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脱霉剂对朗德鹅产肝性、肝抗氧化性及死淘率的影响

2018-03-29郗宏波朱广月刘爱玲张永静

现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朗德霉菌毒素

郗宏波,朱广月,王 莹,刘爱玲,张永静

(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霉菌毒素主要是在粮食作物生长、收获和贮藏时,或在饲料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由霉菌代谢产生[1]。目前,因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原料和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污染程度日趋加深。霉菌毒素导致畜禽的免疫器官发育受阻,机体表现为亚健康,在畜禽体内产生多种毒副作用、肝毒、肾毒等,即使在较低的浓度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某些刺激,导致动物出现亚临床发病症状[2]。

鹅肥肝是现在国内外比较受欢迎的保健食品及药物,并且也成为了大众喜爱的美味佳肴。霉菌毒素主要损害动物的肝脏,比如黄曲霉毒素B1被动物摄入后,大约50%的毒素会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并主要分布于肝脏。在急性霉菌毒素中毒的家禽中,肝脏会显著表现为无血色、脆弱和肝脏萎缩。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来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的不良影响已经得到国内外普便认可[3-5],脱霉剂和霉菌毒素特异性结合成复合物,直接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被机体吸收。本试验以朗德鹅为试验动物,研究复合脱霉剂对朗德鹅生长状况及产肝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本公司实验室研制的复合脱霉剂的应用效果,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复合脱霉剂为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制备,主要成分为改性硅铝酸盐、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

0~60 日龄各阶段基础日粮配制参照NRC(1994)[6],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无污染超饲养期日粮由96%的半熟玉米粒和4%的预混料组成,控制黄曲霉毒素B1≤0.5 ppb,玉米赤霉烯酮毒素≤5 ppb,呕吐毒素≤10 ppb。

污染超饲养期日粮为本实验室自制,在无污染超饲养期日粮基础上,添加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16 ppb,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为278 ppb,呕吐毒素含量为950 ppb。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剂盒购买于北京伊莱莎生物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从正常饲养至60日龄的1 200只朗德鹅中,选出体重接近的健康鹅3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只。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饲喂无污染超饲养期日粮,对照组2饲喂污染超饲养期日粮,试验组饲喂污染超饲养期日粮+0.2%复合脱霉剂。

1.3 饲养管理 超饲喂养30 d,试验期间自由饮水,每天进行超饲喂5次,每天每次超饲喂时间间隔相等。玉米粒半熟后冷却置常温。

表 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产肝性能 肥肝重:郎德鹅屠宰后称取的鲜肝重。肝体比:肝脏重占自身体重的百分数。

1.4.2 鹅肝抗氧化指标 朗德鹅屠宰后,去除新鲜肝脏适量,研磨成10%的匀浆液,于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试剂盒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含量[7]。

1.4.3 死亡率 分别统计试验结束时每组的总死亡数,计算死亡率。

死亡率=总死亡数/出栏数×100%。

1.5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脱霉剂对产肝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超饲养后,三组的肥肝平均重为845±2.15、643±1.43、861±1.12 g。试验组的肥肝最重,重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略高于对照组1(P>0.05)。试验组的肝体比最高,可以达到11.21%±0.15%,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略高于对照组1(P>0.05)。

观察屠宰后肝脏的状态,对照组2肝脏颜色苍白,而试验组和对照组1的肝脏颜色为黄色。

表 2 复合脱霉剂对产肝性能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compound mycotoxin adsorbent on fatty liver performance

2.2 复合脱霉剂对鹅肝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组的T-SOD分别为105±1.51、93±1.03、121±2.10 U/mL,试验组的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高于对照组1(P>0.05);三个组的MDA含量分别为0.83±0.20、1.35±0.21、0.76±0.18 nmol/mL,其中试验组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P<0.05),低于对照组1。

表 3 复合脱霉剂对鹅肝抗氧化性能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compound mycotoxin adsorbent on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2.3 复合脱霉剂对死亡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组在超饲养期间,朗德鹅没有发生死亡,全部呈健康状态;对照组1的死亡率为2%,对照组2的死亡率为31%。

表 4 复合脱霉剂对死亡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compound mycotoxin adsorbent on mortality rate

3 讨论

3.1 复合脱霉剂对产肝性能的影响 三个组的产肝性能均不相同,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有明显的区别,说明霉菌毒素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影响显著,霉菌毒素侵害肝脏,致使肝脏功能下降,肝脏表观颜色发白、肝脏脆弱。试验组使用了复合脱霉剂,产肝性能相对对照组2有明显的提升,说明复合脱霉剂可以很好地吸附霉菌毒素,保护肝脏;试验组和对照组1相比较,也略有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复合脱霉剂中含有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等,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8],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

3.2 复合脱霉剂对鹅肝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对照组1和试验组鹅肝的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2,其中T-SOD活性可以达到105±1.51 U/mL和121±2.10 U/mL,说明霉菌毒素对肝的抗氧化性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降低了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且肝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是机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主要物质,它的活性可以间接说明机体的氧自由基能力[9],丙二醛(MDA)是氧自由基和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的含量和氧自由基及脂质的过氧化程度正相关,可以反应出氧自由基的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的程度[10]。试验组的抗氧化性能略高于只饲喂无污染日粮的对照组1,说明复合脱霉剂不仅可以很好的吸附霉菌毒素,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促进生长发育。

3.3 复合脱霉剂对死亡率的影响 对照组2出现大面积死亡,死亡率达31%,解剖死鹅后发现,肝肾均苍白,胃黏膜溃烂。对照组1有2%的死亡率,而试验组没有出现死亡情况,全部朗德鹅均呈健康状态。超饲养阶段连续给朗德鹅灌入日粮,导致其体内吸收和代谢趋于饱和状态,对朗德鹅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出现死亡情况,而添加复合脱霉剂不仅可以吸附霉菌毒素,还可以改善由于机体吸收及代谢的饱和态带来的影响,改善肠道生态环境,提高机体的吸收和带代谢功能。

4 小结

本研究证明在日粮中添加复合脱霉剂可以很好吸附霉菌毒素,同时改善朗德鹅的产肝性能和肝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

[1]谢文梅,苏永腾,钱英,等.2016年1-6月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分析报告[J]. 养猪,2016,4:17-19.

[2]杜妮.2012年7-12月全国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调查报告[J]. 猪业科学,2013(3):74-75.

[3]Chang P K,Matsushima K,Takahashi T,et al.Uderstanding non-aflatoxigenicity of Aspergillus sojae:a windfall of aflatoxin biosynthesis research[J]. ApplMicrobiol Biotechnol,2007,76(5):977-984.

[4]褚长增,周顺城,党治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防对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60-61.

[5] Wayne L Bryden. Mycoyoxin contaminatiom of the feed supply chain:Implications for animal productivity and feed security[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73(1-2):134-158.

[6]孙云子.不同能量饲料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7]金莉莉,邵明艳,马瑞琳,等.融合肽hEGF-AWRK6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和免疫机能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48(3):290-295.

[8]王大一,雷正达,张益书,等.复合益生菌、多糖及iRNA对种鹅产蛋性能及孵化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9):134-136.

[9]CJ Banks,NW Rodriguez,KR Gashler,et al.Acyl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 at K122 Governs SOD1-Mediated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J].Molecular&Cellular Biology,2017,37(20):MCB.00354-17.

[9]刘富萍,张琦,谷楠,等.谷胱甘肽及丙二醛在炎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4(6):1001-1002.

[10]卢永红,陈峰,李太翔.饲料中霉菌毒素与脱毒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禽种业,2005,(9):46-49.

猜你喜欢

朗德霉菌毒素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