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天气预报节目如何推陈出新
2018-03-29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新媒体的发展、受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和节目的枯燥乏味是导致当今天气预报节目收视不佳的主要原因。天气预报节目应该通过提高质量来顺应时代的变化。
一、节目受众习惯分析
(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最基础的信息获取渠道已经从单一的传统媒体时代发展到了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
援引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近乎零,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93部/百人,直至2002年,互联网普及才率达到了4.6,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1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十年前的2008年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然提升至48.53,互联网普及率仍只有22.6。而去年,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突破100%,达到了惊人的102.5%,而互联网普及率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了53.2%。
中国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不断飙升,大众获取信息的手段愈发丰富,从前端到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并朝着多元化、便利化和碎片化的大潮走去。
(二)受众信息获取习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设备的不断更新,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便利,各种天气预报APP层出不穷,获取天气信息不再需要等待每日的天气预报节目。
二、如何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一)节目的包装
一个好的节目包装应该在符合栏目定位的基础上力求“时尚感”,从声音、形象、色彩、主持人着装等各方面展现一个节目的时代感,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提高节目的质量、视觉效果以吸引受众。
1.主持人的形象
天气预报主持人给人的印象大多数是西装革履、标准“主播头”,西装颜色的转换是大多数主持人着装上仅有的变化。一沉不变的着装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不可否认的是西装并非适合每一位主持。纵观现在国内外很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着装已经由传统正装服饰向休闲通勤装转变,甚至看到一些节目主持人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穿着“连体裤”这类在电视主持中被看作较为另类的服饰。天气预报主持人作为服务类节目传递信息的桥梁,穿着打扮并不需要过于正式,而应该在不失端庄的前提下选择更加符合自身气质的服饰和妆容。合适的、亲民的打扮往往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2.节目的画面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作为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已经走过了30多年。可惜,30多年间,这档节目并没有让观众看到什么改变和创新。画面、音乐让受众感受到了颇重的“年代感”。而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在画面上就有了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先进的动画和图像,整体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科技感在美国天气预报体现得更为直观,美国的气象频道采用了由著名游戏公司开发的虚幻引擎,通过3D渲染以达到模拟逼真的天气和灾情。比如在刮龙卷风的时候,演播厅在特效之下很可能会变成一片废墟。主持人身临其境的演绎,让人们对灾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种沉浸式的播报是我国天气预报所缺失的,未来应该努力加强技术上的革新与进步,力求为受众提供更棒的视觉体验。
3.节目的音乐
在电视节目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编辑手段。从前,电视上只要《渔舟唱晚》响起,观众便知道央视天气预报要开始了。转眼间,《渔舟唱晚》陪伴天气预报走过了三十年,动听的旋律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经典,但同时也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和让节目形象显得老旧。如今,音乐更成为了天气预报的标配。《南方气象》在节目片头选取了一首极具动感的旋律搭配片头的画面。最后的具体城市预报环节通常会选择一首时下热门的流行音乐,不仅符合节目的定位,还能跟观众有最强的共鸣。当然,有些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会贯穿整个节目始终。比如全新改版的《番禺气象》就选择了一首明快的背景音乐来衬托整个节目,清新的版面搭配欢快的音乐让观众在收看节目之余也收获了好心情。所以音乐不应该只作为简单的背景音乐,而应该搭配画面带给观众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大多数天气预报只是单纯给出干瘪的数据,其实这样就失去了电视节目的价值,容易被手机上一条简短的信息所取代。天气预报节目要吸引观众就必须唾弃简单数据的罗列,加入更多贴近生活的元素,丰富节目的形式。
1.节目内容的丰富
天气电视天气预报为大家提供天气信息,具有专业性,而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一种,服务性也是它的重要属性。优秀的天气预报节目应该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到更好的服务延伸。
因此,除了常规的天气播报,嘘寒问暖,天气预报节目应该增加节目的“干货”和兴趣点。科普的内容不仅仅是气象知识,还有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养生知识、体育锻炼知识、生活小常识、农业知识等。如陕西卫视《农情气象》为果农们普及火龙果种植知识;CCTV-5《天气体育》为体育爱好者们提供体育锻炼气象,户外安全提示等资讯;《凤凰气象站》制定真科普时间为大家解读气象的专业知识;《河南天气预报》为大家科普缓解头痛小妙招。
2.节目形式的多变
天气预报节目也可以通过节目形式的多变“活”起来。比如幽默脱口秀的呈现、双人说天气、天气情景剧等等不同元素的增加都能为节目增色不少。天气预报节目不应拘泥于固有形式,大胆创新才能让节目保持活力。
(三)主持风格亲民化
1.语言表达的情感、态度
语言表达中要让观众感受“冷” “暖”。但要真正做到冷暖在心中,就要用心感受。感受雾霾天,感受暴雨天,感受南方的潮湿天,感受寒潮,感受晴天等等。真切的感受才能引起共鸣。
在表达的时候切勿过于平淡,要注意改掉僵硬的表情。比如讲到雾霾天到时候,主持人如果还是标准的笑脸想必有点不合适,想想观众对于雾霾天的态度,就算不痛恨也应该不喜欢,所以主持人不能表现太乐呵,稍微皱眉头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太过了又会给人感觉做作。
2.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
去掉“播”的痕迹,提高“说”的能力是天气预报主持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各位午安!”简简单单四个字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开头问候,出自《凤凰气象站》。节目的主持人就像姐姐在跟我们娓娓道来,提醒我们“下雨了,该收衣服了。”她们常说“聊天气”,这个“聊”其实就是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关键所在。具体怎么聊,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书面语改成口语。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注意添衣保暖”都可以改成“朋友们要注意多穿点儿。”
(2) 去专业术语。“大气逆温层” “500百帕高空形势图”“高压脊” “低压槽” “副高”等等这些气象术语在主持人脱口而出的时候,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感觉一头雾水。
天气预报作为一个生活服务类节目,要想很好地服务观众,首先要说让观众听得懂的语言。而专业的气象术语就像节目与观众之间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只要存在,就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容易产生距离感。仔细观察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家会发现,主持人越来越像你的家人,在跟你亲切的“唠天气”。
(3) 结合自己的风格对稿件措辞进行适当修改,改成属于自己的语言。
《第一印象——最天气》主持人刘超喜欢在节目中加入北方方言,看似不严谨的用语体现了主持人的风格,也让观众倍感亲切。有的节目甚至出现一些时下热门的流行词,这些使用无疑会让观众产生共鸣。
(4) 加入表演的成分,能让你“说”得有声有色。腾讯出品的天气节目《天气美女报》。这个节目的亮点是主持人演的一出好戏。她们把“说”进化成了“演说”,夸张的演绎让节目在兼顾服务性的同时还增添了趣味性。“说”得这么好,也怪不得获得那么多网友的青睐。带给观众平等亲切的交流感是我们“说”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天气预报主持人,从学会“说”开始。
总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必将导致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下滑。在这种挑战下,天气预报节目更应该“痛定思痛”,结合互联网思维为观众打造服务性强,“有趣”的天气预报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