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

2018-03-29林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8期
关键词:依赖性理想信念精神

林珍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在新时代下也有了新的含义。

1 新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1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才的重要品格,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应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把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确立和培养为社会进步而积极创业的崇高理想。

1.2 担当精神

责任担当意识是一个人家国情怀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要求人才要勇于担当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重担,为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砥砺奋进。担当精神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人格特征,具有担当精神的大学生往往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知难而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需要强大的精神作为支撑,要发扬和培育奋斗精神,不畏困难,勇敢前进,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1.4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精神让大学生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大学生创新性的重要体现,鼓励大学生建立起事物的新联系,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勇于做社会进步的开拓者、领先者、引导者,促进社会发展。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困境

2.1 创新创业氛围功利化

学校虽然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但也出现学风浮躁、创新创业氛围较功利化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参与都是为了修够学分或是课程需要,这种创新创业的功利化氛围导致学生都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目的参与,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想的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不能理解创新创业真正价值,曲解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大学生创业理想信念受到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想。

2.2 家庭观念普遍保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大部分家庭的观念比较保守,从小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乖宝宝”式的教育,忽略了对子女的挑战精神、创新精神、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在就业方面,家长比较容易忽略担当精神的教育,由于家长本身对创业的了解比较少,无法给子女传达创业的思想和有效创业经验,他们更鼓励子女寻求稳定的工作,把创业和高风险、高能力画等号,认为创业难度大且可能会给子女带来挫折,阻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

2.3 “拖延症”现象严重

如今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信息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随着生活和学习的愈发便利轻松,大学生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致使大学生逐渐失去努力进取的奋斗动力,意志力不够坚定,依赖性、惰性较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划,被动地接受事情安排,没有真正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更无法用艰苦奋斗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奋斗意识欠缺,无法真正实现能力提高。

2.4 教育模式改革不足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目标,“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已经形成应试的思维习惯。虽然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改革的进程还在继续,教学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应试教育的改革体系机制并未完全改革,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仍旧受到压制,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受到局限。教师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创新思想、潜能得不到深入挖掘。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五个要求,创新就是其中之一,因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非常重要。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大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觉醒,削弱了大学生应有的创新力。

3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提升路径

3.1 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助力树立创新创业理想

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是创新创业的基本保障。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利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要注重微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加大力度,宣传创新创业热潮,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想。其次要鼓励企业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重视,注重人才价值、社会贡献,为企业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通过企业的投入,为大学生开拓发展空间,鼓励大学生树立理想,进行创新创业。

3.2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鼓励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家庭教育观念要进行更新,与时俱进。要培养孩子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还在的责任担当意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首先,家长要打破传统家庭观念,尊重孩子的意见,适当地对孩子的思想进行教导,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发挥能动性的充足空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其次,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不以成绩论英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等,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责任担当意识。

3.3 克服自身依赖性,在实践中培养奋斗精神

由于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当代大学生对父母、对电子产品、对互联网等的依赖性也不断增长,依赖性的增长必然影响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首先要养成自立意识,不依赖父母,对自己有明确的管理与约束,主动去收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料,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减少依赖性。其次要对互联网的信息具有筛选能力和管理能力,学会拒绝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的、多余的信息,寻找优质信息,要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防止沉迷网络,丧失斗志。大学生克服自身依赖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3.4 全面革新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教育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改变不断进行改革。第一,要深化教学方式改革。首先要积极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通过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让大学生从实践体验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其次要开展启发式课堂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勇于提出新的观点、思考新方法。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要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的创新思维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高校应通过开展系列创新课程来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让教师能掌握创新思维培养的重点与难点,能善于在教学中能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创新素质开发,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第三,优化教学管理机制。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思想,采取创新学分制管理是重要的优化措施,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并且按照自身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潜在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猜你喜欢

依赖性理想信念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