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8-03-29王丹丹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启示职业教育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立法、产教深度融合、终身教育理念及師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启示

1.引言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的联系。从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状况来看, 美国经济已处于富裕且基本完成现代化阶段;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基本处于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阶段。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处于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阶段。而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主要标志,其发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因而决定了其所需的技能类型,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鉴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是全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甚至被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快车道,为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他们及时调整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从顶层设计开始完善职业教育立法、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2.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2.1美国:在美国,学制中没有单列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在一起,且两类教育在同样的机构中实施,实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由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再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教学模块,并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在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中,雇主及企业参与度并不高,其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的,具有大众性的特点。但是其课程方式散落于各教育层级,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终身化职业教育理念。

2.2德国:与美国相比,德国处于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阶段,德国制造更是制造业的代表。早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就制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将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从1969年开始相继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职业学校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从立法上规定了企业和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理清了道路,形成了著名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同,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行业或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其培养的人才紧密切合企业需求,学生学习不是专业是工种,同工作紧密结合,满足德国中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需求。

2.3日本:日本政府从明治维新起就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和引导,注重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二战后,日本以立法形式来规范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继颁布和实施了《职业教育法》、《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法律》等法律法规,形成了相对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研发成为日本国内企业的重点。受到人才、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日本企业不得不大量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学院逐渐成为合作的重要对象,形成了“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特色。与美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相比,日本的职业教育突出企业的作用,符合日本倡导的全员参与管理理念及终生雇佣制管理体制。

3.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加快职业教育立法,完善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可以发现,职业教育立法对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国家从法律层面确定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构建全体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政府职责、企业义务和个体权利,从而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就业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和技能员工晋升体系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营造尊重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2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我国目前处于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阶段,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单纯依靠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容易与企业需求产生偏差,过多依靠企业培训容易导致人才有效流动性降低,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优势,实施深度的产教融合。由技术学校、大专进行理论和通用技能培训,然后由企业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全面提高受训人才的职业能力。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推行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有效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质量需求。

3.3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促进职业教育开放性教学。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受学习,获得新技能,才能满足不同时期的职业活动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除了要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和一些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也需要面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工人,扩大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对象面,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在岗以及下岗工人再培训的要求。同时应用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各方面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开放性教学。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统一的管理与质量监督机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屏障。发达国家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从师资队伍的来源、教师选聘标准、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等各方面对教师使用严格要求。我国需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高职院校师资及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加大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多项措施共举,加快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牛亚莉、凌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6,10:40-42.

[2]邱远.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及其启示[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7.

[3]阎永胜. 中日两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94-97.

作者简介:王丹丹,女,副教授,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山东省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BYF20170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启示职业教育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