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角下武术器械(刀)的设计改良探究

2018-04-0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纹饰套路器械

马 力

(池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1 前言

武术文化是指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社会形态的深刻影响,吸取了诸多社会文化领域的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文化.武术器械文化属于中华武术文化的一部分,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并吸取了其精华.武术器械文化发展过程应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保留传统,也应注意在传统的基础创新,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去,突显武术文化特色,构建既有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武术器,械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创新、提升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得更稳健①.

武术走向世界,要进入奥运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加强标准化建设十分重要,也是前提②,是武术普及和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武术器械刀的历史文化、质量、形状、纹饰等方面发展演变进行探讨研究,在现存武术器械刀的基础之上对其从质,形、纹饰等方面进提出改良对策,使其更好地向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 武术器械刀研究

刀是历代生活和战场上的重要兵器,刀在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时代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刀的发展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只是战争兵器的传承③,也是人类生活足迹的延续.

2.1 武术器械刀的形状研究

刀出现于旧石器晚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石刀和骨刀,其刀的形状呈短片状,也无明显的握柄等.到新石器时代,刀的形状有所改变,出现了横扁长方形或凸背直刃与半月形刀.夏商周时期,频繁的战争使得刀从原来的生产工具逐渐向兵器转变.此时刀在形制上首次出现了刀柄,甚至加长了刀柄.秦汉三国时期,著名的“环柄刀”,在柄末尾制成圆环,比刀身略宽,“环柄刀”有利于抓握,用时不易脱手特点.宋代刀的形制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加长刀柄,出现了手刀、棹刀、屈刀、笔刀四种.北宋时期刀的特点:有护手,去掉扁圆的环首,刀头制作成前锐角后边斜的形状.明清以后,制作的刀柄短刀身相对较长,这个刀型的打造为以后的刀形状奠定基础,与今天的短柄长刀相近,很少再有改变④.

中国武术刀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直刃石刀,夏商周穿孔的青铜刀,汉三国的环柄刀、大刀,宋、元、明清的弯刀、细长刀到飞刀等演变⑤.

另外刀行在长度,厚度,宽度上也出现各种变化,武术兵器刀型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了刀型的变化.

2.2 武术器械刀的质地研究

原始社会时期一用石头、蚌壳、兽骨等坚硬的物质去做砍劈工具.青铜大刀出现在西周时期,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青铜刀质地较脆,在劈砍时容易发生折断,韧性不够好,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战国时期,铁刀出现,是制刀技术史上重大变革与飞跃.汉代制刀技艺高超,先后制造出30炼、50炼乃至“百炼”的钢刀.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其质地坚韧锋利.隋唐时期,中国的冷兵器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最凶悍的莫过于唐刀,其制造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则采用复合锻造,锋利无比,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宋朝时期,在刀的质地上没有太大变化,在大刀的使用上达到了顶峰时期,明代倭寇大举入侵时间之久,其倭刀刀技实用,刀身窄长,制作精良,用钢质量较好,锋利如初,刀柄长,双手握柄,劈砍有力.今天使用的体育运动单刀,是以表演为主,在质地上刀的厚度减薄,重量减轻,这样更利于比赛.

2.3 武术器械刀的纹饰研究

早期刀在纹饰上比较简单,青铜刀的制作大多是模仿石刀制作而成,据已发现的青铜刀,刀的表面都有一定的纹饰,但大体比较简单,如直楞纹、斜线纹、S形纹、鳞纹和变形云雷纹等纹路.另外,柄端多为圆形或方形环首状;还有兽形铜刀在刀柄上呈现鹿首、羊首、虎首等样式;个别青铜刀上刻有文字符号⑥.

随着汉代冶铁技术和手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刀的装饰精致无比,出现了刀纹、刀铭、五彩刀、精致无比的五彩刀和环柄刀,在汉代是以佩刀的形色来区分朝臣的等级.

