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化时代智能手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知识点交流

郭 姣

(呼伦贝尔学院 传媒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已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相继在各类高校多种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应用.智能手机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也为构建多元对象网络交流平台创造了条件.利用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相融合,比如利用微信群及App来实现移动学习,满足广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着重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入手,从构建多元对象网络交流平台,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知识传授与巩固环节,并从微信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完成知识建构,最后对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 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融合教学的可行性

1.1 “翻转课堂”与智能手机的天然契合性

“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化学习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将知识的讲授、内化前置,来倡导自主学习.比如:利用课前观看相关教学资料与视频来获取新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来内化和吸收知识,课后通过在线学习来巩固相关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先自学后练习”作为教学主线,强化了学生的“自学”,兼顾了教师的“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前预习、课堂协作探究、互动交流、课后作业答疑中提升学习质量.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在改变人际沟通、学习及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教育技术环境带来新的变化.比如利用智能手机的视频播放、文档阅读、微信群、App等功能,可以快速连接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线下、线上学习的优势互补,特别是在线式资源分享、文字、语音、视频等讨论交互特色,既满足了“翻转课堂”教学的需求,也为构建多元化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

1.2 智能手机可以应用于“翻转课堂”之中

“翻转课堂”所倡导的“学”不同于一般的课下预习,可以由智能手机,利用移动网络来学习,充分利用平时的碎片化时间,来观看微课程视频,进行交互式知识学习和实践中.以定制化App为例,App作为第三方应用软件,与常用的QQ、微信、微博不同,并非完全对外公开,需要使用者自行定制.针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交流,教师可以立足教学需求,打造完善的、丰富的教学设计框架,融入课程知识与学习模块,满足学生在线视频、交互学习需求.比如制定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模块、动手实践练习模块、师生答疑解惑模块、学生讨论模块等等.因此,利用智能手机来融入“翻转课堂”教学中,迎合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也突破了时空局限,更有利于“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的全面融合与高效实施.

2 基于智能手机打造“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模型

2.1 课前知识的预习阶段

从“翻转课堂”教学内涵与设计理念来看,对于课前预习阶段的设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在教师方面,需要结合学科教学任务来优化教学内容,整合课前预习知识.比如结合学生学情实际,从学科知识、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和资源,置于课前,让学生能够从中来自主学习.这些知识点一方面要具有侧重,能够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另一方面要具有分层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自学需求.在教学资源制作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求,设置以知识点为主体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知识点评测题库,还可以是课前练习、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在学习任务设置与问题讨论交流上,教师要全面梳理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课前讨论与交流,挖掘学生课前学习疑问,并归纳具有针对性的探究题目,便于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导.二是在学生方面,学生要利用智能手机来参与到课前预习实践中,主要完成四项任务.第一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资源,特别是围绕教师设计的课前任务,自主选择时间来进行学习,并对其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第二是对本节课前练习题进行学习,并就存在的疑惑进行记录;第三是开展课前知识点交流学习,比如利用微信群展开问题探究,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第四是提出问题,从自主学习、课前任务练习、课前交流中来发现本节学习疑点,梳理成问题,提交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惑.

2.2 课中知识学习与内化阶段

在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知识内化阶段,同样分为教师、学生两部分.教师方面,主要结合本节知识点及教学任务,就课前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梳理和答惑.比如在课堂问题情境构建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及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中来归纳课堂学习难点、疑点,引入到问题情境中,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上,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对相关知识点及问题搭建合作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从相关参考资源中制定学习计划,破解学习中的难题.另外,针对学生随堂出现的学习疑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于个别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辅导.当然,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学习活动的优化,针对学生探究中的问题,突出主题化,提升交流实效性.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方面,主要从课堂知识点的探究,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思考中,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思维的启发与深层次知识的挖掘与内化,特别是在协作探讨中,要营造交流氛围,激发学习趣味,对学生的探索、合作、讨论成果进行汇总展示.

