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实现
2018-03-29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一、引言
一直以来,因西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地地形复杂,土地贫瘠,部分地区甚至荒漠严重,只能种植玉米、马铃薯等植物,收成极少。又因山多坡陡地少,只能采用较为古老的人力耕种,生产力非常落后。
“中国少数民族中长期保留落后社会形态的地区都受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的制约。总的说来,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边疆,或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等自然条件险恶之处,也就是那些对于封建王朝鞭长莫及不易于直接控制之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于少数民族的落后生产无能为力。”(林耀华,1997,27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重新思考边疆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视域,即边疆地区从曾经的发展边缘地带,将经历一个‘去边疆化’的进程,呈现出其开放、多元的一面,边疆议题越来越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意义,因此之故,边疆地位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边疆省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最活跃的政治空间与经济地带,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冯建勇,2016,34)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冯建勇已指出,边疆省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最活跃的政治空间与经济地带,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可以说,现在的中国边疆地区,已经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拥有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地位。
在这样的机遇之下,西南地区如何去发展自己?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贵州省世居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满、蒙古、仫佬、羌等17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有彝、白、壮、傣、苗、回、藏、傈僳、哈尼、拉祜、佤、纳西、瑶、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独龙、基诺、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聚居,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若以单位面积上拥有的民族数作为民族密度来衡量,该地区的民族密度之高,不仅在我国是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物以稀为贵”,西南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正是西南地区的一块宝藏。
2017年4月19日,在江苏苏州召开的文化部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我国要重点发展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装备制造11个行业,要求各地立足地方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因此,西南地区也应突出少数民族这块地方特色,学会利用稀有价值原理,让我们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神秘与奇异、悠久与丰富吸引来“山外来客”。所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与意义。
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实现途径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存在着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做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先要研究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在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因为西南地区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较少。造成了“他者”(指非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想要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却不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却极少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足够的外语翻译理论、水平与技能来诠释及翻译自己的文化。大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本身甚至没有“文化”这个概念。他们只知道乐了即唱、宴了即歌、聚了即笙即舞,活在浓浓的“他者”眼里的“文化”中而不自知。因为这些文化因素本身只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那些想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诠释与翻译的“他者”去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同时需要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提升自己接受教育的程度,学习一定的外语翻译理论与技能,方能做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
在翻译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就有人遇到“走马转角楼”这个翻译难题。第一,“走马转角楼”是什么楼。第二,“走马” “转角”是什么意思。第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经过咨询,作者了解到“走马转角楼”指的是一种建筑,其二楼有走廊,能连通楼房的四个角,形成内阳台,所以叫转角,而“走马”意即拉一匹马在这种走廊上可以走一圈,所以叫“走马”,故而得名“走马转角楼”。这样,对于“走马转角楼”,我们就有一个清晰直观的理解与感受了。作者做了相关查阅,在建筑学专业也没有发现该词已有的翻译,经过与美国友人的沟通,斗胆采用文化翻译的视角尝试进行翻译,把“走马转角楼”翻译成“zouma zhuanjiao house—Four-corner corridor house.(Zouma means walking a horse. Zhuanjiao means walk around the corridor of the house. It is a kind of house which has a long corridor in its second floor which can form an inner courtyard. The corridor can connect four corners of the inner courtyard without any obstacles and it can let a horse walk around the corridor. Zouma—a horse can walk around the corridor—is a way to express the connection of the four corners) ”文化翻译是综合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来研究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角度。翻译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承接性” “符号转换性” “文化传播性” “创造再生性”等特点。(李建军,2010,11)。因此,用文化翻译观去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第二个矛盾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群体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
这些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族学研究者,另一类是外语专业人才。这对矛盾体现在:做民族学研究的学者外语水平不够,没有掌握相应的外语翻译理论、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因而无法将满腔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与研究成果进行翻译。而学习过外语专业的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又不一定具备丰富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与素养。因此,用通俗的词语来说,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需要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群体内部学者们学会跨界学习与钻研。外语翻译研究者要多花时间学习与把握少数民族文化,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做田野调查,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的大量信息与素材,积累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素养,才能实现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较为真实准确的翻译。不能妄自断章取义,凭空揣测及翻译。
第二,要实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还要加快三语人才或者“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西南地区各高校,应该创新一种可行的模式,来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人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因子。但在过去,这些灿烂的文化一直深藏闺中,是因为没有人去开发与挖掘,没有普遍的传承与保护,学术成果也较少。目前已有的研究有民族语言、民族典籍、民族建筑、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服饰、民族饮食等方面。但是在这些方面,做出翻译成果的还是屈指可数。
2011年,苗、汉、英三语版的《苗族史诗》问世。该书搜集内容包括苗族古歌、情歌、酒歌、传说、巫词等约30万字。后来,今旦先生邀请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博士把《苗族史诗》苗文翻译成英文。2012年11月,苗汉英版本的《苗族史诗》在史诗研究国际峰会上被学者誉为“跨国合作的经典文本”。这部80万字的成果获得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科研成果,也是苗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然而其中还是有遗憾,就是该书的英文版是由外国学者完成翻译,而不是由一个既懂得苗族文化,又拥有英语翻译能力的学者与外国学者来合作完成。外国学者来完成苗族史诗的翻译,不是说翻译得不好,毕竟是不同的文化领域,外国学者难以把握和理解苗族古歌、情歌、酒歌、巫词中的语音形式、唱诵规律与文化内涵。如果我们有懂得英文又懂得苗文及苗族文化的人与外国人来联合翻译,效果将会好得多。
三、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西南少数民族传播、西南少数民族话语体系的构建方面,我们需要很多的力量来实现。
一是高校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比如可以加强高校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与研究,高校之间增加少数民族文化沟通与交流,高校还可以成立少数民族文化传习小组进行学习与传播,积极组织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及其对外交流与传播,尽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
二是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面的力量。政府应积极组织人才挖掘与传播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多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政府应牵头与倡导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政府要采取措施构建经济发展中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力量并进行传播;政府可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力量。各级民委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扶持与政策跟进也非常重要。如国家民委应提高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支持力度,西南各省民委应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各州级市级民委的政策要更加开放与贴近百姓,各县市民宗局应积极发挥作用,引导与支持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三是各地双语基地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双语基地可多组织活动进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双语人才和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四是民间力量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促进。西南地区,特别是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涌现了很多民间民族文化传承组织,这对传播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很有帮助。
四、结语
“软实力”的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约瑟夫·奈)提出来。他在来华访问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可以……向西方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更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大背景下,充分地进行传承与发挥,让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西南地区一个响亮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