刀的纹饰不仅是在刀的表面打造,也有将刀形制作时直接模仿动物的形体,如在南宋乾道年元年,有将刀身打造模仿雁翎,很形象生动,当时也因此取名雁翎刀.清代时期,有的刀制作似蒙古或西藏的解手刀等样式;民间的样式呈现出的有腰刀、柳叶刀、雁翎刀等形式,为使刀看起来美观大方.刀的纹饰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每个时期制作刀的工艺都有一定的特点,总的来说在打造技术随着社会的进度在不断地提升.

3 现行武术套路(刀)发展中的问题

3.1 现行武术刀术竞赛套路器械标准不统一

早期的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器械没有规定,针对运动员身高的不同,对武术器械一些指标虽然作了简单规定,现行武术竞赛套路规定中,对刀术器材的规定模棱两可,比较模糊.仅对刀的形状、纹饰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如:对于刀形状(宽窄、厚薄、表面形状)、表面纹饰等,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化规定⑦.

而至于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多少,胖瘦如何选择怎样的规格的这些都没有规定,实际上在比赛过程中,这些都是直接影响运动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竞技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进程迅速,应对国际化发展的大潮流,加强武术器械自身的标准化显得格外重要,也是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武术刀的设计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如在刀的长度,质量及性别上做具体规定,武术器械的规范化会直接影响其发展的进程.

3.2 武术棍术套路器械的材质选择、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竞技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使用的器械,在质量、科技含量及规范上没有固定标准,比较差.武术器械如果不科学的选好材质,在后期使用会出现多种问题,如武术竞赛中使用的刀若是质量不好,会发生变形的可能;更有可能出现折断等问题.

竞技武术套路器械刀,在原材质上虽有了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使刀身变的薄而脆,但刀、剑在原材料配比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家标准,一般是以传统技术的经验和手艺⑧,有的器械设计过程中并未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一部分器械出自运动员和教练员之手,亲手制作,由于技术经验的缺乏,产出的刀、剑极易断裂,如果是这种器械参加比赛,谈不上标准化,离科学性太远,这直接响武术训练、比赛公平性,与比赛效果.对后期武术的发展与传播也会有制约作用.因此武术器械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科学化建设是不容忽视的⑨.

3.3 武术刀术套路器械打造缺乏文化内涵,观赏性低

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富含文化内涵,在我们的比赛中刀的设计并未很好的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器械从外表看起来很陈旧,观赏性很差⑩.

武术器械用刀至今都是一成不变的,陈旧不堪,大大减少了刀术的观赏性.刀的设计打造过程中,多考虑其文化因素,历史背景等.

经过改良后的刀,一方面加强深化文化内涵,提升观赏价值,要以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精髓为基础,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这样利于发展与推广;另一方面新型武术器械刀更加利于比赛的进行,武术器械刀的改良应该便捷于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武术器械刀在传承与发展中,吸取精华、保留传统,也应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在发展、创新、改革中不断走向世界舞台⑪.

4 武术器械(刀)改良设计对策

4.1 刀的材质科学化、优化性原则

武术刀的材质统一采用弹簧钢,弹簧钢是优质材料,综合性能较高,有较好的弹性、抗弹减性能疲劳性能、淬透性、韧性、可塑性、耐腐蚀性.另外,弹簧钢具有高的纯洁度和均匀性、良好的表面质量、精确的外形和尺寸.基于刀术运动特点,弹簧钢的这些优良特性可以很好地减少刀术运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刀在长期使用中发生变形,及运动中出现脆断等问题.另外优质的弹簧岗的现代科学技术含量高,其材质适合打造刀.配件材料用铜,选用铜原因,一是铜历史早,文化深厚;二是铜的特性好: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三是铜的外观颇具特色:拥有特色的外表和优雅的色泽,气质浑厚,永不过时.刀柄,采用可塑性材料制作,其特点不用木材,节约能源,是理想的选择.

刀鞘的材质选用上等的老花梨木,又叫黄花梨,黄花梨其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重要的是纹理清晰,香气沁人,黄花梨另外一个特性就是,木质坚实,比重较轻,其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用其制作刀鞘不仅美观大方,实用性强,重要的是经久耐用不变色,花梨木用的时间越久色泽越深约有光泽,有很强灵性,用其制作刀鞘可体现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因此选此等高贵木材黄花梨制作刀鞘对于以后收藏也有很深的价值⑫.

