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8-03-29陈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信息化

陈宏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自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起,在信息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针对现代化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软件与平台的影响,全面构建信息化思政教育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融合,将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转变为信息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同时,应对现代化互联网环境搭建新的思政教育平台。笔者依据本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现状,从教育信息化条件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以及教学手段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改革,促使高职思想政治教学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1]。

1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信息化教学,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首先,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教学实效性决定着学生思想教育质量的高低。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课程教学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思想作为中心,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其中学生思想备受现代化网络环境与新媒体软件的影响,各种软件与信息技术使得思想、文化与观念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对学生思想的冲击也越来越深刻。实现信息化教学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实现思政教育的信息化,从而提高思政教育信息的持久性,促进思想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其次,信息化教学创新,也是将立德树人作为发展目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喜欢的视频、音频、资讯等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以互联网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合作中的素材,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最后,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系统和过程结合思维,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连接,促进教师发挥自身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综合应用各类学习环境要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载体呈现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2]。

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教学资源丰富。由于互联网平台信息资源的海量,所以在互联网、新媒体与多媒体上开展高职思政教育资源丰富,虽然各大院校对信息化程度和使用频率不同,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学资源比以往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自从“05方案”出台后,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备受教育部门重视,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伴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但教师与学校并没有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导致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存在差异,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各种教学矛盾依旧困扰该课程的发展,信息化与课程的融合还需要不断加深,实现深层次的资源融合与课程整改[3]。

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但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还没有健全,导致高职思想政治课虽然教学形式多样,但改革停留在接受教学模式中,没有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促使思想政治理论改革还停留在浅显层次中,没有深入到综合思维能力创新与素质提升,所以,思政教育改革还没有开发出深层次的内容。特别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迟缓,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中,教师还是采用教学课件与视频播放,未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创新

新时期高职思政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思政教师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的思想。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规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设计方法,不断提高思政信息化教学水平,以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围绕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等,培养出新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科学设计各种教学案例和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科学性与职业性的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创新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环境

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支持,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以及网上报刊等等数字化资源。在多媒体电子书、数字化图书馆以及视频录像等网络学习平台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各种书刊与电子书籍中提炼信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搜寻能力,并设计各种思政教育任务和探究项目,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索与设计,逐步提高学生问题分析、梳理以及综合提炼等能力。师生可借助学科网站、电子公告栏以及答疑等形式实现在线协商、探究学习。并将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与传统教育形式有机结合,促进现代教学和传统教育的融合[4]。

3.2 凸显高职理念

在高职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教学环境,将“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主线,利用这两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将传统的思想课转变为一个个“任务”的驱动或“项目”的导向,从而能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知识与能力,完成任务和项目[5]。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教师转变为合作者与引导者,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道德、思想、政治立场等,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在协作学习中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思政移动学习。

3.3 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信息化教育改革以来,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成为高职各大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设重点,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并未受重视。特别是思政教师信息化素养对学生思政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专业技能培训仅仅是停留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制作中,网络课程设计和网络平台开发等都没有纳入评价体系信息化教学培训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6]。

4 结语

现如今在各大院校的积极响应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开发的教学资源,可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和教育形式,将学生信息素养和思政素养摆在首位,促进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结合,构建新教学方式,在多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下,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可视化,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思政理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数字化和开放化教学环境的构建,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信息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