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初探*

2018-03-29王继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舞剧长征时期

王继子

红色舞蹈是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起始并逐步形成的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样式,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历程为对象而创作出的舞蹈艺术形式。红色舞蹈印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其精神内涵和本质特性是经过历史洗礼从而被社会所验证被人民所认可的。站在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从全新文化视角探究红色舞蹈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文化认知并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有力推动红色舞蹈在当代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成果,实现新时期文化繁荣的重要目标。对于红色舞蹈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探究,最根本的方法是将其放回到历史坐标中去。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萌芽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涅槃

红色舞蹈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产物和必然结果。中华民族为求得独立富强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历史过程,孕育并催生了红色舞蹈的诞生及发展。早在北伐时期,为激发士兵斗志从而争取战斗的胜利,以及动员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支持,宣传队以祝捷为主要目标的文艺演出,是红色舞蹈的萌芽与发端。《前线》第一期发表了《国民革命军中之政治工作》中就写道:“俱乐部在军队政治工作中是必要的……革命军队当然和旧式的军队不同,我们要养成高尚的人格,起来负担起革命的使命。所以工作之外,还要有文化教育,以调剂其枯燥的生活(例如演、游艺、音乐等),同时提高其人格,促增其知识,养成革命军人的正确人生观。要实施这些工作,最好是利用俱乐部。”[1]

到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红色舞蹈表现出以表意为第一特征以育人为第一功能的特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刘青弋主编的《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上)就有这样的论述:与上述城市演艺舞蹈强调艺术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不同,另一类艺术现象则将艺术创造、表演与政治、军事斗争联姻,作为战争和政权获得胜利的工具或保证。这类“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运用的是音乐、舞蹈、诗歌或戏剧的形式,但却将艺术的教育和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并有效地运用其审美功能服务于战争和政治目的。[2]之后,专业剧社的建立和舞蹈专业化的起步,使得红军文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较为丰富的创作和演出,尤其是以李伯钊、危拱之等专业舞蹈文艺工作者将苏联舞蹈在苏区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比如《水兵舞》《海军舞》《国际歌舞》《红军舞》《军事练习舞》《马刀舞》等,均成为文艺工作者们用歌舞方式赞颂革命之伟大、表达革命人高尚和勇敢的有效手段,红色舞蹈在这一时期处于单一与混合共存共生的涅槃时期。

二、红军长征时期的凋零和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坚守

长征时期红色舞蹈的发展遭到重创,虽十分艰难却未中断,由宣传队和业余剧团根据实时境况紧密配合部队的军事任务,以“宣传鼓动棚”和“十分钟娱乐会”的“飞行演出”模式,用很短的时间举行一场演出来鼓舞部队情绪,剧目有《千人当红军》《打骑兵歌》《打骑兵舞》等。1936年8月,红一军团集结在陇东固原县的预旺堡整训时,美国记者斯诺观看过他们的演出红色歌舞《儿童舞》《红星舞》以及《国际歌舞》后赞扬说,“我生平见到的两个最优美的儿童舞蹈家是一军团剧社的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从江西长征过来的”。[3]可见,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长征时期红色舞蹈没有凋零和中断,相反在展示红军精神风貌、激励红军战胜恶劣环境、排除万难实现革命理想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取得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持。

到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为配合人民武装粉碎敌军的不断进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陕北为代表的文艺经过了一个时期的调整,大量吸收了“人民”和“民间”作为构成元素,舞蹈与歌唱及戏剧等混编形式是主要文艺方式,成为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之间深入互动的窗口,为建立与人民群众感情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西安事变”后,战士剧团随彭德怀司令员参加西北军渭北警备部队在那里举行的阅兵式,演出了《亡国恨》《长征胜利歌》《叮呤舞》等歌舞节目。“宣传队的精彩演出,吸引着众多的观众。那时,很多人民群众向往苏区,盼望红军。但想说不敢说,会唱不敢唱。今天,他们为亲眼看到这支除了打仗还能歌善舞的可亲可敬的红军而荣幸。更为有生以来看到红军的舞蹈感到新鲜”。红军剧团的歌舞,在抗战军民中引起了共鸣,形成了红军、东北军、西北军联合抗日的局势。[4]