4.2 刀的外形打造多样,纹饰凸显文化,利于观赏

现行比赛用刀,刀身形状制作单一,简洁.标准化后的刀,是以现存刀型为基础,增加形状的变化,改变刀背形状,统一钻孔或作成锯齿形状,刀身统一刻上花纹.

以往的比赛用刀忽视纹饰设计,刀身基本上无图案,仅是在刀鞘上设计一些图案,也过于简单.武术刀的纹饰图案设计一定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

现将刀的纹饰打造主要以中国古代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为主,选用此图案原因:一是四大神兽特点勇猛,有力与刀术本身勇猛彪悍,雄健有力特点相通,用其做刀的纹饰,与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威武的磅礴气势相呼应;二是四大神兽在中国古代都有一定的寓意,皆指天空中的四个星宿,是吉祥动物形象,代表四个方位,保四方平安,更寓意了盛世太平,国家繁荣.另外,四大神兽的思想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哲学思想.位置:在刀身、刀鞘靠近护手的一端,在其两面分别刻上两只,一面雕刻青龙在上,白虎在下的图案;另一面刻玄武在上,朱雀在下的图案.如图一在设计刀的纹饰时将右边的四大神兽的图案融入进去.另外,在刀柄一面刻上中国段位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龙虎鹰图案,便于区分运动员水平等级.

4.3 刀规格精确化、统一化

竞技武术比赛是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不同的身体形态使用同样规格的器械会影响比赛的成绩,因此在比赛中要规定不得自带比赛用刀,依据运动员的身高,选用统一规格的刀参加比赛.刀规格采用现行国家规定的比赛统一的规格:

表1 刀规格的确定标准⑬

5 结论

武术器械刀的标准化将是武术普及和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标准化”武术器械刀的式样设计在现有武术器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经过改良后的武术器械刀,在材质选择科学合理、质量上优质,富含高新科学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器械材料的标准;用途上更适合于各国运动员训练、比赛;在尺寸,精准度上等规格方面更加统一化、标准化,在外形上更加美观,规范纹饰,凸显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更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改良后的刀还可能成为中国武术器械中的一种艺术珍品,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注释:

①王国凡.“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几点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8.

②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7(1):25-27.

③侯宗辉.中国古代刀的文化审视 [J].许昌学院学报,2006(4).

④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376.

⑤王俊奇.器械武技“刀”的时代特征及其演变[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1(4):1-4.

⑥侯宗辉.中国古代刀的文化审视[J].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85.

⑦王国凡.“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5.

⑧王培含.竞技武术套路器械标准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17.

⑨庄昔聪.武术国际化和进入奥运的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61-63.

⑩林小美,周小平.关于武术套路场地、器材变革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

⑪王国凡.“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5-36.

⑫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ed7150100kq4g.html.

⑬http://www.docin.com/p-51969714.html.

参考文献:

〔1〕王俊奇.器械武技“刀”的时代特征及其演变[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1(4):1-4.

〔2〕庄昔聪.武术国际化和进入奥运的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61-63.

〔3〕侯宗辉.中国古代刀的文化审视[J].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85.

〔4〕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25-27.

〔5〕王国凡.“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5-38.

〔6〕玉成,康戈武.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略[J].搏击武术科学,2009,12(6):2.

〔7〕陈蓓.中国武术标准化“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96

〔8〕李蕾.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2(05):96-98.

〔9〕张震余,郭玉成.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439-443.

〔10〕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376.

〔11〕胡秀娟.我国武术刀棍,剑枪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4.

〔12〕祝凯.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5.

〔13〕张震宇.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27.

〔14〕王培含.竞技武术套路器械标准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17.

〔15〕http://baike.baidu.com/view/1531840.htm.

〔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ed7150100kq4g.html.

猜你喜欢

纹饰套路器械
带状纹饰的类型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