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访谈节目《局面》的创新路径与发展困境
2018-03-2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4)
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生存空间压缩,深度报道质量下降与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但公众对真相的渴求,深度报道仍有庞大的市场需求。2017年5月2日,由前央视知名记者王志安主持的以深度调查为主的网络访谈节目——《局面》正式上线。该节目由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联合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平台播放。截至目前,《局面》一共推出20期节目,腾讯视频总播放量突破7亿,新浪微博官微粉丝达到233万,实现口碑与收视率双丰收。吸引眼球的热点事件,冷静深邃的主持人,克制中立的对白,独特大胆的视角……深刻、理性、严肃的《局面》一经问世,成功打造了一款火爆的主打深度调查的网络访谈节目。
一、创新路径
(一)多方求证,还原事实真相
求证多个消息来源是《局面》的一大特色。2017年“假新闻”(fakenews)被科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Dictionary)选为年度热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门槛降低,新闻数量呈爆炸态势轰炸着电子屏幕,假新闻屡见不鲜,部分原因归咎于消息来源缺乏考究与核实。德国学者贝尔恩斯认为:“消息来源对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极大,不但能决定哪些话题重要,更能影响新闻报道内容。”①《局面》的采访对象通常选取处于舆论风暴核心事件的当事人,而当事人会站在己方立场,出于利益考虑,刻意隐瞒部分事实,新闻真相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作为一档把探究事实作为起点的《局面》考虑到当事人单方面的陈述过于单薄,在具体操作中,尽可能找到涉事的双方,给新闻当事人平等的说话机会。比如徐晓东和雷雷,邹市明和木村翔,江歌的妈妈和刘鑫。随着访谈的深入,扑朔迷离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局面》的初衷并非把一个制作好的真相递给受众,而是不断引入事件利益相关者的同期访问,拨开迷雾,揭示真相。伴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受众更愿意相信自由漂浮的意见和观点,真相反而退居其次。实际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求呼唤真相。部分媒体的失实与逐利,迎合受众情绪是“后真相”发酵的原因之一。坚持真实是记者工作的第一信条,但新闻记者不能决定“真实”(reality),而消息来源不仅会掌握新闻议题发展的方向,而且会影响事实呈现的方式。在周立波事件中,现实版的罗生门似乎让受众离真相越来越远。《局面》先后采访周立波夫妇,唐爽,神秘人某某,事件背后隐埋的真相逐渐被挖掘出来。同时受众能够与记者、采访对象一起感受求索真相过程的坎坷曲折所带来的苦涩与喜悦。
(二)场景适配,融洽访谈氛围
在采访前期准备过程中,对采访对象进行全面了解是必要的环节之一,包括采访对象的年龄、性格、经历与经济状况。采访地点依据采访对象特点进行相应选择,适宜的访问环境有利于打造一个自由沟通的氛围。在“小凤雅”事件中,采访对象的家属家境贫困,健康状况欠佳,《局面》团队将访问地点选择在当事人的住所。曹德旺作为国内知名企业董事长,行程安排紧凑,《局面》团队将采访地点设置在其公司总部,同时边参观边进行访问,将采访对象的真实生活及工作环境呈现在镜头面前,记者亲临现场,跟随式拍摄带给受众的不单单是感官上的冲击,还包括感情、意图、想象等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依据采访对象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取景,是网络访谈节目的一大趋势。传统人物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可凡倾听》《超级静距离》,节目组出于成本控制、人身安全、播出时间等因素考量,访问地点通常设置在固定的演播室进行。以《局面》为代表的网络访谈节目对采访地点十分注重,自由灵活地选择场地使其跳出封闭的演播室环境,采用易地采访方法,将访谈地点设置在健身房、拳击馆、酒店等户外场所。场地设置的灵活和相对轻松的沟通氛围有利于访谈达到预期目标。
《局面》相对安静隐秘的空间与零现场观众的安排,能赢得采访对象最大程度的配合。传统的访谈节目现场,观众情绪波动较大,氛围嘈杂,注意力分散,一定程度上扰乱访问计划,限制采访对象观点情感的输出。同时采访对象由于缺乏镜头经验,心理顾虑多,增加记者访问难度。以《局面》为代表的网络访谈节目,把采访对象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去“做客”,采用“一对一”模式,外界干扰减少,心理防备减弱,利于采访对象达到最佳状态和表现。遇到含糊不清的回答,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说辞进行质疑,直击其人性层面,让受众多维度地感受采访对象的价值观与态度的输出。
(三)后续追踪,延续新闻生命
