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

2018-03-29刘秀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8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应用型

刘秀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 222006)

小学教育阶段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需从师范类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技能。现代教师职业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正符合了这一要求,顺应了国家应用型[1]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和家长的需求。

1 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

2010年至2012年,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若干文件,对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从内涵式发展创建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提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为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为教师教育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12年教育部颁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专业标准;2016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有关要求[2],把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文件都指向了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指的是学生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具有的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包括对小学教材熟练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熟练完成教学方案撰写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作用“互联网+”的资源和使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等。

在小学教师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也表现出实践技能的欠缺[3]。主要表现在不能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不能灵活地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不能妥善处理好与小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追根溯源,在师范教育阶段,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材分析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评估能力、课堂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衡,实践课程学时明显不足,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是通过记忆、理解、消化理论知识,而后将理论知识转化,进行实践得到的,相对而言,实践技能培养较理论知识学习更加高级,更有难度。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策略,贯彻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4],经过不断的训练、培养,才能逐步形成。

3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

为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实施。

3.1 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要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入手,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比例,突出强调对实践技能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将传统师范院校教育中的理论课程本位转变为学生实践技能课程本位,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体系要分学期、分步骤、分内容,依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设计,要“咬定实践不放松”,不断实践,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实践比例不得少于40%,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以小学数学方向为例,课程设置中应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贯彻“实践性”思想,放手让学生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的练,利用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便将来能迅速适应小学教师岗位对于实践技能的要求,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要求师范院校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增加提高小学教育师范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着力进行学生的“三字一话”、手工作品、简笔画、演讲和才艺表演等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技能水平。

3.2 强化学生实习环节

实习是师范生成为教师的重要环节,是做教师的必经之路,更是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实习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4]”,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不得少于18周。

首先,为了不断地促进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发展,小学教育专业要以“长流水、不断线”的方式开展师范生的见实习训练,并且要切实落实到位。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定的见实习任务,分重点,分内容,到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观摩和学习,让师范生逐步熟悉小学教师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逐步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积累经验,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遵从“第一年——观摩;第二年——辅助、模拟;第三年——实践”的模式进行,每学期进入小学的时间可以是由少到多,灵活安排。这种模式是全力提升师范生实践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其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活动必须引起各级师范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的实习方式进行。分散实习指的是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就业的需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去进行实习;集中实习指的是对不参加分散实习的学生,师范院校要统一安排实习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流于形式[5],加强管理,把师范生的实习工作落到实处,防止有的师范生没有参加实习工作,反而到社会上创业打工或赋闲在家。

最后,在实习工作中,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师范院校和实习小学基地都要关心关注师范生的实习质量,“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不能放任,而要加强切实的指导,多听师范生的课,及时讲评,指出优缺点。要组织师范生上“汇报课”“录像课”,并要求师范实习生展开研讨,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理论水平,再重新进入实践,切实达到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目的。

3.3 校“企”联合互利双赢

《意见》中指出:“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课程,也离不开见实习过程,更离不开实践基地和优秀小学教师的指导,在这一方面师范院校更要做一些工作。在建立实习基地过程中,师范院校领导要争取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师范院校领导要主动与小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高校——教育局——基地小学”三方协同管理机制,为学生见实习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可以获得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

师范院校与小学基地合作是教育资源的共享,符合教育部文件中的“校企合作”要求,这里的“企”就是小学。师范院校能为小学基地带去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术研究指导,帮助小学基地教师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小学基地为师范院校提供高效资源,辅助培养应用型人才,互利互惠,实现了双赢。

师范院校还要邀请教学能力强、优秀的小学教师参与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考核诸方面出谋划策,举办讲座,有条件的专业学校可以聘其为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已坚持多年,教学效果良好。

4 结语

培养实践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也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符合国家对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在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应当走在前列,做好内涵建设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卓越的[6]、实践技能高的小学教师,为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应用型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