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案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2018-03-29谢清
谢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要如何生存与发展呢?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之路要怎么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媒体融合”似乎成为必由之路。文章以央视《对话》栏目的新媒体融合之路变迁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成功走出一条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之路。
关键词 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新媒体融合;《对话》;节目传播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2-0050-03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比达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手机上小小的几寸方屏,已经给传统的电视大屏带来了排山倒海式的巨大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媒体”一词,不仅仅存在于电视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之上,也出现在了电脑、iPad和手机之上。新媒体从网络诞生那一刻起,就在孕育发展着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要如何生存与发展呢?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之路要怎么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媒体融合”似乎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明确的必由之路。而“媒体融合”要怎么融合呢?
1 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各自优势明显,要用全新的眼光认识媒体融合的价值
新媒体的媒体形态,依赖于新技术体系的支撑,比如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短信、微信、微博、博客、播客等。它们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互联网等渠道,呈现在受众或者网友的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之上,使得来自于新媒体的传播,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它一改传统电视媒体一对多的模式,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互动传播形式,充分发挥出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它对海量信息的吞吐能力,使得新媒体往往能够成为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延伸和拓展。新媒体又具有“草根性”,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的几年间,“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不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虽然有着这么多优势,当人们从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中,渐渐冷静下来以后,反观传统的电视媒体。传统电视媒体所具有的优势,依然还是那么的不可忽视。首先,传统电视媒体大都有过一段大资金、大投入的阶段,经过了长期的经营、积累和发展,“内容为王”依然是各家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之一。大量的原创、高清、高质量的作品来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品牌优势,不仅没有被撼动,反而有更加增长之势。尤其是网络中的垃圾信息泛滥领域和知识产权保护盲区中,传统电视媒体作品的深度、广度、高度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电视媒体的运作方法,一旦与网络特性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高科技的数字手段、网络手段,放开手脚与新兴的媒体形态做各种链接,必然会结出更好的立体传播的效果。
所以,“媒体融合”不仅成为了媒体传播界共同探讨研究的课题,以中央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纷纷试水这一领域。推动媒体融合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也一改唯收视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加入了网络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诸多的参考评价
指数。
2 传统电视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不是没有预见的,媒体融合之路,早已伴随着各种新媒体形态的逐步出现,而悄然地发生着
在不同的阶段,融合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念,媒体融合发展过程是渐进式的。以央视高端财经访谈节目《对话》为例,它的媒体融合之路,无论是外部的表象还是内容的体制,都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在做各种体位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也经历了多位频道和栏目的牵头人的领导。
1994年—2000年,这个时期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称为中国网络发展的第一次浪潮。而在这次浪潮的最后一年,2000年的7月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了一档财经高端访谈节目《对话》。这个已经有18年发展历程的栏目,以经济和社会的前沿话题和尖端人物为主要的关注对象,至今在电视界和财经界拥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对话》致力于思想的传播与碰撞,栏目定位语是“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对话》一直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传播高地,节目现场的嘉宾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商界精英、学者名流、国际上的大国政要、国内的省部长等政府官员。《对话》在拥有投资决策能力的商业阶层,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官员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在年轻的高学历人群中有着较多的核心观众。
就是这样一个前沿高端的栏目,虽然没有受到过太多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内容为王、渠道扩张”的理念一直影响着《对话》,与新媒体的融合脚步,从未停止过。
早在2010年以前,人们还习惯于在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的个人电脑网络页面搜索新闻和实事的时候,在这些网络的首页和新闻频道,就能看到《对话》栏目自有的专题页。那个时候的专题页内容,往往仅仅是节目的百字预告。通过对节目内容简短描述,吸引大家的眼球,将受众引导到电视节目上来。也就是说,希望人们在网络上看到这则信息内容之后,在固定的时间能够打开自家的电视机,去收看《对话》节目。这个时期,栏目组在节目传播推广运作中,仅仅是安排了专人来负责此项工作,但是,却不是专职工作,它是栏目编导众多工作中的一项。栏目组也从未将节目的影响力,与此项工作相联系,更谈不上寄希望于借此来提高收视率。
