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治疗

2018-03-29李洪杰

现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病病猪红细胞

李洪杰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建平 122400)

2017年5 月,辽宁省建平县二十家子种猪场部分猪发生病情,县疫控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体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表现全身发抖,后肢摇摆,行走不稳,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卧地不动;高热稽留,体温40.5~42℃,部分病猪出现心跳加快、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初期潮红,后期出现贫血或黄染。大部分病猪两耳发绀,耳尖坏死变干,边缘卷起;肛门、眼圈周围发青;鼻端、口角、颈下、股下、大腿内侧、胸前皮肤充血淤血红紫,按压不退色。个别猪后肢麻痹不能站立。严重时病猪四肢糜烂,皮肤干硬皲裂,耐过的仔猪生长受阻、易形成僵猪。该病易引起继发感染,引起肠炎腹泻、尿液棕色。母猪性行为减退或丧失,母猪泌乳量下降。

2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是贫血和黄疸。可视黏膜贫血苍白,血液稀薄且不易凝固,颜色较淡,皮下组织水肿;肺门、颌下、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肺部高度水肿并充血,肺间质有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积有大量黏液,充满泡沫;心包积水,心外膜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脏肿大黄棕色变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黄色条纹状;胆囊充满浓稠胆汁,似明胶状;胸腔多有积水。胃小肠有时伴有出血点;脾脏肿胀,质脆易碎,呈蓝灰色,边缘有针尖状出血点;肾肿大,伴有针尖状出血点,腹腔伴有腹水。

3 试验室诊断

采用鲜血镜检、血片染色镜检、动物试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等方法对该场70日龄的发病猪进行了诊断,具体如下。

3.1 鲜血涂片镜检

3.1.1 方法一 先用5%碘酒在耳缘静脉处消毒,用采血针刺破发烧病猪耳静脉,弃取第1滴血,然后用载玻片蘸取鲜血1滴,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油镜下进行检查。

3.1.2 方法二 玻片上的血滴,可加等量的0.1%稀盐酸,溶解红血球,在高倍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在急性发热期间进行病原的显微检查效果最好。

3.1.3 结果 10份血样中,8份呈阳性。方法一中可见逗点形、球形、颗粒状或杆状虫体。方法二中可见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摆动或左右运动,在血浆中游离的虫体上下、左右、前后做伸展、旋转或翻滚运动。

3.2 血片染色镜检 采血,滴于载玻片的一端,按常规推制成血片,干燥。抹片经甲醇2~3滴使其固定并干燥,在其上滴加少量染色液或将抹片侵入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 min,取出水洗烘干,然后镜检。

在固定血涂片上查找附红细胞体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姬姆萨染色法。患畜发病5 d左右,附红体检出率最高,发病10 d以后检出率逐渐减少,同时,红细胞或溶血或变形成星芒状。

判断标准:对每份样品在高倍镜下观察20个视野,无附红体细胞为阴性,有则为阳性。其中感染的细胞变形性25%以下为“+”,25%~50%为“++”,50%~70%为“+++”,75%以上为“++++”。

血片染色镜检结果:10份血样中,6份呈阳性。许多红细胞表面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附红体,多数呈球形,个别红细胞周围附红体整齐排列并连成环形。附红体胞膜较厚,中心淡黄色,具有较强的折光性,或细胞溶血或变成星芒状畸型。

3.3 动物接种试验 病原的采集:选择无明显并发症,且未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静脉采血,收集通过镜检红细胞感染率在70%以上的血样5 mL,经滴加抗凝剂处理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操作:采集的病原依次对A、B、C、D 4只小鼠荐臀部皮下注射0.1 mL/只,分别于接种后第3、5、7天采血检查。

症状:一般急性者在接种4~5 d后发病,病鼠被毛粗乱,食欲消失,病程4~5 d,4只最后都死亡。

采血与检查方法:用酒精棉球对小鼠尾端消毒,针刺尾端采取末梢血,分别做生理盐水1:10稀释,鲜血压片和姬姆萨染色标本,于光学显微镜400倍和油镜下观察。

动物试验结果:4只小鼠于接种后第3天均被感染,4只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均不足10%;试验第5天,4只小鼠的红细胞感率达50%以上;试验第7天,4只小鼠的红细胞感率均达70%以上,游离于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明显增多。染色镜检,过程同上试验,结果为阳性。