三、新中国初期的整合发展及20世纪六十年代的高峰经典

新中国建立初期是一个气势浩大锣鼓喧天的全民歌舞时期,众多文艺活动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红色舞蹈的创作和表演再一次掀起了向民间学习的热潮,“翻身秧歌”和“胜利腰鼓”一度成为新面貌和新气象,舞出了广大人民对于伟大共和国诞生的欢呼雀跃情感。同时,专业院团的建立及专业化舞蹈作品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将红色舞蹈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如《红绸舞》《人民胜利万岁》等为代表的佳作,与此同时还有五十年代的《进军舞》《罗盛教》《可爱的人》《不朽的战士》《飞夺泸定桥》《乘风破浪解放海南岛》,六十年代的《艰苦岁月》《三千里江山》《大刀进行曲》《狼牙山五壮士》《战士的心》《八女颂》《雁翎队》《英雄邱安》等,均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经过整合与发展后出现的立意深刻的优秀作品。

20世纪六十年代《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出现,使得红色舞蹈作品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这两部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以至更长时期红色舞蹈的典范之作,并入“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之列。《红色娘子军》不仅是芭蕾舞中国化的经典创造,同时也是红色舞蹈史上的高峰之作。紧随其后,《白毛女》的成功面世成为红色舞蹈的又一颗闪耀之星,该作打破传统形式中芭蕾只表现高大的王子仙女形象,而是把炽烈的红色情怀用高雅的芭蕾手法进行了全新的艺术诠释,将旧中国普通农民女儿经历的苦难上升到具有时代文化特性和民族情感共性的高度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可以说,“一红一白”铸就了红色舞蹈在六十年代的“时代双骄”,以完美的创作和完胜的演绎缔造了一个时代的高峰经典。与此同时,《沂蒙颂》《杜鹃山》《苗岭风雷》等,亦是六十年代红色舞蹈之佳作。到了文革期间,舞蹈艺术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出现如《沂蒙颂》《战马嘶鸣》《鱼水情》等具有红色情节的舞蹈作品。

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欣欣向荣和世纪之交的百舞峥嵘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类文化艺术随之出现了更新自身的内部诉求,红色舞蹈进入了再认识与再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八十年代代表作品有《为了永远的纪念》《刑场上的婚礼》《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再见吧,妈妈》《囚歌》《江姐上山》《小萝卜头》《一条大河》《八女投江》《八圣女》,以及九十年代的《英雄》《漫漫草地》《哭泣的鸽子》《壮士》以及《天边的红云》等,通过审视八九十年代红色舞蹈的代表作品可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新时代特征和新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入,红色舞蹈从之前的服务于政治目标逐渐向艺术本体进行转化,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被进一步凸显,舞蹈本身的艺术诉求得到更大程度的表达,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面貌和更为宽泛的艺术内涵,呈现出了蓬勃向上和欣欣向荣的全新气象。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了以《无名花》《南京·亮》《红河谷-序》《父辈》《中国妈妈》等为代表的新时期红色舞蹈作品,其创作理念和舞蹈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无名花》里对于微弱渺小却不失质朴力量的“革命之花”的咏叹,《南京·亮》中多线条表意手法创作出多意丰满的艺术形象,《红河谷——序》中对于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与红色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新的舞蹈表现手法,《父辈》呈现出的民族情感的悲壮深刻以及对革命奉献精神的咏颂,《中国妈妈》中以炽烈又隐忍的表达手法表现出一个民族之大义等等,它们均是在世纪之交涌现出的优秀红色舞蹈代表作品,其以细致的艺术方式和新颖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在新时代中和新语境下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红色舞蹈作品提供了参照和指引。

