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对制造业结构专业化的影响
2018-03-29张雯琳
张雯琳
[摘要]本文以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四省一市为研究地区,以制造业结构专业化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制造业结构专业化受人口密度影响的情况以及其地区差异,利用实际数据与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得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密度 制造业结构专业化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人口密度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我国制造业投入、产出和效益目前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研究表明,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方向转移。然而,由于长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我国拥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却缺少足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如不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只会愈加严重。
蔡昉等人在《人口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中提到,人口密度的提高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并不是任何条件下人口数量及其密度与经济发展都相互促进并成正比例关系。在制造业结构专业化的研究方面,苏华在《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及其影响因素》中对地区产业专业化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专业化的测度方法,并认为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各大城市的拥挤效应不利于地区产业专业化;而城市外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专业化。
华东沿海四省一市地区总体的人口密度对制造业结构专业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核心-边缘”模型进行解释。人口聚集时,区域的人口密度增长,劳动力供给增多,市场潜能增大。劳动力供给增多带来充足的产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发展基础,促进制造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市场潜能的增大以及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刺激企业趋向生产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因此,人口密度上升不利于地区制造业结构的专业化。
本文采用数据样本为华东沿海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各地级市以及直辖市上海市总计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4年10年数据。数据来自2006-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与人口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参考Traistaru,Ezcurra等人的研究,通过以下公式指标表示制造业结构专业化水平:
其中,Ei,m与Ek,m表示城市i或城市k中在制造业行业m中从业人数,该指数越大,证明制造业结构的专业化水平越高;该指数越小,证明制造业结构的专业化水平越低。综合上述分析,可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与Wald检验,最终确定模型为固定效应,存在组间异方差干扰,因此通过FGLS回归方法进行检验。模型的面板FGLS估计结果如下表:
观察估计结果可以发现人口密度对制造业结构专业化影响回归系数不在5%的显著水平内(实际在10%显著水平内)且系数为负。这意味着人口密度增长不利于制造业的专业化。
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结构发展的特点,为摆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束缚,我国应当落实推进制造业多样化发展,將人口密度的增长转化为制造业结构多样化的推动力。第一,各省市应因地制宜,促进制造业科学发展。第二,全面提升劳动质量。实现从劳动力数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转变。第三,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提高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实现途径有:一、加强财政援助。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机制。三、在低人口密度地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风险保障制度。四、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