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高热疾病防治

2018-03-28杨琴刘凤梅杨施祥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热症出血点肌肉注射

杨琴 刘凤梅 杨施祥

猪高热症是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该种疾病发病十分突然,表现为猪体温迅速升高到40度,食欲下降,食欲废绝,饮水量增加,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的死亡率。常常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些年,随着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生猪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不断增长,猪群中一旦发生该种疾病,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在短时间内傳播整个猪群。危害严重时,还会对整个猪养殖产业造成致命威胁。因此做好该种疾病诊断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猪高热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殖场很少发生猪高热症,常常发生于中小规模养殖场。但如果规模化养殖场一旦感染,该种疾病将很难清理,常常会导致该种疾病反复发作,给猪健康生长造成致命威胁。猪高热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以感染危害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但是在气候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该种疾病最容易发生。引起猪高热症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诊治过程中,要做好区别诊断工作,进一步明确病原,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从而避免该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严重危害。

1 临床症状

猪高热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性病症,很多疾病,特别是混合感染时,高热病症尤为明显。主要症状表现:体温持续高热40~42℃,鼻镜干糙,眼脸浮肿,呼吸急促,大便干燥,腹部有明显的出血点。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明显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直至废绝。发病过程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患病猪呼吸急,呈现腹式呼吸,先喘喘气和不规则呼吸现象。尤其是在早晚或运动前后呼吸咳嗽更为严重。通常情况下在中午和上午病情较轻。随着病情发展,患病猪鼻腔中流出脓性鼻液,眼角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呈现炎症病变。有的患病猪会出现便秘,有的患病猪会出现腹泻症状,有的患病猪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发病后患病猪都变成蓝紫色,在皮肤上毛地区存在散状出血点,背部毛根处出现铁锈斑出血点。患病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有的患病猪出现明显的关节炎症状,关节肿大,波形不敢行走,卧地不起,肢体不敢接触地面。病死猪耳朵、颈下、四肢和腹部皮肤发绀,呈现明显的败血症病变。

2 病理学变化

病死猪解剖后常常表现出复杂病变,有的心包呈现菜花样,胸腔严重积液,血液细胞凝固不良。有的肺脏和胸膜严重粘连,不能正常剥离。肺脏充血肿大出血,肾脏充血肿大,肾脏表面存在出血点。脾脏外观呈现锯齿状,种大病存在坏死病灶。打开肿胀关节腔里面存在大量淡黄色积液。病变淋巴结切面呈现大理石纹路。

3 实验室诊断

猪高热症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诊断过程中要明确病原类型。通常情况下,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性病原主要有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等。由于规模化养殖场免疫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上述几种疾病通常在免疫计划内,因此规模化养殖场通常不会发生猪高热症。而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由于不能保证科学免疫,因此在猪群中常常会有导致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或病毒细菌病合并发生。因此诊断过程中可以采用细菌学诊断和病毒,血清诊断方法明确病原类型,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

4 防治措施

4.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到应免尽免

养殖场(户)应根据地区生产情况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严密的免疫程序,做到应免尽免。应免尽免的主要疫病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肺疫四种。种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仔猪20日龄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40日龄接种猪肺益疫苗、47日龄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饲养母猪2头以上的养殖户,制定本户的免疫程序。散养户生猪按村级生猪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4.2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

科学合理配合日粮、合理加工调制饲料,采用正确的饲喂方法,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的分群与调教,提高猪个体健康,有效抵抗疫病的发生。

4.3 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规模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和农村散养户应建立卫生消毒制度,保持场舍卫生、通风、向阳。猪圈舍每天早、晚清扫,养猪场所和生产工具等每周消毒二次,选择两种以上无刺激和防腐性强、对人畜均安全的消毒药品,交替进行使用。

4.4 实行严格的检疫隔离制度

生猪规模养殖场在补栏、引进种猪时,需进行检疫申报,按规定办理各项检疫手续,同时要建立符合规定的生猪隔离舍,补栏生猪、引进种猪应当在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21天,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的方可混群饲养。

4.5 发生疾病及时处置

发现有可疑病猪(传染性比较大的猪),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首先,隔离观察:将发病猪、同群猪移至隔离区进行治疗及观察;其次,消毒:每天坚持3~5次消毒,重点是圈舍、猪只体表、设备、用具、人员车辆、饲料、饮水场地等。用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进行;再次,紧急免疫:疾病发生后,单一检诊断测呈阳性病种的用相对应的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免疫接种按先安全区、后威胁区、最后发病区的顺序进行;最后,把好进出场关:勤换大门口消毒坑的消毒液,严把进入场户区的消毒,禁止猪及其它动物进出,对本场猪的排泄物进行堆放发酵,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4.6 积极诊治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发病隔离的病猪积极诊治,把养猪生产的损失降至最低。建议治疗方法如下:首先,治疗用氟苯林可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视病猪体重足量左右两侧耳根部肌肉注射,连续两天后,肌肉注射大黄藤、vb2 。毛果坛香木混合肌肉注射;其次,高热菌毒肽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氨苄西林钠混合,分别左右后深部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两天后,用板蓝根、VB3 、毛果坛香木混合肌肉注射;再次,地米、Vc、黄芪多糖、磺胺间甲氧、磺胺嘧啶钠混合后深部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两天;最后,扑杀、无害化处理:对治疗无效病猪进行扑杀,对尸体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作者单位:672700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猜你喜欢

热症出血点肌肉注射
我国北方地区围产期奶牛乳热症发病率调查及分析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陈热症)35例临床观察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