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纪录片叙事策略探究

2018-03-29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串联式文脉村寨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受人青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拍成纪录片,在社会上引起大批观众的追捧。

《山脉 人脉 文脉》是一部讲述贵州少数民族古老村寨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系列纪录片,不同于以往阐述式的纪录片,这部片子以发生在村寨中的故事为引,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贯穿始终,在丰富的故事中兼备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梳理,尽可能地还原了原始村落和原始习俗的样貌,史料价值很高。

一、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纪录片中的虚与实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沉淀,孕育了广博精深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是极具特色,他们的文化、习俗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形成了大家都约定俗成的规矩,形成了对自然万物的崇拜,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风俗习惯正是纪录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库。

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的纪录片中,虚与实的结合最为精妙。一方面,文化总是寻不着踪迹、扎根在人心中脑中的,难以言表;另一方面,由少数民族的文化演变而来的习俗、约定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虚一实,在叙事策略上就有了独特的风格。每一个文化想要找到对应的习俗很难办到,有一些文化无需过多阐释,村寨中妇女的一句歌词,老人的一声吆喝,就能完美呈现。因此,在叙事策略上,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应以人物、事件为引,人物、事件叙述完成后又升华到文化的精神内涵上,不宜用单纯的阐释手法来叙事。

除此之外,此类纪录片的虚与实还体现在真实性上。纪录片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真实性,但何谓真实?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商业化的改变,村寨中的年轻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精髓过多忽视,很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年迈的传承人逐渐消失。这样的态势下,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不能看到我们今日看到的丰富文化呢?正是因为如此,少数民族纪录片在故事架构时,也需要虚与实的结合。纪录片作品虽然把真实作为基础,但不是机械地进行临摹,纪录片拒绝虚假,但不排斥虚构。我们这里所说的虚构,其实就是“情景再现”,目的是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地结合起来。虚构在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合法性,正是由于影像真实与客观实在之间存在的缝隙造成的。在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在拍摄时需注意到客体的实在,且在艺术加工后不会失去客体的实在。故事可以虚构,但文化内容、精神内涵,每一个细节都应遵从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的完整过程,力求还原其本来的真实面貌。

《山脉 人脉 文脉》系列纪录片中,最突出的便是其虚实结合的叙事风格,文化是虚,故事是实,它并没有将所有的文化习俗一一罗列,看似互不相干,却用在村寨中发生的小故事无形中将整个村寨奉行的文化习俗全盘托出,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故事的衔接都别具匠心,且不违背现实情况,譬如片中的村寨中游客众多,但还是将村寨中最古朴最没有商业化的场景、故事呈现出来。笔者在带领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进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题纪录片》创作时,也是采用这种虚实结合的叙事方法进行架构的,收获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少数民族文化纪录片中的点、线、面

少数民族文化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涉及精神层面的文化传统,并没有确切的事物可以进行叙事,所以在少数民族文化纪录片中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

以故事、人物为切入点是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纪录片中常用的叙事手法,从这些切入点开始,用时间、事件将人物、故事连接成叙事线,再由这些叙事线构建出整个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主题,点、线、面的配合可以让这个纪录片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从叙事结构上来说常用的有两种:其一是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其二是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

(一)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

中心串联式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整体叙事线的把控。在叙事线中不断加入故事点,逐渐将叙事线丰满,并最终呈现出完整的主题结构。在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的纪录片中,叙事线往往以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作为中心,不断加入这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发展传承的故事点、人物,最后将整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进行呈现。

系列纪录片《山脉 人脉 文脉》中有关贵州从江县岜沙苗寨的叙事结构就是以整个村落的四季变换为时间线,以村中寨老作为主要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的讲述,让整个苗寨的文化、精神、内涵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看似人物故事繁多,中心思想却格外凸显,这正是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的主要优点。

(二)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

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中,首先是将整个叙事主体分为相互有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板块,这是在很多人文纪录片中常用的叙事结构。从叙事主体出发,由面向点不断扩充,不断加深,这样的叙事结构能使整个叙事主体的内容更为清晰。在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中,单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往往涵盖很多不同的类别,如果采用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难免会有产生逻辑混乱的时候,面对题材相对比较繁杂的主题时就需要采用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

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在采用时也有天然缺陷,就是关联的程度的高低。要把叙事主体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进行叙述相对容易。但各个板块间的关联程度往往难以把握,关联程度太高会让观者在观看时产生剧情冗长而主题模糊之感,关联程度太低又会让观者在观看时容易从剧情中抽离出来。正因如此,在采用板块关联式叙事结构时应与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相结合,将各个板块连接在一条叙事线索上。

三、少数民族文化纪录片中的叙事技巧

(一)叙事节奏

在纪录片中,观者对叙事结构有着直接的感受。纪录片要求所呈现的内容真实性而不是虚构、刻意编排。因此在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中故事的节奏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在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中祭祀、节日都是庄重、神圣的仪式,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这些仪式中,每个步骤和环节不容丢失。那如何将大量的素材经过浓缩形成几十分钟的纪录片呢?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纪录片重在复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风貌,需要尽可能完整叙述整个仪式的内容和环节;一方面,从观者感受而言,长时间的祭祀、节日仪式难免有些乏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就要在能叙述完整过程的前提下,尽量加快叙事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因此,在整个叙事节奏上,应该更加细致地进行编排,将最重要的环节和步骤呈现清晰,一些可以一笔带过的环节和步骤不要穷追不舍。

在系列纪录片《山脉 人脉 文脉》片中,关于整个“秋千节”的准备工作叙事节奏非常紧凑,每个环节都没有缺失,在整个准备工作中穿插了稻田捉鱼等小故事,让故事更为紧凑。

(二)叙事层次

营造纪录片丰富的叙事层次,需要对叙事主体的细节部分加强把握,从人物个体到故事细节、环境变化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刻画。但整个故事中也需要“粗处理”叙事情节。对“如何做到既不刻意‘雕饰’生活,又使带着‘毛边’的生活更具鲜活味,从而制作出那种既‘深刻’又‘好看’的纪录片”的问题解答就成了指向纪录片构成的基本策略。

在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中,有关少数民族的民族崇拜、精神信仰、文化图腾等的故事需要对故事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进行仔细刻画,如此才能将故事人物的血肉精神传递出来,连接起人物的文化、精神和内涵。这些细节是最真实的反映,能还原出整个少数民族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系列纪录片《山脉 人脉 文脉》中,有很多对村寨中年长者、寨老、鬼师等的细节刻画处理。这样的处理,让这个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古朴原始的风格。在架构整体叙事逻辑上,将鬼师主持祭礼,乐师主持节日等内容穿插在整个叙事时间轴中,由表及里的将整个村寨的文化传统纪录完整了。

(三)白描叙事

系列纪录片《山脉 人脉 文脉》是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的一幅传统村落的生活场景。它在画面的拍摄中,采用淡彩渲染,以求新意,意在体现传统村落的历史厚重感,追求并且保持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流露思想情趣。

贵州传统村落中的黛瓦褐墙、小桥流水、风雨楼台、吊脚楼亭在画面中的自然呈现,以景衬情,以情达意,无不彰显出创作者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观和原生态记录的创作思想。

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的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就是复原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始样貌。现在,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在发展中越来越现代化,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纪录片,在整体叙事结构、层次以及叙事的虚与实上,不能过于单一地使用某一种叙事策略,需要从历史、人文等方面做大量的功课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串联式文脉村寨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无蚊村寨丁屋岭
微写作和阅读课堂有机契合的五种形式
小学数学“串联式”复习题组设计例谈
村寨——海坪彝寨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
消防器材进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