的社会认知[25]。对于农民工群体,社会认知是指对来自周围环境、他人以及自己的包括社会群体、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在内社会客体之间关系的社会信息的认知,并对这种认知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推断和理解[12]。观察我国农民工创业状况可以发现,多数农民工在选择开展一项事业或者从事新的生产活动时,往往依赖于以家庭组织为主的由亲朋好友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以谋求发展并增长财富。[26]作为理解创业与家族性之间关系的桥梁,社会认知则是探究创业行为独特内在演进机理的一种渠道[27]。农民工的社会认知越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认知程度越高,具备较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可能性越大,也越有可能选择创业[28]。社会认知较高的农民工与时代进步的步伐更契合,更有利于其资深人力资本的发挥。
由此,本文提出假说2: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创业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三)社会认知在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认知领域的交互决定论中指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长生作用的。”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其行为的产生。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认知作为分析个体之间的心理作用的途径,即可以运用于研究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24]。农民工为了谋求生计远离家乡到城市中停留、打工的独特生活履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对其对社会认知造成影响。社会认知作为了解农民工的基本途径之一,与其是否适应的城市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29]。一方面,由于户籍的限制,现存的二元社会结构会对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工形成多种制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令其感到自身的边缘化。另一方面,打工地区更为发达的经济状况、更开阔的视野以及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会带给农民工对世界更新鲜的认知和感受,并影响到其考虑问题的思维和方式。当农民工的个体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时,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其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会改变其作用的结果[30]。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社会认知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数据来源、变量测量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该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各地的学术机构共同执行,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连续性和全国性的学术调查项目。从 2003年开始,每年对全国各地一万多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全面的收集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多层次数据。其调查对象会经过严格的科学抽样,问卷设计合理,数据总体可信度高。其中本文筛选出农民工样本具备以下条件:①拥有农村户籍;②具备进城务工工作经历;③目前从事非农工作。
为保证选取样本的合理性,避免出现继承性的个体工商户等情况(例如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作坊、小卖部等),本文将样本个体中其父亲或者母亲为个体工商或独立经营者的样本剔除。通过删选后得到调查数据中有效样本量1808个,将样本与“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的结果相比较,发现选取样本的特征分布与全国性调查结果总体类似,影响因素的研究要求可以满足。具体如表1。
表1 样本特征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调查数据根据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整理出农民工样本后计算得出;农民工监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此。
(二)变量与测量
1.因变量——农民工创业行为及其测量。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开办企业或注册公司等活动均为创业行为,农民工中的私营企业主、公司老板以及没有固定地点的小摊贩和有固定经营店铺的小业主均是创业者[31]。由此,本文以确定农民工目前工作状况是否为“自己是老板或合伙人、个体工商户”为测量标准,以判断调查对象是否具有创业行为。
2.自变量——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认知及其测量。
(1)农民工个体的人力资本。李建民(1999)在人力资本通论中提出,人力资本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能力、健康和知识等因素的综合[32]。人力资本指标的测量和内涵的界定也较为清晰,包括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因素。本文借鉴谢勇(2013)等人的做法,选择身体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作为农民工一般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并设置为连续变量[33]。教育程度参考学界一般做法以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来度量,工作经验以农民工从事非农工作(到创业前为止)的年数来度量。并且通过加权平均得到人力资本的总指标,如公式(1):
人力资本=(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经验)*1/3
(1)
(2)农民工的社会认知及测量。社会认知作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潜在的倾向性思考方式[34],是指个体对理解和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社会信息对事物或者他人形成的推论[35]。参考班·杜拉等学者对社会认知的定义,本文选取农民工个体对他人信任感的感知、对当今社会公平感的感知和对自身所属阶级的感知作为衡量维度[36]。其中,信任感、公平感题目设置分别为:“是否同意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以信任?”、“您认为当今社会公不公平?”,并将其划分为五个维度;对调查对象所认为自己所属的阶级设置为5个分层,以“在社会的阶层中,您认为您目前处于哪个等级上?”作为调查题目,其中1为最底层,5为最高层。同时,将社会认知的三个子项目用平均加权的方法得到社会认知的总体指标,与人力资本指标相乘得到回归方程中的交互项进行研究,如公式(2)所示:
社会认知=(信任感+公平感+阶级认同)*1/3
(2)
(3)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的交互项。为测量农民工的社会认知对人力资本与其创业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将社会认知视为调节变量并与自变量人力资本总指标,各分指标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经验相乘作为回归项,研究影响农民工创业的相关因素。
3.控制变量——农民工的性别及婚姻状况。本文选取农民工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年龄、普通话水平、英语水平、互联网使用情况等作为控制变量,探究可能对农民工创业行为带来的影响。并将控制变量设置为虚拟变量对其进行赋值,变量设置具体如表2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公式如下:
y=a0+aixj+ε
(3)
y=β0+β1+z1+β2z2+β3x8z2+β4x9z2+β5x9z2+γ
(4)
(3)式中,y代表农民工创业行为,ɑ0为常数项;ɑi(i=1,2,…,7)为变量系数;xj(j=1,2,…,16)为控制变量与自变量。其中x1、x2、x3、x4、x5、x6、x7代表控制变量农民工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普通话水平、英语水平、互联网使用情况; x8、x9、x10分别代表自变量农民工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经历;x11、x12、x13代表农民工的社会认知中信任感、公平感与阶级认同;x4·x12代表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情况的交互项;ε代表随机误差项。(4)式中,y代表农民工创业行为,β0为常数项;βi(i=1,2,…,5)为变量系数;z1为人力资本总指标,z2为社会认知总指标,γ 代表随机误差项。
表2 变量的定义、赋值与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因变量农民工创业行为设置为0-1变量,故采用Logit回归。为检验文章所设定的假说,更直观的探讨各变量与创业行为间关系,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在数据分析部分采用逐步回归法。首先,逐步将控制变量、自变量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子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以探析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而,将自变量人力资本、社会认知的总指标以及各交互项逐步放入模型中回归,探索社会认知作为调节变量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
(一)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因素分析
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方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方程2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各指标对因变量的效应方程;方程3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各指标和社会认知各指标对因变量的效应方程。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对农民工创业行为影响显著,即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工更容易实现创业。同时,社会认知变量与农民工创业行为之间关系总体也呈正相关,其中农民工的阶级认同感对其创业行为影响显著,说明当农民工认为自己处于社会较高层级时,更容易实现创业。
表3 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水平。
(二)人力资本、社会认知及其他变量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回归结果分析
