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 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2018-03-30徐敏轮王克其南京农业大学
徐敏轮 王克其 陈 巍/南京农业大学
鹤乡菊海——苏北地区最大的菊花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先后承担农业部财政部重大农技推广试点、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重点围绕种养产业链全程关键技术问题,在全省跨县域多点进行示范推广,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要做法
规范管理,加强激励。学校实行科技推广服务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基地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服务工作实行首席专家领导下的基地对接专家负责制。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促进规范化管理,激励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项目与资金管理规定,按财务制度要求分项目核算,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打造亮点,彰显效应。连续5年与张家港市举办“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果品品鉴会”,成为张家港优质果品推介和省内农技推广的品牌活动;连续3年与射阳县合作举办“江苏洋马菊花节”,为药用菊、观赏菊的发展搭建展示平台;在灌南策划“赛葡萄、品龙虾”特色活动,引进了百果园水果连锁店等市场销售龙头企业,用现代科技、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发展。
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开通专题网站,制定了农技推广LOGO和相关材料,宣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邀请《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农村经济》等媒体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进行调研,挖掘新闻点与创新点;邀请江苏电视台、张家港电视台、泗洪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特色活动,扩大影响力。
创新模式
线下建联盟。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农业大学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发展联盟,拟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章程》及《建设方案》,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表及加盟申请书,促进联盟实质化、规范化运行。目前,线下在金坛、兴化、东海、泗洪、常熟、宿城、句容、武进共建新型主体发展联盟8个,对接服务联盟成员达到1690户。
线上做服务。南京农业大学自主研发了“南农易农”APP,包含当前农事、农业科技、易农微课、易农互动、农业要闻、农业政策、市场资讯等版块,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快速及时的在线服务。
典型案例
泗洪稻米。泗洪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79万亩全部实现了无公害或绿色有机稻米认证,生产水平高、市场效益好,但从产业链的角度还需进一步打造,从品种、种植、产品深加工、配套产业等方面仍都有提升的空间。为此,通过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南京农业大学主推食味新品种“宁粳8号’以及“南粳9108”“南粳5055”等,改变了全县品种多、杂的问题;指导应用机插水稻规模化育秧技术,机插秧苗素质明显提高,群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节约育秧用工成本20元/亩;应用水稻机插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水稻降基肥诊断施肥技术,氮肥施用量减少20%,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针对稻米产业链市场化发展趋势,指导开展集中育供秧、机械化服务、信息化精准服务,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建设,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订单种植,大大地促进了稻米生产的商业化、链条化。
灌南葡萄。灌南县葡萄产业品种单一、技术老化,普遍种植“夏黑”和“巨峰”,价格不超过10元/斤。通过农业部、财政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南京农业大学推广的新品种“阳光玫瑰”,果色嫩绿、果香浓郁、口感柔甜,市价达到35元/斤,受到全县葡萄种植户的欢迎;设施限根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亩地只需种植葡萄苗9棵;花果管理方面,采用“H”型花穗整形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标准化程度;肥水管理方面,应用设施喷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绿色“一控两减”生产技术,综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指导品牌建设。通过南京农业大学全程生产技术模式的推广与服务,灌南葡萄品质大幅提高,综合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葡萄生产面积增加了1万亩。
射阳菊花。射阳是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白菊花标准化示范区之一,不过也存在种植技术老化、连作障碍突出、菊花产业效益低等问题。南京农业大学示范推广自主药用菊新品系“苏菊”,产花量高,抗性强,优质干花出花量高;示范推广药用菊优质高效育苗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等。2年时间,射阳传统药用菊新增标准化基地5000亩以上,平均亩效益增长15%以上,成为王老吉、加多宝、和其正等品牌的原料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指导建设射阳县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了自主品种—“南农”系列切花菊、“金陵”“钟山”系列等设施观赏菊和园林小菊共数百种,满园菊花,美不胜收。
对策建议
集聚资源,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高校基地专家、项目等资源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完善结合起来,在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集聚,通过共建或委托建设的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提档升级;加强大学(产业专家)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融合,例如大学专家与基层专家联合申报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立项,推进产业发展。
着眼长远,延长推广项目实施年限。延长农技推广项目资助时间,适应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全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便更好地评估项目实施效果。建议改进推广项目考核指标,严格共性指标,放宽特性指标,使指标真正能够引领产业发展。
加强激励,提供稳定专项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大学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允许资金用于部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APP开发、人员聘用、绩效奖励等,以便建设稳定的、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基地,共建有需求、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建立起有能力、有意愿从事推广工作的人才队伍。
创新机制,改革大学自身推广制度。加强对大学推广制度机制改革的指导,倡导设立农业大学推广序列教师(研究员)职称,促进参与农技推广工作教师(职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为逐步培养新一代农技推广队伍、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优化教师工作的考核体系,增加科技推广工作考核指标,另设专职推广教师考评机制;优化推广项目管理办法,增强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