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外围辐射中政府行为研究

2018-03-29张铠

商情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

张铠

[摘要]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其集聚作用得到了发挥,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信息技术和资本,但是对外围的辐射功能明显不足,其辐射范围只是停留在与其临近的几个城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在辐射功能方面差距较大,不利于郑州提升长期竞争力。要提高郑州的外围辐射能力,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本文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政府行为在外围辐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 政府行为 外围辐射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辐射作用的现状

第一,郑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围城市辐射作用较弱。2016年郑州市GDP达到7994.2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于第7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1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4名;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19.5亿元,在全国排第6名。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指出,在全国294个城市中(含港澳台)郑州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第18,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排名第14,可以看出郑州自从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利用各种机遇,飞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据2016年数据统计,外围其他城市与郑州相比,各个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016年郑州生产总值达到7994.2亿元,而排名第二的南阳生产总值只有2737.5亿元,只占到郑州的34%;郑州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达82872元,其他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与郑卅I差距较大,生产总值排第二的南阳,其人均生产总值才27083元;固定资产投资郑州达6998.6亿元,而排名第二的洛阳也只有408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郑州达3665.8亿元,而排名靠后的三门峡只有441.13亿元,不足郑州的15%;财政收入以及城镇化率都远远超过省内其他城市。可见,郑州的经济总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却没有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造成与外围城市差距较大的现象。

第二,郑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外围城市,未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从2016年的数据得出,河南省内所有城市之间,三大产业的增加值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上明显超过其外围城市,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落后于其他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郑州第二产业全年的增加值为3780.7亿元,洛阳、许昌、焦作和南阳分别以产值1805.5亿元、1374.9亿元、1227.57亿元和1227.46亿元居其后,但相差均在两倍之上,排名靠后的驻马店仅有715.16亿元,不足郑州的20%,可见其差距非常之大。郑州第三产业全年的增加值为4057.1亿元,其次为洛阳1743.4亿元,南阳1097.04亿元,新乡867.98亿元,而排名靠后的平顶山563.07亿元,仅占郑州的14%,相差甚远。产业结构比方面,郑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为2.O:47.3:50.7,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他城市像平顶山为9.7:50.8:39.5,焦作为6.5:58.9:34.6,洛阳为6.2:47.7:46.1,各个城市仍以第二产业为主。2016年郑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14元,其次为洛阳30752元,平顶山27102元,许昌27016元,而排名靠后的信阳只有23959元,差距也是很大的。

第三,在进出口贸易、人流量、信息流量等方面,郑州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据2016年统计,郑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50.3亿美元,其次为许昌122.96亿美元,洛阳115.83亿美元,焦作19.5亿美元,而排名靠后的商丘只有2.46亿美元,排名第二的许昌也只占到郑州的22.3%,而商丘仅占郑州的0.45%,可见,郑州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而距离郑州较近的许昌、洛阳等城市相比距离郑州较远的商丘、信阳等城市差距也比较大,可见郑州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半径过小,以至于距离稍远的城市基本辐射不到。在人流量方面,2016年郑州运输客运量为311.9亿人公里和运输货运量为686.4亿吨公里,排名第二的南阳运输客运量为105.81亿人公里和运输货运量为488.42亿吨公里,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信息流量方面,2016年郑州邮电业务总量为427.1亿元,排名第二的洛阳为144.7亿元。以上数据表明郑州市在进出口贸易、人流量和信息流量方面与其他城市比较都远远领先,郑州对外围城市的福射带动效应太弱。

二、鄭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外围城市辐射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缺乏对拥有高端产业的龙头企业相应的扶持。拥有高端产业的一些龙头企业通常拥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是郑州却很少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郑州缺乏一批拥有知名品牌、高端产业、辐射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究其原因是郑州市政府缺乏对本土企业的正确引导和给与相应的财税等优惠政策的扶持,此外公共服务的不完善也会阻碍本土企业的发展以及拥有高端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落户。

第二,政府缺乏对科技创新的带动能力。科技创新对于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郑州市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所提供的科技经费较少,在2016年中,郑州市R&D;投入经费不到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30%;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较少,没有对企业的科研创新融资渠道进行政策帮扶,2016年,郑州市所有工业企业的R&D;支出是100.3亿,政府补助仅占2.3%,97%以上的资金是企业自己筹集的;相比于北上广深等城市,郑州市由于在生活工作环境和待遇方面较为落后,政府对于高端人才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导致很难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流入;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专利保护不足,这造成了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不主动进行科技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三,政府对远程辐射功能帮扶较小。目前郑州仍然是以服务自身需求为主,对外围城市的服务功能仅仅辐射到像洛阳、许昌等周边较近的一些城市,对于距离较远的城市像南阳、信阳等,辐射作用逐渐减小,可见郑州市对外辐射功能的地域性较强,仍然是以服务自身需求为主,对外围城市辐射的半径较短。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政策帮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缺乏与外围城市的沟通与交流。

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外围城市辐射中优化政府行为的举措

第一,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产业升级,扶持龙头产业,强化辐射主体。一是加速高端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批具有较高增长值和较强辐射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为了增强其长期竞争力,需要政府给与诸如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相应宽松的政策,促进此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视研发、设计等环节,发展具有高增值性的现代服务业。二是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进行大力帮扶,扩大其辐射能力。对于本土企业要进行积极引导,培养本土企业的战略性思维,帮助本土企业并购重组,使一些本土企业尽快发展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的大型企业。对于一些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指导和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此外对于本土跨国经营的企业,给与融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二,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辐射力。一是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对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与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加大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帮助企业拓宽研究开发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科技产业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对于拥有高科技水平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和优惠等措施,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进而吸引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际大型集团落户郑州,带动郑州的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政府通过制定对高端科技人才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比如高端科技人才降低征收个税比率,住房免租金,给与住房补贴,对于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进行现金奖励等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郑州,进行产学研有机结合,进而带动郑州进行科技创新,增强郑州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影响。

第三,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一是按照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进行帮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特殊領域比如物流、商贸等实施差额征税,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二是加强与外围城市的经贸联系,提升郑州的城市能级。郑州要不断加强与外围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的交流,定期根据市场供求信息,提供市场分析。通过一些中介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等为企业提供信息和中介服务,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贸易合作伙伴。为了帮助企业进行招商,政府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招商会、洽谈会以及展销会等帮助企业进行贸易合作。此外,政府要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利用郑州的优势资源吸引其他民营企业到郑州设立机构、开展产业开发、产业合作及贸易、投资、融资活动。三是要与时俱进,在不断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对于新型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速此类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
BOT模式中的政府行为如何监督
我国农业再保险的政府行为探析
新常态下政府行为调整研究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