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推进“双创”升级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9吴小平郑辉英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吴小平,郑辉英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100)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富民之本、和谐之基。党和政府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全局高度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双创”战略成为我国内外统筹发展的两大战略布局之一。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就像是一处巨大的价值洼地,成为“双创”的极佳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着“双创”新动能。高职院校在推动“双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应以服务国家“双创”人才培养为己任,顺势而为,将创新创业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高屋建瓴地做好顶层设计,打破碎片化的教育现状,系统推进,全面突破。

1 “双创”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

近些年,该省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短板。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基本上是从高校到高校,大多数主要是从事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自身创新创业经历少。据调查发现,约87%的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创业创新的实践经历。从师资结构看,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导师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等还不够合理,熟悉一定创业理论和掌握前沿创业教育动态的导师比较匮乏。多数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方面来讲述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并不能把理论教育和现实情况很好的相结合,来正确的指导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通过专题讲座、课外锻炼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创新创业元素,并不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人才体系。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和意识较弱

在传统教育制度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机械地听取教师安排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思想和创新创业的观念。对于创新和创业,一些大学生积极回应参与,而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以可有可无的态度面对参与,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激情,缺乏正确的理解,也没有将创新和创业放在适当的位置和高度。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对双创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各个高职院校没有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相关社会单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在一些地区,由于学校和政府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也没有为创业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害怕创新和创业的困难,不想参加活动。如北京某高职院校,在获得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后,其政府和高职院校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然而,由于当地财政和学校内部金融系统的限制,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创新成果才能偿还债务和报账。使得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创新项目人员自己垫付相关费用,如大学生或者指导教师。大学生本身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使得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顾虑增多,并不能有序地展开工作,严重阻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取得创新创业优秀成果进程缓慢,甚至很难取得成功。

1.3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

不少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视作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尚未成体系,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不够紧密。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并没有把政府政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适宜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有些政策并没有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开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条件。此外,政府和高职院校相关支持体系还存在不规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并进一步统一化。如创新创业教材配套率较低,仅有约61%的高职院校开发了创新创业课程的相关配套和理论基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概念仍处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展阶段。社会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认识相对较少。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考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必须基于他们的家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一些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就开始创新创业工作。完成相关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甚至几年时间,他们不能正常学习和毕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和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1.4 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匮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设有大量的创新和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工程中心、创业孵化平台和创业园区,往往有其名,并没有实际的应用能力,缺乏高质量的创新和创业平台,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有效的创新和创业平台。比如,没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训中心和社会实践单位,就很难进行创新实践,好的创新想法也很难实现,更不用说获得优异的成绩了。没有这些出色的结果支持,这项工作将更加难以开展。没有这些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受到阻碍。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创业平台或基础,学生实践创造的一些优秀成果无法孵化,无法在一定平台的指导下与社会接轨,缺乏后续动力,无法成功转型,从而影响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2 推进创业创新的对策

2.1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科学、有效的设计和安排,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不断地研讨和商议,完善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使得大学生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真正地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此外,在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一方面,必须把社会实践和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兼顾考虑,并把高职院校学科教育与课程设置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实用创新和创业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主动引入互动教学等模式,开展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仍然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理念的身影,存在“注重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此外,在授课方式中,往往仍然多以填鸭式为主,没有有效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必备的“创新创业”理念。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首先解决观念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从传统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注重创业孵化,牢固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绝对不是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不务主业,进行低门槛、无创新的创业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就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2.3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与实践平台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财政支出。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政府应该增加该领域的财政支出,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该领域的教学效率。通过增加资本注入,高职院校可以吸引和雇用更多有经验的教师,建立更完善的实践基地,从而提高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水平。第二,我们应该改善政策支持。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政府应该给创业大学生更多的政策、财政支持和鼓励,消除创业障碍,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力。第三,构建了一个创新创业援助和失败救济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如果学生不能创业,它还可以通过援助系统为学生创业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感。此外,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好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举办专创融合的垂直行业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抓好校赛的基础性项目培育工作。

2.4 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政府机构和高职院校应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并发起专题讲座、创新创业研讨会、专业培训会议和其他活动。通过鼓励所有教师积极交流,他们应该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交流中产生火花,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最后,高职院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体系,在原有学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评价项目中增加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

3 结语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大力鼓励创新和创业,再加上信息时代数据的快速更新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快速变化,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经过数年的不断积累,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通过对双创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将会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创业所承担的风险,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局面,为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