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教材情境图的三个要点

2018-03-29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成才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数小鸡椅子

■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李 颖

打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和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图。这些有鲜艳色彩、生动场景的情境图赢得了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也让他们因此而喜欢上了看数学书、上数学课。这些融入了数学问题的情境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了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很多教师在数学课的导入和探究等环节,都会紧紧围绕教材中的情景图而一步步地展开课堂教学。可以说,情境图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桥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同时,真正地去体验、去思考、去交流,去实现有效的学习呢?对于教材中情境图的使用,我认为要抓准三个要点:一是看懂,二是导好,三是用活。

一、看懂情境图

用好情境图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情境图。教材中放置情境图的初衷,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达成学习目标,这是情境图在教学中的基本功能。所以,教师在使用情境图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图意,仔细分析其中含有哪些数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通过该图的教学要达成哪些目标,如何向学生展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充分挖掘该图的有用素材等。

例如: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教材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情境呈现学习内容,其中有人、花、树、蝴蝶、黑板上的字等元素。在使用该情境图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并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8和9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在观察情境图和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8和9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图向学生有机渗透保护环境和热爱劳动的品德教育。只有在课前读懂了情境图,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有用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导好情境图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幅情境图,不同的引导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慎重斟酌,合理选择。

例如:在学习“6、7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后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试讲,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互相数数图上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人。学生都兴高采烈地看图数数。可是在汇报的时候,学生的发言没有突破“6个人增加1位老师是7个人”“6把椅子搬来1把椅子一共是7把椅子”这一课堂重点。所以,我对情境图的导入进行了修改,在第二次上课时把导入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第一层次,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关注人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第二层次,缩小观察范围,只观察有几张桌子、几个小朋友;第三层次,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人、几把椅子,并说说他们是怎样数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细心观察,学生自然就会说出:6个小朋友加1位老师是7个人;6把椅子搬来1把椅子一共是7把椅子。这样对教学图的使用方式做了修改后,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也使得情境图教学的层次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用活情境图

在使用情境图时,我们要在不违背教材编写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灵活处理和巧妙运用。

1.灵活调整情境图

在教学中,当教师有比教材中的情境图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选择时,可以灵活地调整教材中情境图的使用方式。如:“第几”的教学,教材中的情境图是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背包的小男孩是第2个。通过这幅情境图,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一共有几人、第2个人是谁、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数学知识。但在教学时,我觉得将教材中的这幅情境图用真人来演示,效果会更好。果然,当学生在教室根据情境图进行现场分组排好队后,他们可以很清楚地说出自己在小组里是第几个,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把图片情境变成现实情境辅助学生学习,此时,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融入学习情境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充分运用情境图

情境图的运用不应墨守成规,可以把它放在课前或课中,也可以放在练习中运用。只要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放在什么时候使用,情境图都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观察“9加几”的情境图后,根据图意提出了不少问题:参加跑步的一共有几个人?牛奶一共有多少盒?跳绳的和坐着的一共有几人?前面跑步的比后面多几人?……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及时进行筛选、整合、归纳,简单问题当时解决,有关9加几的问题作为新授课的重点进行处理,8加几、7加几的问题作为下节课学习的悬念,埋下伏笔。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解决起来更投入,更积极,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一幅情境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又巧妙地为下节课设下了伏笔,还可把新授课中处理不完的问题设计成课后练习。可以说,只要教师用心思考,就能使教材的教学情境图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动态演绎情境图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时,教材设计了相关的情境图。由于画面是静态的,学生受一图四式的影响,在理解问题时容易产生歧义。如对于教材中的情境图,有学生的理解为: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也有学生的理解为: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还有学生的理解为: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左边有5只小鸡,中间有2只小鸡,求右边有几只小鸡?有歧义的理解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混乱。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将画面运用多媒体分层呈现:原来有5只小鸡,第一次跑来了2只小鸡,第二次又跑来了1只小鸡。将教材中的情境分两次进行动态演示,化静为动,凸显图中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可有效避免学生的理解错误,使编者的意图得到清晰的呈现。

总之,运用情境图时,既不能用得过死,又不能放得过开,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对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合理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新知、提升能力。

猜你喜欢

数数小鸡椅子
不想当椅子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看不见的椅子
爱数数的兔十一
离家出走的椅子
椅子会摔跤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