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导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与实践

2018-03-29濮小松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年份天数板书

濮小松

(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江苏苏州 215128)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观中谈到“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些“还给”,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下面就苏教版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的教学实例简析,谈谈笔者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研究方面的一点体会。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出示含有日期的图片(如物品的生产日期、食物的保质期、某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

(2)揭示课题。

2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2.1 激活经验,知道一年有12 个月

问: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能在年历上找到吗?请把这一天在2018年的年历上圈出来。谁来交流下,你是怎样在年历上找到这一天的?

学生在展示台上介绍方法,引导了解年历结构,知道月份、每月日期的排列顺序、星期的表示等。然后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在年历上找到这一天的。

问: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 谁知道1月有什么节日吗?(元旦)你能在另一张年历上圈出元旦这一天吗?指名说说自己的年历是什么年份的?圈的是几月几日?问:大家的年历是各种各样的,年份不完全相同,但圈的元旦这一天都是1月1日,你是怎么在年历上找到的呢?(据学生描述,媒体演示。)

问:1月1日是每一年的第一天。还能在年历上圈出其他节日吗?(学生按月份适当进行交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问:你知道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哪一天吗?

出示台历,边翻页,边讲述:从每年的第一天1月1日开始,日子一天天、一月月,直到12月31日,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年。

问:一年有几个月?

2.2 借助年历,认识大月和小月

问:继续观察年历,还能知道什么?

接着指名学生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适当板书。)

问:每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那你能整理一下吗?

学生填写表格;选择两张表格(一张平年,一张闰年)展示。

问:请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发现?

小结:2月的天数不太一样,有些是28 天的,有些是29 天的。请拿到年历2月的天数是28 天的举手。29天的呢,请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

问:看来2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月份。那么,除了2月的天数有不同,其余的一样吗?其他月的天数是怎样的?

说明:有些月有31 天,有些月有30 天。有31 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 天的月份是小月。

要求:请把这张表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展示学生涂好颜色的表格,提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整“大、小月”的板书。)

2.3 观察思考,记忆大月和小月

问: 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介绍拳头记忆和儿歌记忆,学一学,试一试。

2.4 尝试计算,了解全年的天数

问:今年是几几年?能算出今年全年有多少天吗?请试试看。

待学生计算好后,请学生展示、交流。(板书:2018年有365 天。)

问:那每一年的总天数都是365 天吗?碰到2月是29 天的年份,总天数就是多少?

明确:碰到2月是29 天的年份,总天数是366 天。(板书:一年有365 天或366 天。)

3 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第3、4、5 题。

(2)综合练习:各类年、月、日表述的判断。

(3)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6 题。

4 课堂回顾,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梳理,教师小结延伸。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年历、数每月天数等活动中,深切了解年、月、日的知识,体会时间单位长短,形成观念,培养观察、收集、归类分析、处理信息等能力。借用以下几点说说在还课堂以学生,育学生以无痕方面的主要体会。

4.1 让学生融入课堂,使课堂鲜活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融入课堂。课堂教学,少不了学生的参与,但真正地参与不是简单的师生间一问一答,不是表面上热闹的小组讨论,不是看似精彩的课堂演练。真正的“参与”在于学生的“融入”,融于课堂的观察、研究、讨论,进而发现、解惑、收获[1]。

案例中,年、月、日的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含有日期的图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图片都是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再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知道它们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进而明确课题,了解上课内容。接着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使学生体会可以在年历上按顺序找到几月、再按天数找到几日,了解年历的结构,感知一年里月和日的排列顺序。这些活动,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生活经验充分融合进课堂,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2]。

4.2 让学生主导课堂,使课堂灵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其课堂。新课改要求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在课堂中能自由地翱翔,能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导课堂[4],才能真正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案例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年历结构,感知一年里月和日的排列顺序后,又在不同年历上圈出元旦这一天,使学生明确年份不同,但相同的节日,哪一天也是相同的,进一步掌握年历结构、排列顺序等。紧接着,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其他节日,并交流。再通过教师的演练和讲述,了解一年有12 个月。使学生巩固对一年中月、日排列的认识,并由此认识什么是“年”,体会什么是“月”和“日”,建立时间观念,初步形成单位概念,明确从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是“一年”。整个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自主操作、观察、交流展开,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

4.3 让学生组织课堂,使课堂和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组织起课堂。要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把拥有自主学习权的一个一个个体组织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难以取得的成效,在组织起的课堂讨论、交流、总结中得以解决、实现。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而非替代其学习[5],每一位学生都将是课堂学习中的动车,而整个班级就是动车组,奔驰中体现学生主体的真正发展。

案例中,以“年历”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手中的年历年份不尽相同,每人得出的结论:“一年有12 个月;大月有7 个,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有4 个,四、六、九、十一月;还有一特殊的二月。”这仅限于各自观察的年份,那是否所有的年份都这样呢?这时,让学生组织起整个课堂来,进行不同年份的比对,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样的课堂实实在在,是个体与集体的结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

4.4 让学生完善课堂,使课堂高效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完善全课堂。课堂学习不是教师单纯地讲授,不是学生麻木地视听,不是师生机械地问答。而是教师适时引领、点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进而促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思维发展历经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知识体系也得以不断建构和完整。

案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相应的统计活动,初步发现一年有12 个月,而每个月的天数并不一样,并由此展开对每个月天数的进一步研究。接着通过填表、比较、涂色、交流,初步认识大月、小月,发现一年中大月和小月的个数以及2月的特殊性。最后,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大月和小月,并结合各项实践应用内化新知。整节课遵循“初步发现—完善结论—巩固内化”的步骤,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较好地结合,使得整个过程逐步完善。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

5 结语

在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与和谐的课堂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交流和探讨,激励善待学生,整个年、月、日的认识过程中,以一张年历为主线,以一群孩子为主角,教师循循善诱,还之以课堂,育之以无痕。

猜你喜欢

年份天数板书
特殊的一年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生日谜题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