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03-29曹雄彬傅贻忙赵峰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培育院校因素

曹雄彬,傅贻忙,赵峰峰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5年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该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升格为国家战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是以创业推动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元化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非正式学习视角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1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其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延展性、创新创业内容的拓展性尚未深入发掘。麦可思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得出:2017年下半年自雇企业家的比例为2.9%,与2016年和2015年基本相同,与2007年(1.2%)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动力不足,仅仅培育技术性人才

高职院校一直把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工作一线、以重复性工作为主导的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达到满足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的目的。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很少关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原动力不足。

1.2 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多元化,效果以形式主义为主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内涵和内容缺乏全面的了解,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具体表现为形式多、效益不清晰。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艺术表演、体育比赛和音乐欣赏等学生活动来展开。虽然也有一定创业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竞赛,但形式、内容和实际效果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1.3 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不相融,二者就是两条平行线

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生的文学、艺术、体育等活动来实现的,教学部门主要负责人员培训计划与教学内容的拟定和实施。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只是高职学生就业或管理工作的一方面,就业部或团委会掌管,而在职业教育中关键的岗位素质教学由教学部门掌管,是两条平行线。

1.4 创业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与生活分身乏术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无论自身从事何种专业,都应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储备与创业指导知识体系,具体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创业能力、创业流程等。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中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大多是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训练、没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其创业指导能力不强,创业指导效果不佳。

2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技长远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2.1 非正式学习视角的内涵分析

Jay Cross(2011)认为,非正式学习就是人们根据自身学习习惯、需求、兴趣,通过非正式途径掌握各项技能的一种非正式、多维度、自由、灵活、宽泛的学习方式。王学(2016)认为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除学校教育和教育培训外,学习者在适当的环境和情景的调动下在随机的时间、空间里自主进行的无结构的、偶发性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者通过非正式途径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具有一定协作性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2.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分析

郝炳虎(2016)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和做法。肖红伟,罗董,朱银芳(2016)指出创业能力的定义,主要体现两层含义:一是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创造性工作,开阔视野,拥有从事创新事业的拓展能力;二是自己创办企业,并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去经营和管理好自己的企业。该文认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制约因素包括七个方面: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创新创业竞争意识等。

3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政府层面影响因素

3.1.1 政府机制因素

创新创业要取得成绩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谨和科技政策,架构一根完整的成绩转化链条,链条上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具体包括: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共研发平台以及围绕创新创业形成的产业链、市场中介、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

3.1.2 政府政策因

政府扶持政策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充分条件。目前,政府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较小,政策效果受限于现实条件。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倡非正式学习,以增加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机会,丰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渠道。

3.1.3 政府资金因素

扶持资金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各级政府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较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较狭窄,社会风险投资较大、创新创业教育公益基金较少等因素影响着创新创业的发展。

3.2 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3.2.1 社会支持因素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部分。社会层面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高职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索问题的严谨性,无法有效推动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因此,社会的支持和高职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是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2.2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时代变革中缺乏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氛围,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文化建设以及创新文化模式还不够完善,对文化的创新性内涵构建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引导高职学生运用非正式学习对创新创业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必然条件。

3.2.3 社会实践因素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学校组织校外活动。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实践过程较简单,以至于高职学生实践经验、能力不强。非正式学习有利于锻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理想,丰富高职学生社交关系,为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3.3 院校层面影响因素

3.3.1 课程体系因素

目前的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合理性、实践性、科学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石,对推动创新创业体系发展不容忽视。

3.3.2 教师结构因素

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引路人,也是高职学生创业的引领者和激发者。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不同高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积极引导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3 培养模式因素

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非专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充分有效利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与实践性,是提升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关键因素。

3.4 学生层面影响因素

3.4.1 物质环境因素

物质环境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基础。高职院校的硬件环境与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高职院校可利用多种教育场所、德育基地,助推高职院校文化底蕴的延伸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营造良好的研究平台和物质环境。

3.4.2 精神环境因素

精神环境是推崇创新与追求创新的食粮。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精神环境不够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欲望不够强烈。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院校精神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非正式学习的工具与手段,推崇并鼓励创新,创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精神环境,强化高职学生对精神文化的认同感,锻造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

3.4.3 制度环境因素

制度环境是推进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完善的桥梁。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应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统筹考虑教育过程与非正式学习创造性发展过程,扩大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以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4 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应将课堂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途径结合,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互相配合,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因素和核心因素,切实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培育院校因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解石三大因素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