4 猪附红体病的治疗

对确诊的病猪采取中西医治疗。

4.1 中药方剂 柴胡、黄芩、黄连、沙参、白芍、麦冬、苦参、贯众、花粉、甘草等按一定比例煎熬,1剂/d,连服3 d。

4.2 西药治疗 血虫清注射液,按猪0.1~0.3 mL/(kg·W),最大量用0.5 mL/(kg·W),肌注或静脉滴注。隔日再重复用药1次。

治疗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共收治2 937头,治愈2 355例,治愈率为80.2%。

单用血虫清注射液,肌肉注射和单用血虫清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结果详见表1。

表 1 血虫清治疗猪附红体病的效果Table 1 Blood worm pig with red body disease treatment effect

5 防治措施

附红细胞体病常伴发多种疾病而发生。处于隐性感染时使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这也是该疫病流行较迅速原因之一。因此,要与其他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猪肺疫、弓形体病、猪喘气病、焦虫病等做好鉴别诊断。治疗时要综合治疗,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一个猪群体而言,阻断传播途径对防治该病非常重要。对该病进行防治,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血液传染,例如在对母猪进行医疗注射、预防注射或放血、采血时,必须更换器械注射器和外科器械,防止通过器械传播。进行剪齿、断尾、打耳号、阉割等操作时,每窝仔猪应用不同的消毒器械,所以饲养场必须有两套或以上外科器械,一套使用,一套消毒,两套交替使用,最好是每次用完都消毒。因此,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猪群处于应激状态时,那么附红细胞体感染可能会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猪附红细胞体的潜在感染也是引起其他疾病暴发的一个因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重要性不在于原发病,而在于它所引起的生产力下降。至今仍没有这方面的疫苗。引种时,从无附红细胞体的猪群引进猪很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5.1 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外来感染 在引进种猪时应严格检疫,做好隔离观察,时间不低于1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5、10、20、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方可与本场猪合群混养。

5.2 切断动物携带传播途径 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尤其做好夏秋季防蚊灭蝇工作。加强通风,门窗要上防蚊蝇纱窗。坚持每月灭鼠1次;猪场禁养其他动物,防止混合感染,看护犬要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5.3 防止器械传播 在疫苗接种、治疗注射时应准备足够多针头,保证每只猪换一次针头。在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成一头猪都要对器械进行消毒。常规消毒法比较麻烦,所需时间也过长,较为便利且能保证效果的消毒方法就是火焰消毒,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打耳号和阉割手术刀,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较为彻底。

5.4 科学配方,提供全价饲料 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外界环境不良应激,给猪群提供一个营养全价、环境舒适的生长环境。

6 结论

6.1 该猪场70日龄的发病猪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猪附红细胞体病。

6.2 鲜血涂片镜检阳性率为80%,血片染色镜检为60%,接种小鼠均死亡。

6.3 采用中西医对发病猪的治疗结果为发病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总治愈率达80.2%,有效率达81.2%,效果明显。

[1]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41-243.

[2]杨前锋,靳玉芬,马发顺.河南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诊断[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7):26-27.

[3]赵洪明,倪富美,张素巧,等.家畜附红体研究现状[J]. 中国兽医杂志,1987,(13):43.

[4]华修国.附红体与附红细胞体的研究与展望[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2,10(2):171-178.

[5]张汝勇,罗富贵,黄桂英,等.马、牛、羊附红细胞体的发现与虫体检查法[J].兽医科技杂志,1983,(9):24-27.

[6]华修国.动物附红细胞体形态结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16(3):184-188.

[7]律祥君,崔金良,田伯耘,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学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2002,38(6):22-23.

[8]杨自军,李杰德,任乐帅,等.猪附红细胞体对家兔的感染及治疗性实验[J].畜牧与兽医,2002,34(12):26-28.

[9]AD莱曼主编.猪病学[M](第六版).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663.

[10]许耀臣,王达军,陈爱林,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J]. 中国兽医杂志,2001,37(3):14-15.

猜你喜欢

体病病猪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