五、红色舞剧的掷地有声和蓬勃纷呈

舞剧是舞蹈艺术作品中的巨无霸,同样,红色舞剧是红色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五十年代关注近代革命史的《小刀会》开始,到表现现代革命史的《五朵红云》,再到红色舞剧里程碑作品《东方红》均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不凡之作;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可谓是来势汹涌,为新中国红色舞蹈创造经典的开端也为之后的创作树立了标杆;到了八十年代,红色舞蹈巨作首先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实践为题材,于1984年首演并成为舞蹈诗风格体裁的开山之作,同一时期的红色舞剧还有《冬兰》《高山下的花环》等,尤其以苏时进的《再见吧,妈妈》《一条大河》《天山深处》《黄河魂》《突围日记》《英雄儿女》《长征·世纪丰碑》等作品,使得南京前线歌舞团成为优秀红色舞剧的高产区和聚集地;至20世纪末,南有广州市歌舞团的《星海·黄河》,北有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傲雪花红》,这两部优秀作品为红色舞剧的世纪性创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到21世纪初,上海歌舞团《闪闪的红星》、空政歌舞团《红梅赞》和广东歌舞剧院舞剧《风雨红棉》,又为新世纪红色舞剧的发作吹响了强有力的号角;再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时,红色舞剧的创作和演出表现更为强劲,中国歌舞剧院的《南京一九三七》,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地道战》,广东省歌舞剧院的《风雨红棉》,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文工团的《聂耳》,还有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雪花?雪花》《难忘那一场雪》等;之后,上海歌舞团上海东方舞蹈团舞蹈诗《天边的红云》,总政歌舞团舞剧《铁道游击队》,北京舞蹈学院舞剧《红船启航》,重庆歌舞团《邹容》,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红军花》,湖南省歌舞剧院《天山芙蓉》,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三家巷》,武警文工团新版舞蹈诗剧《延安记忆》,以及包括大型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和舞蹈诗《红色少年》等红色舞剧作品的精彩绽放,尤其要被铭记史册的,则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登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该鸿篇巨作保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了饱满充沛的精神能量和炽烈震撼的情感启迪,无疑,《复兴之路》创造了大型红色舞蹈剧作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逢“中国人民抗日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之际,相关红色题材的舞蹈巨作更是大量涌现蓬勃纷呈,比如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双人舞《红军歌谣》,江苏盐城市歌舞剧院演出的《烽烟桃花飞》,辽宁芭蕾舞团的《八女投江》等。到“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时,于人民大会堂上演的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则是再现并讴歌“1936-2016”的长篇巨作,不仅表现了“长征人”的激情与豪迈,同时也展现出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还有福建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舞蹈晚会”再现了福建在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作品大量融入了“福建地方元素”,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红色舞蹈创作呈现出更趋灵活多元的特点;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舞也没有独身其外,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于2016年7月首演的大型原创现代舞剧《九死一生·长征》,则是运用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精彩呈现了一部“现代舞的红色长征”和“不一样的红色舞剧”。悉数亮相的红色舞剧掷地有声,闪亮登场的红色舞剧蓬勃纷呈,这是抗战历史和长征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精神洗礼,亦是红色舞剧和红色舞蹈在新时期创造的文化足迹!

自鸦片战争国门被强制打开,中华民族经历了少有的屈辱,也开启了无比艰难却又无比伟大的斗争,红色舞蹈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战争炮火萌发而生,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产物,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是与中国社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紧密关联的。探究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可以唤醒当下整个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伟大诞生的历史记忆,可以唤醒全民族对于中国共产党拯救民族危亡的深刻认知,可以为红色舞蹈在当代的再度发展赋予新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可以有效推动红色舞蹈在当代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全面实现新时期文化繁荣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舞剧长征时期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