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对育人工作的思考

2018-03-28冉毅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时代

冉毅

[摘要]新互联网金融时代,处于监管薄弱的校园网贷恶性事件频发,陆续有大学生身陷校园贷款危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形势下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新时代学生消费特点,从社会取缔校园贷款构建全面发展的资助育人体系,高校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家庭培养良好家风等方面转变学生的思想。

[关键词]校园贷 互联网时代 高校育人工作

1新时代下校园贷现状

校园贷是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的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贷款平台,在互联网大潮中,抓住机遇迅速崛起。一般都会宣称无需繁琐的征信认证和财务证明,却对手续费避而不谈。据调查,某些平台表面上无利息,实则利用大学生理财知识的欠缺,没有明确说明的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费用,一经加总变相地增高利息,部分平台利息费用高达30%。

校园贷费利用学生的侥幸心理和无节制的消费欲望,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如胁迫违法犯罪、危及亲朋好友人生安全,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校园贷尚处于摸索阶段,法律法规体系、金融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不健全,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目前除专项整治外,各地方行业自律组织都相继出台“禁令”,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虽然停止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通过分期付款类信用产品,具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另外校园贷乱象存在大量中介,中介形式比较灵活,隐蔽性强,以至监管和治理难。

2新时代学生消费特点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中年过渡阶段的特殊群体,消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已具有较强的自立,远离父母而独立生活,选购和消费商品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需求与购买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但自控能力不强。

盲目消费,缺乏科学理性消费观念,缺少商品知识和消费经验,缺乏判断力。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热衷于追随时代潮流,对优越生活心生羡慕和攀比心理,再受到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赚钱加强消费能力。

生活规律,对时间和效率特别重视,希望商品购买方便、使用方便。相比程序繁琐、借贷缓慢的线下银行借贷,大学生习惯快消费的理念,消费计划性不强经济独立性差,生活费来自父母,使得他们形成依赖心理,消费时没顾忌,存在超前消费现象。

3关于校园贷的几点思考

校园贷设立之初心愿是美好的,有欺骗性、违法性的校园贷出现与推广的初衷不符。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利用在校大学生认知能力差、防御心理弱的劣势,违法违规开展“变相高利贷”,究其本质,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要,但其还款能力较弱,大学生被压抑的金融需求让网贷平台钻了空子。可从社会、高校和家庭三方面改善校园贷现状。

(1)规范市场秩序,重塑社会形象,对网贷公司的设立提高门槛,加强准入资格审查,提高违法成本,规定利率限额、信用条件限制,明确合法、违法的情形,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执法合作。对于整个校园贷行业的未来发展,制定行业间自律规范,避免恶性竞争。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2)高校有責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避免大学生盲目借贷,盲目消费,各高校缺乏对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和理财教育,大学生自己应该主动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加强对网络贷款的辨识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摒弃享乐主义,不攀比、不盲目、不贪图便宜,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多数非正规校园贷机构极易泄露其获取的学生个人身份信息和家庭信息。极少数犯罪分子借此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3)家庭培养良好家风,家风是塑造孩子潜在无形的力量,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人格,它对孩子全方位的影响,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是最直接、最生动的作风教育,家长必须认识到建设家风的重要性,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仅要教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人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传承好家风,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健康的心智。

4总结

新时代下校园贷的出现与发展是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其创造了条件。虽然目前校园贷引发了恶劣的社会事件,但只要规范好市场秩序,控制好放贷质量,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弥补市场空缺,更好的服务大学生群体。同时高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有责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纠正错误的消费观念。另外每个大学生都应做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非正规借贷机构,充分认识非正规校园贷风险。

猜你喜欢

校园贷互联网时代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