新闻的生命周期与媒体对事件的持续追踪程度密不可分。新闻的生命周期表现为萌芽,发展与消亡的演变过程。“江歌案”首发于2016年11月,事件发展还停留在表层,受众对事实情况处于还处于基本了解状态。伴随着事件逐步发展酝酿,受众的新闻欲被激发。然而后续报道寥寥可数,媒体浅尝辄止,“江歌案”很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新闻事件步入消亡期,逐步被公众淡忘。一年以后,在《局面》的促成下,实现江歌母亲与刘鑫的见面,并于2017年11月推出一段视频“在江歌遇害后294天后,江歌母亲与刘某第一次见面”。这段视频很快在网络上掀起舆论风暴,“江歌案”重回公众视野,再度焕发生命力,新闻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局面》的深度报道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新闻报道的连续性表现为一段时间内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查,要求记者持续追踪与跟进。2017年9月,凉山格斗“孤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局面》在成都完成第一次采访。访谈结束后,《局面》编导不时打电话询问这群格斗少年后续情况。时隔四月,《局面》再一次来到成都,针对这群少年的生活状况制作了一期特别报道,关注这群被新闻报道改变命运的少年。这期特别报道好评如潮,王志安本人表示以后每年都争取做一期凉山格斗“孤儿”的特别报道。《局面》对新闻事件循序渐进的跟踪,定期更新事件的最新动态,升华了新闻价值,充分体现了该团队的高度责任心,也成为媒体的业界标杆。
事实上,在新闻事件的调查过程中,责任心强、新闻敏感度高的媒体会以原有事实为背景,寻找与事实相关的新的切入点,对新闻事实向纵深方向再度开掘,延续新闻生命周期。
(四)“降温”处理,坚守客观公正
“热”事件的“冷”处理。“6·22杭州保姆纵火案”引发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注意力,获得点击率,对保姆莫焕晶进行口诛笔伐,网民则动用资源对其进行人肉搜索,网络上极端情绪肆虐。这是一场典型的舆论跑偏事件,原因归纳不全,观点错位。《局面》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盲目跟风谴责保姆莫焕晶的行为,而是先后采访受害者家属,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的保安以及深度参与这个救援事件的物业人员。王志安从理性客观角度出发,跳离当事人立场,甚至站在对立方的视角,脉络清晰地剖析事件,通过克制“温和”地询问,最终调查出物业公司的处理不当、救援工作迟缓也是促成悲剧产生的原因。案件再次重聚焦点,舆论回归正轨,事实真相大白。
采访过程中记者搁置偏见,放下自我感受,保证立场客观中立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应有之义。在《局面》节目视频的左上方斜角,节目logo下方有一排小字“以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这亦是节目主旨。记者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即便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而产生偏见。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地用态度支配事实,先入为主,采访对象会被“牵着鼻子走”,则有损采访内容的真实性与可行度。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压力接踵而来,媒体盲目地追求时效性、点击率成为一种本能,无形之中炒热了新闻事件,从而导致报道不全,出现“媒介审判”(trialbymedia)现象。《局面》作为网络访谈节目的一股清流,不提供观点,不为采访者说的真伪背书,保持不偏不倚态度,任凭观众自行评辨。
(五)特殊处理,保护公民隐私
大数据时代,公众隐私意识觉醒,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之一。为保证节目的整体质量与顺利播出,对有特殊需求的采访对象进行保护是业界常识。调查具有重大影响、极具争议性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时,探究真相如抽丝剥茧,其中的障碍包括采访对象出于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危,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公之于众。传统的人物访谈节目在采访有隐私保护要求的嘉宾时,会对其面部进行马赛克处理,或者嘉宾戴上口罩、帽子等物进行面部遮盖,然而通过身形的判断,嘉宾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熟人所认出来。《局面》采访“周立波”事件中的关键人物神秘人某某时,镜头只对准王志安一个人,神秘人某某完全置身于镜头之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经过节目后期特殊处理,视频画面呈现出一个黑色人物剪影。
《局面》作为一档公开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活动,实现了尊重当事人隐私与告知公众真相同时兼备。伴随着公众隐私意识的觉醒,《局面》将尊重公民隐私权运用到了实践层面,充分体现了节目团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
