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师范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及模块教学研究

2018-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东北地区身体素质

夏 宇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明确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近几年东北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在人才招聘中,用人单位既关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也对其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课程需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出发,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模块化建设和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专业配置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块,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 东北地区师范院校体育课程现状

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师技能和职业方向的培养较为重视,往往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践难以达到课程设置的要求。以下是对东北地区师范院校体育课程现状的分析。

1.1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师范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为主,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质量的、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基础师资人才。然而这些师范院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只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开设了一些常规的体育课程,导致学生被动参与公共体育课,且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使教学效果不佳[1]。

1.2 缺乏与专业特色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培养学生的教师技能上,东北师范院校较为注重实用性和师范性。然而很多时候忽略了体育课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体育课程规划应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对身体素质的需求;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前应全面考量师范专业的职业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2-3]。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忽视师范教育内涵的一致性,造成体育教学与师范能力的错位,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其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东北地区师范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教学质量。师范院校体育教师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各个院校的体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提高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质量,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4]。

1.3 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教学手段基本是以传统的讲授技术和练习为主,教师负责讲授每个技术的要点,学生练习;体育课的组织分为三个基本教学模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看、模拟和练习。学生没有自主权,不能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练习和活动时间。练习强度远远不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5]。

1.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平时表现、身体达标考核和项目技术考核,教师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没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关节。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个体差异、努力程度、态度、进步水平和本身体验考虑在内,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体育活动[6]。

2 东北地区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求

要使体育教学课程开展起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必须分析师范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体育的态度等,并以此科学地、因地制宜地规划体育课程目标。

现行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依据国家体育达标标准制定的;没有把体育教育的教育性、社会性设置在教学内容中;未考虑到其体育育人的功能(培养优良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适应社会对优秀教师的需求)。我国处在全面接轨国际经济和全球贸易阶段,行业分工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企事业单位不仅对员工工作能力有要求,对身体素质也提出要求[7]。身处此大环境中,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有必要依据教师职业的特点科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达到国家体育达标水平要求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预防教师职业病的发生。在此目标下,师范院校在体育教学实施中需明确方向,实现体育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重视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为促进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倡导健康、娱乐等理念;促进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达到学生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也乐于参与其中的目标;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感悟体育的内涵[8]。由此,通过师范院校体育课程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其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

3 师范专业需求下的体育课程模块分析

为了实现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目标,东北地区师范院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需求的分析,以实现模块化教学。与师范专业相关的三大体育课程模块为体育基础理论模块、身体素质提高模块以及体育项目技能模块。

3.1 体育基础理论模块

体育基础理论是指导科学锻炼的前提,具体内容包括体育的概念、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卫生常识、体育的医务监督、体育竞赛的基本方法与编排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降低体育实践中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体育教师需要引导、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9]。因此,体育基础理论模块是体育课程模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采用体育理论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运动处方、营养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理论课程模块,通过此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运动和感受体育的功能。

3.2 身体素质提高模块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的压力变大,生活不规律,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结果。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将更加重视求职者身体健康情况,对应聘者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为了提高毕业学生的质量和就业率,高校需要以体育课程模块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身体素质提高模块在构建、运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安排合理的训练活动,改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身体素质提高这一模块中,可以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结合的形式,开设健身健美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动作控制、瑜伽、太极和普拉提等课程。

3.3 体育项目技能模块

体育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习、参与具体体育项目,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内容为三大球(足、篮、排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和冰雪运动等。通过实践的学习,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职业规划,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学习项目进行科学分配,并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10]。体育课教授过程中,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术要领,巩固、提高技能水平,并带动体育课的质量稳步提高。

4 结语

本文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造就符合职业需求的体能为目的,提出东北地区师范院校在体育课中加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的设想。在分析东北地区师范院体育课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师范专业需求下的体育课程模块设计。东北地区师范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落实到课程模块化教学,可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东北地区身体素质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