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2018-03-29夏天李金秀夏凯
夏天 李金秀 夏凯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人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作干预。观察组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采集观察组术前、术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并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持续降低,术后1 h、7 d和14 d较术前降低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 h、7 d和14 d内皮素-1浓度和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5)。结论 丁苯酞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浓度,有助于提升疗效。
【关键词】丁苯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发病后24 h内收治入院)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不作干预。观察组术后在脱水降颅压、卧床休息、吸氧、镇静、止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2次/d,25 mg/次,疗程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术前、术后1 h、术后7 d及术后14 d,经颅多普勒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并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持续降低,术后1 h、7 d和14 d较术前降低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 h、7 d和14 d内皮素-1浓度和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3 讨 论
药物缓解脑血管痉挛相当困难,而丁苯酞是目前临床新发现的一类缺血、缺氧后脑组织保护药物,可有效抑制谷氨酸释放、抑制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破坏,提高了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3]。本次研究也发现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后效果良好,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持续降低,术后1 h、7 d和14 d较术前降低显著(P<0.05),可知丁苯酞改善脑血管痉挛效果良好。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是血管痉挛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两者浓度下降,可有效减轻血管痉挛情况[3]。本次研究对两组受试者两指标监测发现,观察组术后1 h、7 d和14 d内皮素-1浓度和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5)。可知丁苯酞可降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指标水平,有助于患者血管痉挛改善,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丁苯酞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浓度,有助于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 雷靖安,刘志广,刘忠志,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及FABP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9):2143-2146.
[2] 郑树法,姚培森,黄小芬,等.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 35(10):44-47.
[3] 苏海涛,刘建风,郑立志,等.丁苯酞软胶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流動力学和血管痉挛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05): 621-623.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