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引思 以思促悟

2018-03-29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潘莉莉

成才 2018年3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图形

■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潘莉莉

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很重视课堂中的提问,但怎样做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与技巧,使教师的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延续和升华呢?

在中德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论坛上,万婕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中巧妙设计的“问题串”伴随着学生一次次精彩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思维的提升搭建了一层层阶梯,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做到了:独立思考有问题、相互交流有话题、全班交流有理由、师生点评找共同。

1.从学生认识起点引发的设问

在初识圆时,万老师提出问题:“圆和这些平面图形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一次提问,是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对已认识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回忆)抛出的,它适时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表象上直观地感受到了圆的特点——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追问

在初步感知后,万老师追问一句:“想一想这个圆可能是怎样得到的?”这个“想一想”很有意思。很多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感受:由于上课前教师会要求学生准备好圆规这个学具,很容易导致学生脱口而出:用圆规画。而今天的课堂上,万老师追问这一句“可能怎样得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追问中对问题的思考理解逐渐深入,对数学本质的感悟逐渐清晰。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了圆可以在自然运动中产生(水滴的涟漪、手臂的运动等),也可以用工具得到——画或拓印,而不是局限于用圆规获得,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润物无声的疑问

学生思维的节点是教师创设问题的好时机。善于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拓展思维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在用圆规画圆时,万老师提出:“边画边想,如何用圆规画圆?”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在操作中对圆规的针尖、两脚距离进行观察与思考,不仅加深了对圆规的了解,更是在进一步感受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4.引发“问题”的问题

在探究圆的特征环节,万老师提出:“关于圆,还想研究什么?”这个问题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从以往相关的研究经验出发,思考“关于圆,我们可以研究些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从“我根据老师要求来学习”走向“主动思考我能研究什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万老师有不同的课堂处理:有的是思考后直接交流;有的是先思考再伙伴交流最后汇报;有的是思考后进行实际操作探究。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一层层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后面的汇报交流环节精彩纷呈:有的孩子是画一画、量一量;有的孩子是折一折、比一比;还有的孩子是通过推理得到结论。

学生不仅说明了以上方法,更清楚地说出了自己是怎样得到的。他们虽然感受不同、方法不同、认知程度不同,却能在讨论环节做到异中求同,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这些思维火花的碰撞与展现,都得益于教师通过提问设计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规划。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图形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
圆规小姐圆梦记
分图形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找图形
圆规小姐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