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语文”的构建研究
2018-03-29丁伯春
◇丁伯春
语文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文课程改革,二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语文课程的校本开发和建设,也就是“语文改课”。为此,我们提出“至简语文”的概念并进行了思考。
一 研究价值
从历史传承来看,开展此项研究有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背景。“大道至简”“大道甚夷”“知白守黑”“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东方智慧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从时代要求来看,开展此项研究是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应答。当前,课程改革正向深度推进,针对“繁、难、偏、旧”“满堂灌”“滥用多媒体”等课堂弊端,我们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从当前语文课堂现状来看,开展此项研究是学校课堂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学校语文课堂建设存在着杂乱无序、含糊不清、缺乏凝聚力等诸多问题。我们这一选题研究旨在破解学校语文课堂建设密码,探寻其发展路径。
二 概念解读
至简:“至”作为动词,强调的是对“大道”的过程追求,意为达到、通向;作为副词,强调的是对“大道”的境界定位,意为最、极。“简”,指简省、凝练,去除烦琐、杂乱。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至简”就是在培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运用简省之法,从纷繁复杂中 “博观约取”,达到高效的教育教学理想。“至简”不仅仅是方法、策略、技术,更是一种对“道”的永恒追寻,追寻教育的核心素养、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原点。
至简语文: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课堂上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捷的教学评价,达到省时高效的理想境界。
三 研究内容
1.“至简语文”的打造目标。
至简语文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从至简的角度准确拟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当采取教学手段,严格控制讲授时间,还课堂的主体地位于学生,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2.“至简语文”的内涵要求。
“让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让学习自然发生。《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就是生发、生存和发展。我们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的生长和发展。
“拓展”。拓展有三个途径:教材空白点的拓展、学习内容的拓展、能力迁移。每一堂课都需有“拓展”。学生在“拓展”中,检验所学,强化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的最大的生命力就是学以致用。
3.“至简语文”的鲜明特征。
与我们传统的课堂相比,“至简语文”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丰富性、整体性、自主性、童趣性、交互性。
“至简语文”的丰富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海量占有教学资源,然后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出发,“博观约取”,课堂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内容、方法、手段。学生的收获和成长也精彩纷呈,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成长的别样路径,呈现别样的风景。
“至简语文”的整体性,是指每节课的设计要放置到学生发展、学科教学体系的大背景下整体考虑和安排,教学的重难点分解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之中。而每一节的设计和安排均指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板块清晰、明快,不琐碎。
“至简语文”的自主性,是指学生是真正的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堂课的精彩不在教师的讲授和表演,而是学生在课堂的收获和成长。
“至简语文”的童趣性,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决定了教学设计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天性是什么?是娱乐。因此,“至简课堂”一定是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
“至简语文”的交互性,是指学生的“学”自始至终在相互交流、交往中发生。《易经》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与地,相交相辅,化生万物。学生的“学”也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中才能获得拔节和生长。
四 构建路径
1.目标“简明”。
语文的根本属性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是强调工具性,强调人文性,还是追求两者的相容兼得、和谐统一?语文学科既不能只完成本学科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习得,变成“纯语言”传授,也不能变成“大箩筐”“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又像思品课,又像科普课,最后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围绕“散发浓浓语文味”来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它们互相渗透,彼此交融。所谓“简明”,就是简要明白,一目了然。
2.环节“简化”。
语文课应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也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善恶美丑的认知。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流程,让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一同欢喜,一同哭泣”。所谓“简化”就是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太繁杂,一环套多环,学生跟着教师犹如雾里看花,晕头转向。教学环节“简化”就是要去除不必要的烦琐的铺陈和预设,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匠心独运地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
3.内容“简约”。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素材,特别是选择一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甄别、筛选、取舍,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感悟意境。这样的教学,由于教师的大胆取舍,学生把握住了文本的学习价值,教学效果显著。教学内容“简约”就是指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学生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而且确实是必须掌握的。那些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不需要教师讲授的东西坚决不讲。
4.方法“简便”。
在有些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跳,声、光、电充斥课堂,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获得的很少。如果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认真审视,就会发现课堂教学中语文味淡了许多,学生静默思考的时间少了,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简便”就是简单、方便。教学方法“简便”就是指教师教学的方法易操作,不花哨。上《渔夫的故事》一课,我采用的是“活动导学”模式。“活动导学”的设计出发点是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达到“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境界。第一步,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第二步,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先在组内与同伴交流、碰撞智慧。第三步,小组合作展示。展示过程中,不同组的学生还可以质疑、补充。第四步,教师通过检测反馈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思路。这节课学生学得轻轻松松,课后还意犹未尽。我让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里的其他故事,孩子心中仿佛打开了无数个仰望星辰的“窗户”。整个过程教师均退居到学生的“身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活动导学”这种教学方法既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又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评价“简捷”。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之后,肯定有许多感触、收获、不足。教学评价有来自领导的,来自专家的,来自同行的,来自自己的。中国人喜欢说好话,也乐于讲好话,因此教学评价时常常只拣优点说,只字不提存在的问题,更别提批评了。有的时候评价者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每每评课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以致浪费众人的时间。“简捷”就是直截了当。教学评价“简捷”就是评课时不人云亦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主张,语言精练,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看法,都要直接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