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人物通讯写作方法探析

2018-03-29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通讯细节

(滁州日报社,安徽 滁州 239000)

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体裁中常见的一种,是用于报道先进人物事迹及思想的报道形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因其深刻的思想、感人的事迹及文学化的写作手法,给予读者震撼与启迪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在实际的新闻实践中,人物通讯想要写好却并不容易。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在不同的笔下,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面貌。有的人物刻画因没有深入挖掘、细节匮乏、语言刻板而显得苍白、扁平,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的人物因过分“高大”而显得不近人情甚至浮夸失真,缺乏可信度,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好的人物通讯,刻画人物群像虽然千姿百态,但是不难发现其共有的规律,这些报道无一不是感情真挚、细节丰满,以事实说话,用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打动人心。做到这些,需要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下功夫,只有深挖细节,“走进”人物,自己被人物的事迹、精神所打动,然后才能做到下笔有情,进而感动读者。本文试以上海《文汇报》记者江胜信的几篇人物报道为文本范例,分析人物通讯写作中几点可遵循、可模仿的方法。

江胜信是上海《文汇报》记者,擅长人物报道,专访过季羡林、周汝昌、黄永玉、冯骥才等文化名家,在文汇报的《近距离》专版中刊发大量人物通讯,曾多次被中宣部点名参加中央采访团,采写过方永刚、袁隆平、邓平寿、王瑛、沈浩、闫肃等全国先进典型人物,其采写的《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其人物通讯主题鲜明,细节饱满、人物立体,感情真挚,人物有血有肉,可亲可感,文字优美生动,读之发人深省、令人感怀。品读她的篇篇稿件和采访札记,在获得真善美的洗礼之外,也能总结出几点报道取得成功的规律。

一、有感而发,动人心者莫过于情

优秀的人物通讯,读者在读完以后会感到生动、真实、感人,并可信、可亲,这主要是作者对所采写的人物具有真实情感并且有深刻感触,是有感而发。一篇新闻稿件想要拨动读者情感上的那根弦,赢得读者的心,使读者能够随着报道中人物的命运而亦喜亦忧,就需要作者像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的:“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

以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为例。记者是被中宣部新闻局点名参加“中央新闻单位方永刚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方永刚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是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在第一场集体采访后,记者的情绪就被点燃起来,方永刚那种让人落泪的情怀,那种对事业、对人生的赤诚的爱,那种对病魔的鄙视和顽强的意志,都深深地刻在了记者心中。江胜信说,“我突然感到,我的笔端将倾注某种使命,要去谱写送给他的赞歌和祝福,要去祈愿他那经历严寒的生命之树,在这明媚的早春顽强地吐露新生的绿芽。”

在文中,作者描画了种种倾注了浓厚感情色彩的细节。在稿件主体之外的后记中,记者又集中表达了个人感受:

我坐在那把电脑椅上,凉意一点一点弥散全身。难道说真的是天妒英才,吝啬给予他更多的时间?……我在给他的留言簿上留下我的暖意:“但愿我们的这股暖意流淌进他那春光明媚的心田。”

文末的这一段充满感情的祝福和祈盼,得到了不少读者和同行的认同。这也是作者内心充满感动、下笔有情的一个例证。

江胜信在谈到稿件成功的原因时说,说难其实也不难,只要动笔的时候把自己当作一个读者而非记者就行,说服自己才能说服读者,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二、细节闪光,人物灵魂跃然纸上

在对先进人物的集体访问中,各家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一致的,获得新闻资源的机会也是均等的。而独具慧眼的记者则会仔细观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这些细节写在文中,有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下子就让人物有血有肉起来。

在方永刚一文的采访札记中,江胜信写道,采访过程中,她用眼睛紧紧盯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努力去捕捉他的各种动作细节,包括他干涩的嘴唇、因哽咽而凸起的喉结,包括他如何将食指探入镜片后的眼角揉去快要涌出的泪水,包括他那耳侧贴着的输液后留下的胶布,包括他虚弱、疲惫地离开会场时穿戴防寒服、老头帽、大口罩等全副武装……这些细节后来都体现在了文章里,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党的理论传播事业贡献毕生智慧和力量的学者形象立即扑面而来。

在她的另一篇受到肯定的主旋律人物通讯《回荡大巴山的呼唤》中,丰富翔实的细节让这一为党的纪检监察事业和老区人民鞠躬尽瘁的女纪委书记生动立体,读来感人至深。

比如在作品题记中的“思念的铃声”,文章巧妙地以此为线,串联起人物创新工作方法、不畏权贵、动真斗硬、情系百姓、关爱家人等方方面面。比如第一部分写王瑛的好学、创新,用电话联系信访投诉当事人;第二部分写到王瑛敢于硬碰硬,细节体现在有人给她打恐吓电话,可她不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主持正义;第三部分写王瑛关爱穷苦人民,主动打电话给贫困学生,而且要亲手把学费交到她手中;第四部分写王瑛身患肺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打电话亲自指挥群众救灾。

三、心理描写,探寻内心世界之钥

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心理活动情况的描写,不仅能向读者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复杂心理,更可以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下的特定心理。人是一个具有思维意识的实体,人的行为正是受思想、观念、意识、动机等导向驱使。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渗透到外在活动去描写,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形象化,让读者对人物的行为更能理解,从而使得人物更加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增强人物的可信度。这是新闻媒体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复活” “再现”的有效手段。

以江胜信《闫肃:不老的歌》一文为例,最后一部分写到闫肃老伴的心理:

总有人问闫肃的老伴:“嫁给闫肃,一定很幸福吧?”

老伴心里,涌起怪怪的滋味。

在别人眼里,闫肃真是好;但在老伴眼里,闫肃是个无法改造的顽固分子:手总也洗不干净,毛巾最黑;喜欢吃掉所有剩菜,喝掉所有菜汤,以致越来越胖……

明年是老两口金婚。瞅着相守五十载的老头子,她想想:也不容易。

她的心里还是怪怪的,但一定是怪怪的幸福。她珍藏着老头子写给她的一首词:……缘分早注定,心海已相通,携手坎坷路,遥对夕阳红。……

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闫肃虽将一生精力都献给自己的军旅歌词创作,但对待生活和爱人却充满深情和浪漫,是从侧面将人物“写活”了。

四、文采飞扬,令人回味无穷

《左传》有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很远。记者是杂家,各行各业的知识都要知晓,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在描写人物、勾画场景、叙事抒情时,游刃有余。同时在行文时要有丰富、优秀、生动的语言,如果语言贫乏、单调、干瘪,就谈不上文采了。要使人物通讯具有文采,还离不开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以及夸张、拟人、对比、铺垫、悬念、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

仍然以江胜信《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一文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

3月13日这天早上,他看到窗外沐着晨曦吐露的柳芽儿,心里一动,许下了几个心愿:“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这是一首生命的歌,那种情怀,叫人落泪。

记者能够做到提笔不凡,落笔有情,寥寥数语,却能使读者读后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通讯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江胜信的几篇优秀作品,我们可以一斑窥全豹:好的人物通讯贵在以情动人,只有深挖事实,才能掌握更多打动人心的细节,只有心中充满感情,才能笔下常带感情,用真心写真情,不煽情不矫情,写出的人物才能真正走进读者心中。有了感人的素材,丰沛的情感,在作品呈现环节以细节取胜,再辅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以优美的语言传情达意,那么笔下的人物便“跃然纸上”了。

猜你喜欢

通讯细节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本期通讯之星:郭雨薇
本期通讯之星:王宁
细节取胜
通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