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的思考

2018-03-29李帆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李帆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幼儿园,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的趣味性、娱乐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促进幼儿深化认知的目标。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的配置游戏资源,有效消除游戏异化弊端。

1 幼儿园游戏异化的概念解析

1.1 幼儿游戏的本质

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与参与生活的重要渠道,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成长空间。首先,游戏是幼儿轻松的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游戏表现出的娱乐性、趣味性、生动性是其他幼儿教育教学手段不具备的。基于游戏可以赋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有助于幼儿体验、认知和实践。其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游戏应当是幼儿自主参与的行为,游戏应当从趣味性的活动本身出发,强调幼儿在游戏中获得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样才能体现游戏的本身价值,有效展示幼儿的自发性与自主性。最后,幼儿游戏具有开放性特征,游戏内容应当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多种情绪色彩的需要,提高幼儿的满足感,达到促进幼儿真正地理解自我,以及通过游戏不断进行自成长。

1.2 游戏与教育关系

游戏与教育的关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方式方法。首先,游戏与教育是平行分离的关系,游戏与教育本质目标不同,游戏是轻松的和娱乐性的,它的结构相对松散,过程较为随意,是顺其自然开展的娱乐性活动。教育严谨的活动,是有明确计划和具体指向性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人的认知,从而达到理解规则与明确主张的活动。其次,游戏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教育与游戏有彼此独立的属性,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接受教育的内容,游戏还可以对教育的情境进行模仿,达到展示教育内容的目标。最后,应当倡导游戏与教育的有机整合,注重平衡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尊重游戏与教育差异性的基础上,做到不偏重于一方,找到游戏与教育的平衡点。

2 幼儿园游戏异化的主要表现

2.1 游戏目的功利化

游戏的本质属性是娱乐,具有非功利的特征,幼儿园游戏不应为某种事物服务,教师应当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人生真善美的体验。知识教学不能有损于游戏本身的价值,基于游戏的教学应当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有些教师未能处理好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游戏被单纯的看作知识传递的手段,致使幼儿园游戏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性。例如,“车在马路上”游戏活动时,有些教师给幼儿展示一系列车辆的图片,然后让幼儿对汽车进行感知,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知识传递,只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款式车辆,促进幼儿通过车辆理解大小、颜色、形状等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车辆的感性认知,影响游戏的娱乐性与体验性。有时教师为了促进幼儿参与有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运用各种奖惩措施,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目标不是体验游戏,教师过多的运用奖惩措施来维持游戏的秩序性,使得游戏活动的持续性并不长久,儿童对于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也会逐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幼儿的身心,不利于促进幼儿使用玩具时获得全面成长。

2.2 游戏缺乏自主性

游戏应当是以幼儿为主角开展的活动,有些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游戏没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幼儿没能在游戏中感受到自由。首先,游戏的物质环境不理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空间被严重的限制,有些需要亲近大自然的游戏只能在室内进行。还有的幼儿游戏空间缺乏合理的分布,有限的空间资源未被合理的利用,幼儿没能独立和相互连通的环境中展示自主性与合作性。其次,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心理空间氛围不足,教师没能注重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没能有效地控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没能适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不能充分尊重幼儿参与游戏的自由性。最后,有的游戏内容缺乏丰富的精神内涵,游戏的多元性不足,游戏的主题较为单一,过程机械重复,幼儿没能在游戏中获得愉悦感,有些教师组织的游戏不能完全吸引幼儿,丧失游戏的主体性。

3 幼儿园游教学活动改进策略

3.1 开发丰富的游戏内容

提高幼儿园游戏的有效性,应当从幼儿的天性出发,游戏合理的设置游戏活动项目,强调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发游戏,注重充分的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条件组织开展游戏。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设置游戏,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在游戏的世界自由翱翔,有助于幼儿对未来生活进行畅想,有助于改变幼儿的心理与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基于游戏认知生活,达到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目标。

3.2 进行有效的游戏设计

游戏应当是为幼儿成长服务的,教师应当合理的控制游戏活动的节奏,在设置游戏环节时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并且实现对幼儿的有效引导,达到促进幼儿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得到发展的目标。首先,游戏应当融入幼儿的真实情感体验,强调提高游戏的带入感,基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角色或者人物故事设置游戏。其次,游戏应当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娱乐性,教师应当适当地运用奖惩目标,能够基于游戏让所有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最后,应当优化游戏的过程,合理的控制游戏的时间、空间因素,注重根据游戏过程的发展,在保持幼儿一定神秘性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探索欲望。想办法把游戏的精华传递给幼儿,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体会真善美,培养幼儿的观察意识与能动思考能力,达到促进幼儿成长目标。

3.3 优化教师的指导活动

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是增强幼儿游戏体验,促进幼儿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根据幼儿的游戏活动表现进行有效适时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思想与心理需要,又要有助于幼儿获得不断的成长。幼儿园游戏不是教师放任不管的活动,也不是教师手把手组织幼儿开展的模仿活动。教师在充分观察幼儿游戏活动表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符合幼儿身心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例如,在数字迷宫的游戏活动时,教师不能仅仅围绕着让幼儿走出迷宫进行教学,还要选择最佳的路线方式,注重将答案以有效的方式渗透给幼儿,促进幼儿基于自己的力量走出迷宫。教师应当十分注重消除游戏活动中强制性命令的指导,应当尽量减少对幼儿的直接命令与安排,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还要发挥幼儿同伴的配合作用,强调在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下促进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只有让幼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幼儿园游戏的异化问题,更好地促进幼儿融入游戏环境,达提高游戏教学活动质量的目标。

4 结语

幼儿园游戏异化是因为教师没能掌握游戏活动本质,不能合理配置有效的游戏资源,不能调动幼儿主动性造成的。还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围绕着幼儿的身心成长需要设置游戏,全面提高幼儿游戏活动质量。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