方程4是控制变量、自变量中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因变量的效应方程;方程5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认知对因变量的效应方程;方程6,7,8分别在放入控制变量、自变量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认知,并累次投入人力资本中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工作经历子指标分别与社会认知交互项后对因变量回归的全效应方程。同时,为了避免加入交互项对方程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在此部分对作为调节变量讨论的“社会认知”变量做了中心化处理①。
表4 人力资本、社会认知及其他变量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水平。
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人力资本、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创业行为均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这与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认知子指标的分析结果一致,假说1与假说2得到验证。但是,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认知作为调节变量时对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创业行为之间关系没有起到显著地正向调节作用,由此假说3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解释是,创业具有风险性的行为,鉴于目前农民工创业环境的不完善与农民工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拥有较高社会认知程度的农民工当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较为健康体魄和较丰富工作经验时,可能会对传统的经济来源方式务工甚至务农更为依赖,不愿意冒险创业。所以,社会认知对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没有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CGSS2013年调查数据,通过Logit回归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认知对其创业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身体素质较好,更为健康并拥有较高学历、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更容易实现创业,认为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较高,社会认知感越高的农民工的创业行为更积极。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认知对其所具备的人力资本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没有起到调节作用。
由实证研究结果与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推动农民工创业的现实启示:第一,加大对农业户口人群的教育投入,包括基本教育投入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整体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二,为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工群体营造更公平,更受尊重的社会环境氛围,逐步消除农民工在享有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方面的歧视,提高农民工群体对自身社会阶层的自信感,引导农民工正确认识社会,鼓励其创业。第三,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建立农民工创业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民工对于创业风险,帮助有意愿创业的农民工实现创,提高创业积极性。
[1]Minnitti M,Bygrave W D.The Microfounda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4).
[2]张秀娥,王冰,张铮.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3).
[3]赵浩兴.农民工创业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沿海地区的实证调研[J].中国人口科学,2012(02).
[4]魏凤,闫芃燕.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部五省998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09).
[5]张应良, 汤莉与刘幸希, 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41-48.
[6]汪三贵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
[7]朱红根.个体特征、制度环境与返乡创业农民工政治联系:一项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 2013,(01).
[8]任锋,杜海峰,刘玲睿.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 2012,(02).
[9]Chirico F., Salvato C..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Dynamic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in Family Firms. Family BusinessReview, 2008, 21(2): 169-181.
[10]Mitchell R K, Busenitz L W, Bird B, Gaglio C M, McMullen J S, Morse E A.The central question in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research 2007[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7,31(1).
[11]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6).
[12]刘电芝,马前广,杨会会.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
[13]胡小勇等.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社会认知视角[J].心理科学, 2014(06).
[14]Hittma, Bierman L, Shimizu K, et al.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
[15]Agbim K C, Owutuamor Z B,Oriarewo G O.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know-how[J].Journal of Business Studies Quarterly,2013,5(2).
[16]Colombo M G,Delmastro M,Grilli L.Entrepreneurs’ human capital and the start-up size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2(8).
[17]张帏,陈琳纯.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过程的影响[J].技术经济,2009(08).
[18]Siqueira A O. Entrepreneurship and ethnicity: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and family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7,12(1).
[19]Mushkin S J.“Health as an Invest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70).
[20]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1]赵朋飞,王宏健,赵曦.人力资本对城乡家庭创业的差异影响研究——基于CHF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5(03).
[22]李长安,苏立峰.人力资本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2003年-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2).
[23]Griskevicius V, Tybur J M, Delton A W, & Robertson T E.The influence of mortal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risk and delayed rewards: A life history theory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1,100(6).
[24]Martin L, Clark L. Social Cognition: Exploring the Ment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Human Social Interaction[J]. Cognitive psychology,1990,16(3).
[25]Kraus M W, Stephens N M.A road map for an emerging 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12,6(9).
[26]朱明芬.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03).
[27]Anderson A R, Jack S L, Dodd S D. The Role of Family Members in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Family Firm[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5, 18(2).
[28]徐悦,张居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效应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06).
[29]黄会欣,马前广,刘电芝.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0]王文彬.人力资本差异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基于教育程度与网络场域关系的分析[J]. 人口学刊, 2013(04).
[31]张广胜,柳延恒.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三类城市的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14(6).
[32]李建民.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1999(4).
[33]谢勇.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收益率的估算[J].农业技术经济,2013(04).
[34]赵向阳,李海,孙川.从个人价值观到创业意愿:创造力作为中介变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5]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6(06).
[36]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