(六)多版剪辑,适应受众需要
《局面》在内容生产制作方面巧妙地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毋庸置疑,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人们新的收视和阅读习惯。王志安表示,新一代读者已经很难静下心来看一部45分钟的新闻调查,调查性报道的体量,就已经成为了传播的障碍。②受众投入单个媒体时间变短,懒于思考,追求即时、短暂的快感。因此,受众跳跃化思考方式更偏爱轻度化内容。《局面》依据受众心理特点与传播发展趋势,针对同一事件,分别推出两种视频版本。第一种是完整版,时长平均为40分钟。第二种是精简版,平均时长为3分钟。例如“程序员自杀事件当事人”这一期节目中,《局面》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提取优质对话与有效信息,将其完整版拆解为13个小视频,平均时长为2分钟,并截取关键信息作为每一个小视频的标题。减少时长,精简内容,多版本的提供丰富了受众的自主选择空间,更便于受众利用碎片化事件观看,同时也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这些看似碎片化的小视频,实际上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新闻长卷。
二、发展困境
(一)用户黏性不强
首先,播出时间的不固定。传统的访谈节目如《冷暖人生》属于周播模式。将固定时间作为播出依据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节目收视率,稳定用户群体数量。《局面》播出时间呈断裂式,首播时间距今18个月,一共推出20期节目,平均一个月更新一次。根据腾讯视频播放器提供的数据,“孙杨:我觉得自己是个战士”视频的播放量为48.9万,“‘对话东京女留学生遇害案’母亲及室友”视频的播放量为2.5亿,二者之间的播放量呈现出断崖式差异,用户分散极大地影响了该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其次,新闻时效性不强。时效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尺。它注重的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最新、最近发生的事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2018年8月21日,作家李枫在微博平台上写了一封《关于郭敬明,致敬所有人》的公开信,引起轩然大波。微博大V转发,网友围观评论,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推送出独家报道去抢占新闻头条。此时受众关注度达到巅峰值。9月14日,李枫接受《局面》采访。9月22日,《局面》官方推送“对话李枫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件事”视频。事件过去一个多月,风波逐渐平息。
相较于其他媒体,《局面》的报道显得姗姗来迟。受众的注意力被其他热点事件所吸引,造成用户流失。优质的内容不一定能带来用户黏性,实际上与时效性息息相关。网络访谈节目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应该将新闻的深度与实效性紧密结合来扩大其影响力,增强用户黏性。
最后,互动性差。拿微博平台举例,用户黏性可以拿昨日阅读数、昨日互动数、用户评论数量来进行衡量。从客观层面来说,用户黏性体现为公众对微博的依赖度。《局面》除更新推送节目和偶尔转载最新新闻以外,很少发言,活跃度低。《局面》官方微博的过于“安静”,显得高冷。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认为“用户与内容产品的牢固度,在今天更多地取决于社交平台的关系黏度”。③
用户黏性越低,在受众心目中的可替代性就越高,不利于网络访谈节目的持续发展。
(二)采编队伍薄弱
团队人手不足是《局面》制作周期长,节目数量少的原因之一。在“江歌案”中,《局面》由于缺乏专业运营人员,“江歌案”的全部25条完整视频没能及时公布,影响受众了解事实全貌。新闻深度与厚度的挖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局面》团队一共十个人,无论是前期的选题策划,还是后期的制作剪辑,相较于配置庞大采编队伍的老牌访谈节目《冷暖人生》《鲁豫有约》显得稍逊一筹。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网络访谈节目无论是节目形态还是节目类型都在进行自我突破与创新。一档高质量的网络访谈节目会在转型社会中扮演沟通的桥梁,迈向当事人内心的价值观,挖掘事实。《局面》不仅肩负着带领受众寻找真相的正义使命,同时承载着引导受众深入价值和人性层面的思考。面对海量、粗略的新闻报道,《局面》想要突出重围,应当将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闻的深度厚度紧密结合作为其制胜法宝,保持节目特色,扩宽创新路径,加强用户黏性,提高采编队伍质量,扩大节目知名度与影响力。
注释:
①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
②搜狐社会.王局问答:《焦点访谈》之后还会出现更受关注的调查节目吗?网络媒体怎样?[EB/OL]http://www.sohu.com/a/129380542_570257,2017-03-20.
③彭兰.好内容不一定能带来用户黏性——新媒体时代服务思维的转变[J].新闻与写作,20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