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媒体智库化的探索与思考
2018-03-29
(中国化工报社,北京 100120)
构建智库型媒体,是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之一。尤其是专注于某一垂直领域的行业媒体,单一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渐式微,读者需求升级,因此构建媒体智库,提升专业水平,拓展服务模式,强化服务能力,成为这类媒体的重要出路。
一、智库化是行业媒体的重要出路
在此次由互联网引发的媒体变革浪潮中,相比于综合媒体,行业媒体感受到的冲击更大。
早年成立的行业媒体几乎都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大型国企等背景。更重要的是,行业体系健全,企业遍布各地,行业媒体作为链接行业上下游的重要纽带,曾经以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等优势,在传媒界有着不可小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那时,大部分行业信息主要是靠行业媒体发布,广告收入也多来自行业内。在这种情况下,多年来不少行业媒体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共享模式,让行业媒体曾引以为傲的行业资源被蚕食,优势日渐式微,其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其传播力、影响力大打折扣,过去单方面的内容输出也早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与此同时,机制僵化、资金不足等障碍,更让这类媒体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夹缝中艰难生存。
面对严峻考验,行业媒体出路在哪?
当前,商界最崇尚的就是用户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媒体同样适用。只有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引导用户需求,并创造出新的用户需求。当下,每个媒体都有必要思考我们离读者用户和广告主的需求有多远,以及如何提升服务能力。
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专业读者更需要准确的信息、权威的解读,以及专业的咨询和服务。要满足这些需求,媒体需要具备的业务能力正是智库的特点。以笔者关注的农资行业为例,伴随行业壮大,企业逐步成熟,需求更多元化,不仅需要更有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还需要更落地的咨询服务,从品牌塑造到活动策划,从产品推广到业务对接。
要满足行业需求,构建智库型媒体,提升服务能力,成为众多行业媒体转型的重要出路。
二、重心在转变产品理念
行业媒体构建智库应从哪里入手?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智库与行业媒体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传统意义上,智库是一个信息咨询机构,主要研究领域是市场需求、产品策略应用研究。智库建设只有围绕产业中的每个环节展开,才能彰显活力,发挥作用。
行业媒体长期专注某一垂直领域,贯穿一个产业始终,掌握该领域具体情况和一手资料,往往能积累丰富的专家资源和行业数据。
通过整合资源,中国化工报社在探索打造全新的行业生态圈。这个生态圈覆盖企业、用户、媒体平台以及行业专家在内的各个环节,各领域专家正成为这个生态圈的智囊外脑。
实践证明,智库建设对媒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构建智库,整合专家资源,积累行业数据,媒体可以获取更多一手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源。第二,智库成为媒体创造新闻衍生品的智力支持。当前媒体需要拓展产品范畴,而原有的采编和管理团队往往顾此失彼。因此,智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大脑”来思考和解决业务开拓的难题。
三、行业智库要发展优势
近两年,随着需求多元化,《农资导报》智库体系逐渐完善。不仅培养自有人才,更注重在全行业集结优势力量,包括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业界精英等,打造多层次智库,进而为行业中的每个环节提供服务。就此,《农资导报》围绕行业主体重点做了三个层面的事。
一是围绕行业企业,站在行业制高点,提供多方位解决方案。找准行业的热点、焦点,集中力量在企业痛点、难点发力,为相关产业提供多方位解决方案建设,帮助行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新型肥料、特种肥料、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根据行业发展的不同需要,联合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深入产业研究、专题论坛、大型会议,为行业现实问题出谋划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坐标。
二是围绕农资渠道商,开展农资领域相关技能竞赛、评选,助力农业科技推广,帮助渠道商提高服务能力。自2004年起,《农资导报》先后发起肥料、农药知识大奖赛,植保产品贡献奖评选,中国好肥料评选,以及“我是冠军”经销商评选等。基于这类活动,《农资导报》每年都会推出行业领域的年度报告、排名,其报告更是以数据详实、客观中立著称,技能竞赛为传播科技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评选结果也被公认为国内最权威的农资企业排名之一,成为农资渠道商选择合作企业时最信赖的评价依据。
三是围绕种植大户、农场主、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选拔基层农技专家,搭建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自2011年,《农资导报》发起金草帽基层农技专家评选,经过7年积累已经形成由近千人组成的专家库。
通过一系列探索,《农资导报》希望打造一支可以上天入地的行业智库。不仅能站在行业制高点,引领行业进步,还能下沉市场一线,为企业和农民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