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及干预对策研究

2018-03-29楼世礼钱水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楼世礼,钱水芳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100)

1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1.1 高智商群体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平均智力在110 以上,这一水平要明显高于普通大众的平均水平。智商高是学生实现自我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有时也可能成为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从心理学来说,人的快乐程度与其智商是呈现负相关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懂得越少的人越容易快乐,懂得越多的人越容易感觉孤单。

1.2 自我价值高的群体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普遍不太甘心。民办本科高校通常不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能进入比较好的公办本科高校,通常会是他们心里的遗憾。他们入学前自我价值度很高,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赏,入学产生的心理落差,调整不好的话,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

1.3 心理压力高的群体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情感和人际交往这几个方面。例如,学习方面,相较于一本、二本的公办高校学生来说,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比较明显的弱势。可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为了顺利获取学历、将来能有个好的职业发展,又不得不逼迫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如此一来,过重的学习压力就可能衍生出一些的心理障碍,比如焦虑、神经衰弱等。另外,情感方面的心理障碍,由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危机也是比较常见的,已经占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70%以上。

2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2.1 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缺乏学习动力

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家庭的照顾和督促,加之大学比较松散地学习管理方式,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退化,学习心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民办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单一,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感觉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没有明确的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迷茫,不知道究竟是学什么?为谁学?怎么学?

2.2 自我约束不严,导致行为习惯存在瑕疵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我约束不严,主要是由自身的内因和环境的外因造成的。从自身内因来看,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多数自学能力也普遍不高。于是这些学生进入民办本科高校之后,在学习行为上严重依赖于教师。虽然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具备充足地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制力,时间一长学习的兴趣就容易消退。从环境外因来看,由于大学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自由,加上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了父母的耳提面命。久而久之,就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染上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赌博、沉迷网络等。这些负面的行为习惯会极大地消耗学生们的精力,无法专心于学习。

2.3 沟通能力较差,与人交往不和谐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中,一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自从在父母和家人的严密细心呵护下长大,不敢让孩子独立经历一丁点的风雨。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从小缺乏独立与人沟通的机会,自然相关的与人交往的技巧也无法掌握。而且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风格,喜欢争强好胜,造成与他人关系不佳。

2.4 民办本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

众所周知,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资金来源方面比较稀缺,这就使得民办本科高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多地考虑成本因素。而在很多民办本科高校投资人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比较次要的课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工作体系建设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干预,随着心理危机的一天天发酵,小问题可能就会演变成大隐患。

3 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干预对策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整体态势。那么,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是实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心理干预,更是关乎我国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之一。为了干预和改善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体系的构建,从而更有效地对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发展进行正确地引导。

3.1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轨推进,加强思想和心理引领

3.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从我们在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群体中,调查所得的结果已经表明:相对于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来说,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只是考上地一所“民办”学校,意识里就好像感觉“低人一等”,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也是存在着不小的怀疑。针对这种现象,民办本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学生对学习最失望、对未来最迷茫的时候,及时对其加强思想理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要让学生真正明白,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大学,只要自身掌握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运用娴熟,同样可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闯出一片可喜的天地,同样可以和一本、二本高校的学生一样公平竞争。

3.1.2 强化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尤其关注与“特殊”学生的沟通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与学生加强沟通的意识。唯有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烦恼,才能及时敏锐地洞察到其内心的积极因素。然后因势利导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实现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同时,在与学生强化日常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有障碍等这样的“特殊”学生格外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在了解他们实际困难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及时的帮助,从而真正起到心灵的“指引人”和“知心人”的作用。比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学校的资助政策信息,及时为他们申办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对于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加强个人修养,使他们养成不拘小节、抱有远大志向的信念,鼓励他们大胆地与人沟通。

3.2 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网络手段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

为了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学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网络手段相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突破课堂、心理咨询师的束缚,从而探索创新性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民办本科高校可以借助心理网站、微信群、QQ 空间等网络平台,不定期向学生发布一些喜闻乐见的心理学小知识。另外,鉴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乐于参与活动、动手意愿较强的特点,学校还可以开展拍摄心理情景剧、举办心理运动会的方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3 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名入校学生建立比较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档案。在心理评估过程中,对于所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所在的院系领导以及相关的思政队伍沟通,反应并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间发展成立一支心理健康反馈队伍,以此灵活地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选任一名学生作为心理委员,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组成心理委员会。心理委员每个月将该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反馈给心理委员会,心理委员会则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报至学院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快速解决。

综上所述,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的变化。民办本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更细腻地不断观察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从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民办本科高校的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心理干预体系,从而保证民办本科高校学生更多地成长和成才。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