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2018-03-28冯永胜
冯永胜
摘 要: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并已经发展成为社会普遍性问题,追根究底,主要是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进行探索,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情況,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高校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学手段、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希望本文研究对高校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教育;改革
1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环境日趋完善,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高素质人才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高等教育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长。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率逐渐下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高校毕业人数是212万人,那时正处在“非典”时期,很多企业减少了就业指标,后来在国务院协调下,本科院校就业率达到70%,高职院校就业率也达到55%。而2016年大学毕业生为765万人,平均就业率是70%,还有大约30%的人未实现当期就业。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期大学生就业形式非常艰巨。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就业指标,随便找个单位临时挂靠,这些学生是否就业我们不得而知。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新增更多的就业岗位。失业率高说明经济在衰退。从我国经济发展看,国民经济提供的岗位已经满足不了日渐增多的毕业生就业需求。这种矛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劳动力供需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设置的专业课与市场需求不符,很多专业社会需求少;二是很多学生就业目标和地域相对集中,造成很多岗位和地区招不到人才,尤其是偏远地区,岗位无人问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目前有很多岗位大学生不愿去,这是出现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在所,而有岗位的企业接受的毕业生有限,实质上,主要归根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高校教育模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整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高校教育缺陷相关。
3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我国已经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高校人才培养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整体上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各大高校不顾及自身情况,盲目设置没有优势的新专业,这些新设专业受到条件限制,专业毫无特色,造成毕业生就业没有竞争优势,就业难在所难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和岗位也发生了变化,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对口培养模式为主,这种定向培养,有一定优点,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是市场化,对口培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果毕业生就业不“对口”,那就是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第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以传统教育为主,通常是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模式,考试直接给重点,让学生背笔记,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手能力也没能得到真正培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所学专业知识应用率达不到40%,很多学生未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岗位上。
4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思路与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可争论的事实,为解决就业难问题,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高校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改革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在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对传统学科的改革,重视对应用学科的建设,建立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学科结构。在专业设置上,高校对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正确地认识,突出本校的专业特色,培养比较优势。
在教学环节方面,高校加强对教学环节改革,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符。因此,高校应该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习等手段提高大学生技能。
在学生素质方面,高校应该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把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需要高新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背道而驰,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从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学生素质等方面考虑,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01):89-90.
[2]张晓鹏.内地中外合作办学与香港非本地课程相关法规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2015(02):125-127.
[3]刘晓玲.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计教育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