2010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年。“你织‘围脖了吗?”成为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时尚表达。所谓“围脖”就是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微博”。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它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能表达出用户自己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由微博而诞生出了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包括央视网也开立了微博频道。2010年11月,搜狐的张朝阳还“引爆微博大战”。形势的迅速剧烈变化,让当时的电视媒体,包括《对话》看到了与新媒体融合的端倪。《对话》创新性的设立节目传播推廣的岗位,将栏目内的节目编导,专职安排到这个岗位上。依托每年52期日常节目,推出上千条的微博和博客内容,配合节目主题的宣传和传播。同时,通过微博的互动性,在微博中征集栏目特殊嘉宾和观众,在微博中联络像韩寒等以往的节目参与嘉宾,并且发起了“春节特别行动:关爱快递员”等公益线上与线下的活动。这个时候的媒体融合,让传统的电视栏目感觉到的是不用依托与网站线下协商合作的“一种自由”。所谓新媒体实现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也在这个阶段,让栏目的运作受益匪浅。网络信息的点击量、网络舆情的情况,开始进入到栏目例会的内容之中。像《对话》这样的高端节目,不仅仅看重在商界、政界的影响,同时在老百姓当中、在广大网友当中的影响力,也希望得到一个数字化的影响力指数的体现。这让像《对话》制片人这样的传统媒体操作者,越来越重视新媒体与自家媒体的融合。
2012年,在媒体融合中,《对话》更是很敏锐地看到了借助于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力的提高。这一年,《对话》迈入了网络视频访谈直播的大门。受当时网络视频直播技术的限制,所有的视频直播还只能在网站的直播间进行。即便这样,在新浪网、人民网和央视网的视频直播间里,《对话》每期的节目内容也在网络上不断地延伸着。节目中的嘉宾、观众以及栏目组的制片人、主编和制作当期节目的编导,都是网络视频直播的主角。他们不仅延续着节目中的话题,还延展出了节目外的内容以及幕后的花絮。与电视上播出的节目内容形成了“1+1”的双视频模式。这样的一类操作,不仅仅让栏目收益、节目收益,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节目的编导,他们能够有一个地方表达自己做节目时的构想与初衷,操作中的应对与变化,锻炼了编导在屏幕前的表达,督促了他们在节目播出后再次梳理节目运作中的得与失。《对话》的制片人曾经在一次例会中,感叹到:与新媒体的融合,栏目受益的地方实在不能像网络一样用数字来衡量。
同样是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腾讯网推出。微信公众号被传统媒体看重,尤其是被《对话》重视,是因为,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了3亿。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微信让更多的人们,将眼光从电脑屏幕转移到了手机屏幕上,他们在微信上聊天、看资讯、观视频,甚至在微信上接收工作指令等。所以,当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的时候,《对话》随即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建立之初,栏目组未必想到了在此平台上如何充分利用公众号,但是,在刚推出的新媒体形态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出《对话》官方的声音却是必不可少的,是栏目组作为一个传统电视媒体的第一反应。
“网络大V”这个词大家熟悉吗?2013年,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对话》继续思考和不断探索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网络大V”不仅仅与《对话》在节目传播推广上进行合作,更是被《对话》请到了电视节目当中。2013年8月18日《对话》播出了一期名为《网络名人社会责任》的节目,请到了例如:潘石屹、纪连海、廖玒、周小平、陈彤等很多人眼中的网络名人。在节目中,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不管是传統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大V”还是“小V”,网络是虚拟的,网络更是现实的,网络社会责任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希望我们可以用好我们手中的鼠标,珍惜我们的网络话语权,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充满善意、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这样的一期节目推出,体现了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时候,进行的思考。
“媒体融合”也要尊重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话》的媒体融之路打的是多样化的组合拳。截至2017年年底,《对话》基于节目本身,对外发布的稿件近450余篇,栏目组开拓、维护的微信、微博账号和平台将近20个,文章阅读量累计超过500万,短视频播放数量累计超过了10亿。2017年《对话》还登上了纳斯达克大屏。在新浪微博上,8月28日到9月3日一周的综艺报告中位居第二位,视频播放量1.1亿,观看人数是7 412万。《对话》也尝试利用移动的社交平台,在节目录制现场进行视频的直播。更重要的是,在栏目层面,节目推广传播的新媒体人员,不仅仅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出现了新媒体传播人员职责分工,内容、渠道、技术,都有专人配合制作。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对话》在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基于原有节目导向和形态之上的多样化、立体化、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3 小结
或许我们还要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发展规律,既要遵循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律也要遵循新媒体发展的规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要坚持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媒体融合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石翠琴.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J].今传媒,2016(7):74-75.
[2]蔡梦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J].今传媒,2017(1):123-124.
[3]固铁庆.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J].新媒体研究,2016(2):43,50.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20年:网络大事记篇(全彩)[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