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Y校构建幼教集团为例

2018-03-29罗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幼教协同育人

罗偲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 525000)

职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落实职业教育的关键点,也是学生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有效转换,完善职业技能发展的契机点。教育部早在2009年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培训学生的教学模式[1]。各职业院校也充分意识到“校-园-企”协同育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逐步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幼儿园、企业协同培养”的实习制度。发展至今,有其进步可取的地方,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培养问题与困境也是客观存在。

1 “校-园-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培养问题与困境

(1)“校-园-企” 各自为营,缺乏统一培养目标。“校-园-企”协同育人实习模式的指导理念是“以高校为主体,幼儿园、企业协同培养”,但实际上,三方利益的出发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学校认为实习是一次梯度学习的机会,希望学生在幼儿园以“班助”的身份协助幼儿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一线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和角色转换。幼儿园、企业则普遍认为毕业实习生是学校培育的完成品,理应具备所有的职业能力,直接将实习生放到“主班教师”岗位,让其独立承担教育教学活动,甚至,还要承担“招生”“后勤管理”“采购”“宣传”等工作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2],企业用人与高校培养目标不一致。

(2)“校-园-企” 断层培养,缺少横向深度沟通。“校-园-企”都是独立的法人代表机构,机构管理之间又缺乏紧密性,三方的实习合作交流大多停留在表层。学校将学生“放羊”到幼儿园、企业中,并没有与幼儿园、企业等实习单位做深度沟通,指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能自我成长;幼儿园、企业更多的是将学生当作一种劳动资源在使用,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引领、指导、示范的实习方案。“校-园-企”三方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均丢掉了“教育监管”的职责,把学生引进门之后,就听之任之了。

(3)“校-园-企” 理性教育,较少给予人文关怀。现在“校-园-企”协同育人的合作过程中,三方机构的培育重点均放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心理成熟的关注却比较少。学生初到实习单位时,既缺乏学校的专业心理辅导与实习规划指引,也得不到实习单位的人文关怀和耐心引导。这种急功近利又缺乏梯度支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适应角色转换,逐步职业化的过程中,心理调整困难,对整个行业及专业的认可度降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信念产生动摇。

2 PPP 模式是解决“校-园-企”深度协同育人的突破口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号) 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3]。因此,运用PPP 模式以高校为主导构建幼教集团或是职校解决学前教育专业“校-园-企”深度协同育人的一个突破口。

(1)PPP 模式的含义与特点。PPP 的英文全称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直译为“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 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 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4]。PPP 模式的运行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三大特点[5]。

(2)PPP 模式是一个突破口。PPP 模式的引入为以高校为主导建立庞大系统的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合法性和可能性。这种新的融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了高校建立真正意义上附属幼儿园实习基地的资金成本,高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幼儿园实习基地,且实习基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均来自高校附属示范园,幼教集团在硬件、软件、课程和后勤等方面为其提供详细指导,这样统一、上下一贯的教育体系特别有利于学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养成。

3 以Y 校幼教集团建设为例

Y 校是一所省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其龙头专业,目前,学前在校生为3 180 人,共59 个班。

(1)项目发起。幼教集团的项目发起:一是完善学校体制的需求。Y 校作为一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通过附属幼儿园不断实践和探索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管理理念;二是方便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组建幼教集团是为了进一步将其理念实践化和扩大化,同时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三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幼教集团的普惠性质一方面能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统一部分社会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利于教育公平。

(2)项目内容。幼教集团是由Y 校自行组建、经营管理,由市教育局指导支持的市里重点建设项目。该集团的管理理念是举办优质的普惠性幼儿园,树立一个行业优质标杆,引导市内幼儿学位的优质化和良性竞争,均衡发展幼儿教育,争取在市内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幼教集团以自行全额购买建立附属示范园为契机,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再运用社会力量通过创办新园模式、投资并购模式、加盟合作模式实现幼教集团规模的扩大化和再发展。幼教集团为这些加盟幼儿园提供多项服务,具体包括幼儿园日常运营管理、幼教集团品牌使用、专项特色服务、幼儿园总体规划设计、幼儿园的装修设计、幼教集团幼儿园VI 应用、幼儿园架构搭建及师资选聘、系统的师资培训、配套教材提供及教学模式培训、幼儿园设施设备配置、幼儿园配套后勤供应链服务、大型幼儿活动策划、幼教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共享等。

幼教集团自2018年8月建立以来,已成功加盟10 所幼儿园,附属示范园在规划中稳步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会逐步发展成具有园本特色的保教品牌。

4 启示

将PPP 模式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首先,为建立大规模普惠性幼儿园创造了条件。人民对学前教育服务供给需求量很大,政府资金投入资金相对有限,新社会投资力量的注入大大缓解了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经济压力,逐步实现用更少的资金做更多的事儿;其次,调动了民营企业创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作为合作伙伴,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愿意在学前教育公益领域投资注资。再次,分散和降低了大规模办园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增速下降,投资风险系数相对增加,许多民营企业希望与政府这样稳定、可靠的伙伴进行合作。通过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将各类运行风险降至最低。最后,为高校创造了主导权。高校作为幼教集团的主导方,可以将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优势发挥到教育实践中去,在幼儿园管理模式与教学理念方面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完善了高校管理体制,为“校-园-企”的深入沟通和指导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幼教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