2.3 课后知识巩固与评价阶段

在课堂教学之后,主要从随堂测试、课后知识点巩固复习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来督促课后学习,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分享学习心得,展示学习成果,并就课后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化解.可以是随课测试,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测试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可以是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疑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融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整体效果,并就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与推送,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

3 智能手机应用于“翻转课堂”的优缺点剖析

3.1 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的融合优势

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方多元化网络交互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优势表现在:智能手机的强大学习功能顺应了“翻转课堂”教学需求,彰显移动学习特色.“翻转课堂”所构建的网络化学习环境,与当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形成良好对接,特别是突破传统教室、课堂学习局限,以智能手机来决定在那里学习、何时学习、学习什么.同时,大学生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自主预习,安排相关课程的提前学习,优化自主学习步调,提升了自学效率.

3.2 智能手机附带功能开拓“翻转课堂”的应用空间

当下,智能手机中附带大量的应用程度,比如,可以利用微信、App等平台来满足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从智能手机软件升级来看,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按需学习,自主搜索.比如利用App软件,快速获取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图文、数据、资料、视频、语音等信息,来满足学生构建多元化、自主化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基于智能手机来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可以了解不同学生在何时学习、学习了那些资源,由此来构建和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视频资源,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提供及时、快捷的学习指导.进而,拓宽学生获取实践活动的渠道.“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够利用智能手机来按需获取自主学习内容,安排自学进度,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在课堂交流与探究中,以分组协作学习来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3 智能手机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体现

智能手机不仅拓宽了“翻转课堂”教学领域,也让学生能够从移动学习中更好的交流、合作、探究.不过,智能手机功能的多样性也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常见问题表现在:一是学习时间不好连贯,易受到其他内容的分神影响.大学生在智能手机使用中,并非单纯的用来学习,还用于移动通讯、休闲娱乐等活动.如果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很容易被其他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相干扰,分散学习注意力.二是智能手机在“翻转课堂”融合中易陷入“疑难点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中.由于课前素材、资料的自主学习易存在学习疑难点,而这些疑难点如果未能及时消化,可能会越积越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导致自主学习被动,效果不好.三是对课前预习任务未完成的学生可能影响课堂学习进度.由于“翻转课堂”所采用的是课前自主学习,如果学生课前未进行学习,则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知识的疑惑将更多,影响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使得难以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四是智能手机在自学任务上分工易混乱,一些学生蒙混过关.由于“翻转课堂”教学多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但对于学习任务的分配与完成,一些学生自主性不强,可能浑水摸鱼,使得知识内化大打折扣.

4 智能手机与“翻转课堂”融合的几点建议

“翻转课堂”依托大学生智能手机所营造的移动交互式学习平台,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表达能力等技能的全面提升.但考虑到智能手机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在对接“翻转课堂”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教学资源“微”化的科学设计.“翻转课堂”所常用的网络化“微视频”课程资源,要顺应移动学习的发展规律.比如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约为10分钟,这就需要对录制的“微”学习资源控制在3-10分钟内,以5分钟为宜,便于学生从碎片化时间来进行高效学习.二是对多元化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记录功能.考虑到学生课前预习实际,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通过记录功能,了解学生对相关微课程的学习情况,便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改进学习进度.三是增加“微”学习的交互性功能.“翻转课堂”在利用智能手机学习时,要拓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特别是从引入语音、群组、视频、文字等多种交互功能上来保障移动学习效果.四是要控制好“翻转课堂”学生人数的适宜性.从体现个性化学习、满足“因材施教”教学需求上,需要对班级人数进行调整.人数不宜过多,影响师生互动交流与个性化辅导,建议以50人以下为宜.

参考文献:

〔1〕齐晓娜,张宇敬.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02):99-100.

〔2〕倪高升.微信等网络移动平台的应用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英语广场,2017(01):74-76.

〔3〕燕彩蓉,万燕.高校课堂“低头族”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5-7.

〔4〕范新民,曾海军.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73-78.

〔5〕郭姣.“慕课”给地方高校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91-93.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知识点交流
智能手机是座矿
如此交流,太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智能手机脸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