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

2018-03-29周少燕刘树李焦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会计专业

周少燕,刘树,李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管理会计课程是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关键载体。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让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存在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新时期,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关键内容,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意义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而其中课程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性保障。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对其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落实学校教育目标。管理会计在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和会计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经过对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安排,才可以让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要,进而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是保障教育目标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其二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学校在对相关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与企业的实际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具针对性。学校要培养出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若是学生无法将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使用在自己的工作中,这也无法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和实效性。所以,学校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是为了迎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校专业教育的现代化与持续发展; 其三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在课程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这样不但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中,管理会计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与素质的关键途径。只有优化与改革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与内容,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经过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各个企业与行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

2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原则

对于管理会计而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工作不是盲目进行的,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和思路,这样才能够让改革工作更加有效,同时也让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更高。

2.1 兼顾原则

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要遵循兼顾原则,主要兼顾两个方面的需求和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但要体现出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结构的需要,同时还需要体现出会计专业服务地区经济的培养目标。因为学生就业地区的不一样,所以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除了要符合市场需要之外,还需要专业改革能够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进而满足各个地区各种所有制与各种组织形式的公司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2.2 能力原则

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要将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不但要将适应企业单位会计岗位作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基本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对课程进行改革与设置时,也要对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予以重视,基础理论课程设置要适量,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与兼顾性,并且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在课程教学中,要依据企业会计岗位基本能力的需要来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延展性。重视专业能力的实用性,要让学生将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有效使用在工作岗位中,这样才真正地实现教学最终目标,体现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3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措施

课程内容体系包含了很多方面,管理会计作为一门针对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进行改革创新时,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优化与改善工作。因此,在会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中,需要采取以下有效的改革措施。

3.1 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

课程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高校的课程改革要对传统的培养目标进行创新,设置以培养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精准定位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将职业能力训练作为基础,理论实践相结合,让管理会计课程既有针对性,也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在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时,需要将这个目标作为定位和方向。除此之外,课程培养目标的明确要依据学生特点与理解程度,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当前高校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对一些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兴趣,理解和吸收能力较好,并且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社会经验较少,会计知识十分薄弱。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其培养目标不仅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有适应性。其中的针对性主要是指课程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将职业对知识能力的需要作为课程改革基础。而适应性则是指学生能力培养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在人才需要的发展趋势上看,高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定位成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时,其培养目标应该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需求,让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对当前管理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解,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怎样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中,加工和使用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并且参与到经营决策与规划经营等工作环节中。

3.2 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但是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不但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和相关专业课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因此,在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改革时,课程内容掌握要以够用为度,这其中的够用主要是指注重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应用。同时还需要针对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的章节前后顺序继续突破,将其分解成多种不同的模块,让模块和能力培养目标相对应。比如,基础知识模块,其中的教学重点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课程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其地位与组织等。还有的模块则有方法和工具,预测与决策以及规划控制会计与责任会计等。

3.3 课程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是课程传授的关键途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其关乎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因此,在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时,还需要对其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讨论与启发教学方式,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经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也可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社会经验少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使其能够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方式是案例启发,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使用案例可以积累学生更多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其中的案例可以分成引导性、方法应用性、效果证明以及问题分析这四种案例。比如,在长期投资决策内容的教学中,经过有意识地设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认知不限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性理解中。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基本概念、难点与决策阶段都要贯穿在案例之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各行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升之下,学校的会计管理课程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在改革过程中,要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以及课程教学方式相关基础上入手,以此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和优化,进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会计专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