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体系构建
2018-03-29冯益芙
冯益芙 杨 雪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通过实践探索,笔者在TQM(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构建了“1—3—4—5—6—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体系。“1—3—4—5—6—7”具体指:一个质量目标,三类教育观念,四位一体理念,五种提升机制,六大提升模块,七项育人功能。
1 建立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实践情况,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目标。一方面,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改进的方向;另一方面,这是学校所有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行动目标。
2 根据学情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三类教育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倡导个性化教育[1]。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教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建立三类教育观念。
1)分类指导。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普通生和特殊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和优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实现有教无类。
2)分层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途径和所搭建的教育平台要进行分层,可以分成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学生个人四个层面;也可以分成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后勤部门、信息中心等层面;还可以分成教室、社团、宿舍、网络等层面。
3)分段培养。高职教育目前采用的是“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组织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分段培养。
3 牢固树立四位一体育人理念
将“以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作为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育人理念,同时要围绕该理念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
1)以生为中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出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的满意度和收获感作为评价指标。
2)全员参与。要求高职院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贡献力量,并不断改进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积极调动校外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
3)全过程。要求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不能忽略大三顶岗实习阶段这个最薄弱的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全方位。要求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到第三课堂,实施全方位教育。本文中,把教务处组织的校内外教学活动称作第一课堂,把学工处、团委、学生团体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称作第二课堂,把图书馆、信息中心、后勤等部门对学生形成影响的教育环境称作第三课堂。
4 有效建立五类机制进行质量保障
建立规范的机制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优质的开展,通过实践探索,笔者建立以下五类机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体系的运行。
1)组织领导机制。根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级机构和二级机构并行的组织领导机制,并提高其运行效能。
①一级机构。建立校党委牵头、学工处支撑、二级学院落实的组织体系,确立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地位,明确学工处的中心地位,强化二级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管理职能,教务处、图文信息中心、后勤、人事处等部门辅助、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效配置各部门掌握的资源,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并建立绩效考核标准。
②二级机构。成立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和评价学工处的工作,并随时向校党委提交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报告或建议报告,学工处定期向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组成,并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如领导督查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师生对话制度等,不断加强校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管理上达成共识。
2)PDCA监控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运转的过程,环环相扣,具体表现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这四个阶段形成PDCA循环监控机制。其中,计划是指南,是纲领目标;执行是核心,是具体实践;检查是关键,是反馈调控;处理就是总结,是重点,是结论评价。该循环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上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改进。
①计划(plan)。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制订方案和措施,这是基础和前提。目标必须具有明确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实施过程中的依据和检查考核时的标准。
②执行(do)。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各项任务要求执行计划,把各个环节有机组织起来,调动校内外资源,各部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一定规律绿色协调发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全校教职工通过言传身教、社会实践、情操陶冶和品格塑造等有效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执行是关键。因此,要在各个环节中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由此可见,执行是完成计划、实现目标的保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践和调控的核心环节。
③检查(check)。检查是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控制。计划实施后,将预定目标和实际成效进行对比,确认计划执行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同时检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否有促进作用。在检查中,把实施情况与原定的方针、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增订相关措施,改进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④处理(action)。对检查情况的分析、评价和总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一个周期的重点环节。该步骤既要总结经验,将成功的经验制订为推广的标准,并坚持执行,同时,也要总结教训,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制订对策,改进工作,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阶梯上升,不断深入,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处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循环改进。
3)队伍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直接关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①完善队伍结构。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形成“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干队伍,通过PDCA监控机制,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培训交流、学历提升、外派挂职、工作室研究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政治素养、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另外,要精心打造其他教职工、校外专家等组建的兼职队伍,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如班团干部、团学干部、班主任助理、成长伙伴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另外,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利用公众号、学习通等新媒体贴近新时代高职生的特点,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合理的校内外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
②科学考核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好坏,最后要通过评价才能得知,而质量是否提高也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得出评价。因此,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既要着眼国家要求,也要着眼学校实际,按照“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标准,将学生的在校评价和社会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制订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理想信念、专业培养、身心发展、文化素养、生涯发展、志愿服务、法治教育等模块建立高职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条件、内容、方法、创新和成效等各个层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4)协同合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包括人、财、物等的全力支持,并从宏观上进行统筹、协调,共同为提升质量服务。高职院校必须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各方集聚效应,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彰显校园特色,合力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建立纵横两个维度的协同合作机制:横向维度指协同的主体,包括校企协同、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和校地协同;纵向维度指协同的方向,包括组织协同、平台协同、项目协同、活动协同。
5)交流共进机制。在“思政育人共同体”中,各个协同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各主体间为了实现最佳效果,要不断改进交流模式,一切以提高育人质量优先,尽力实现目标共进,利用最好的资源达成最大的育人效果。
5 融合六大模块实现质量提升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各类调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专业培养、身心发展、文化素养、生涯服务和法治教育六大模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切入点,通过搭建思政教育创新平台——SWOT工作坊,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SWOT工作坊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需求,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邀约,发起主题,组织讨论交流,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1)理想信念模块。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志愿服务、明礼诚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开展“四进四信”“明礼诚信”等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梦想班”“话剧社”“彩虹志愿者”等学生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廉洁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等主题活动,通过党团支部结对,实现同伴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奉献、友爱、互助,更让诚信成为学生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用好微信、学习通等新媒体使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2]。
2)专业培养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组织沟通。主要依托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新媒体增加实践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打造以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精彩思政课”。同时,依托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实现活动项目化、导师专业化、方案企业化,分专业设计,分年级覆盖,建立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校企共同评价,融合笔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考评方式,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身心发展模块。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养、自信自强。依托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三走活动”、全家总动员、篮球联赛、舞蹈大赛等文体活动,强健体魄。联合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组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团辅,依托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员、班级同伴教育等建立筛排、干预、跟踪、控制的工作机制,构建心理辅导站、班主任、家庭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全方位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养。依托爱心传递小分队,建立符合成长特点的帮困育人模式,通过助人自助,实现自主管理,达到自信自强,提升个人素养。
4)文化素养模块。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品行德行。团委、学工处、后勤、二级学院等部门联合开展“八礼四仪”、文明就餐、文明寝室等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会开展晨风文明督查、课间文明行为督查、晚间文明恋爱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成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依托社团,利用学生喜爱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推文,开展受大学生欢迎的国学活动;组织摄影、书法、绘画等比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传统文化大讲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方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5)生涯服务模块。主要包括生涯导航、求职技能、就业服务。围绕《悉尼协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青计划”,实施“一二三”工程。通过“建立一个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程就业创业服务,“实现与两大课程体系融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三位一体’就业平台”保障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3]。
6)法治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普法宣传、法治文化、法治信仰。通过第一课堂让大学生了解与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针对专业特点,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依托第二课堂开展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法治讲座、观摩法庭审判、排演法律情景剧等活动,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6 七项育人功能凸显提升实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艰巨和重要的工作,是长期动态建设的过程,要求高职院校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把握其成长规律,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新和完善机制、社会实践、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班团建设、课程教学、服务社会和就业创业等新途径、新平台和新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着力实现七项育人功能: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