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必备的四部曲
2018-03-28彭梅兰
彭梅兰
【摘要】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的难点。学生读不懂诗歌,作答时找不到方向,答非所问,胡乱写一通。这种情况使诗歌鉴赏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提高诗歌鉴赏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审题,强化答题步骤,规范作答等这些步骤,使古诗词之美不再是“水中花、镜中月”。
【关键词】 鼓励 读懂内容 规范作答 针对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04-02
0
经过第一轮系统的复习,高三学生到了二轮复习冲刺阶段,提起诗歌鉴赏,仍是愁眉苦脸,特别是作答时,明明感觉到“会”,知道要写什么内容,却难以表达出来;即使写下来,往往没有答到核心词语,得不到分。笔者认为在二轮复习中,诗歌鉴赏答题做到以下四部曲,会大大提高得分率。
一、鼓励学生、树立目标
许多学生感觉诗歌鉴赏难懂,考试时不做或放在一边,等做完其他题目才会思考一下。学生不做或难理解的原因,多是读不进去,不明白诗歌写什么,或者不清楚题干要考什么。对于这类难度高的题目,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在思想上,鼓励学生多动笔写,不留下空白,以免丢失分数。在复习课上,列举近几年广东省诗歌鉴赏题(满分为7分)得分情况,例如《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命题总结会会议情况通报》中数据显示,诗歌鉴赏题全省考生的平均分仅为2.4694分;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的分析报告中,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分为2.7分。分析了得分情况,使学生明白:这道题是难啃的,全省的考生都是这样的情况,但要找到方法作答,才能在高考中胜出。在练习时,鼓励学生:一定要动笔按步骤作答,关键词答对了,这个步骤就有分数了。特别是在高考评卷时,我们评卷老师除了人手一份参考答案,还有一份“评分细则”。练习时,学生觉得自己写的与参考答案不符合,往往会泄气,这时就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都写下来,即使现在写了不得分,但在高考时有可能与“评分细则”中的一些词语符合,那么就“踩点给分”。
当然,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给自己一个目标,这道题满分为11分,拿下5-7分,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目标,就更有信心动笔作答了。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有时虽然理解有错,但能积极思考,都应及时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
二、读懂诗歌,领悟情感
如何读懂诗歌内容?还应回到字、词、句的理解层面。
1. 重视标题,学会猜读内容
诗歌标题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等,不少诗歌的题干的设置和标题有关,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标题。让学生看到某标题,有意识地猜测诗歌的大体内容。不要小看这个能力,因为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后,学生能习惯性地猜测内容,以便快速阅读理解。例如2010年茂名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诗歌标题是《宿云门寺阁》,学生能理解“宿”是“住宿”的意思,“云门寺”是一个地方名称,就可以猜测:诗歌内容应该是住宿云门寺的所见所感。又如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诗歌标题是《威武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因为标题过长,理解有点难度,但只要根据注释,就可以知道标题包含了时间、地点以及事件,接着就可以猜出大体是写听到宇文判官西还这件事,或为他高兴,或为自己的处境伤感等情感。
2. 研读诗作,揣摩情感
对于思想感情,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问题的前提,而且从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卷来看,几乎每道诗歌鉴赏题都涉及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不过,从答卷的得分来看,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题得分是最低的,这可能是学生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缺乏,再加上学生阅历少,体悟不深,很难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学生容易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即答题时往往会按照习惯性思维来答,例如,见到苏轼、辛弃疾,就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情”,看到陶渊明、王维就答“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归隐山林”等套语。很明显,这些套语是没细读文本造成的。
造成学生揣摩思想感情难的原因还有,命题人命制试题时的也有些干扰的注释,学生思维跟着注释走,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如2010汕头第一次模拟的诗歌鉴赏,李好古《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紅素②。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许多学生读了注释,立即挥笔写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一事无成”之类的套话。这里,除了学生审题不认真的原因,注释①也误导了不少学生,误认为套用词语就可以作答。
既然揣摩思想感情那么难,在复习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梳理归纳有关诗歌的思想感情常用术语或类别,明确不同内容有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怀古伤今”类,一般在标题会出现某地名,在内容上多是凭吊古迹,隐寓讽世之意,或是感慨自身等。又如“山水田园”类诗歌,一般多是寄情山水,表达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愿望。然后,教师精选一些典型题型,进行专题或综合练习,查漏补缺,以便巩固提高。
练习时,强调揣摩思想感情要回到文本内容,即要有“文本还原”意识,一切审题、作答皆来源于文本,那种忽略字词,忽略语言、形象,架空的分析是不可取的,惟有审读诗歌内容,抓诗眼,留心注释,从景语中感受情感,从情语中体会情感,才能更好地作答。就像2010汕头第一次模拟李好古《谒金门》,第一题问的是词的上阕,而不是全首词,学生被误导只不过是没认真审题罢了。
三、读懂题干,规范答题
1. 审读题干,明确考查内容
审读题干,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读题干时,要求学生用笔圈划关键词,迅速找到指令,问什么就答什么,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一)看问题。要看清题目问几个问题,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二)看要求。题目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会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如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三)看分值。要看清分值并揣摩题目的分值。因为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如果是4分,要点可能是2或4个,6分的答案要点多为2个或3个。(四)看有无字数限制。
一些题干问法变化灵活,学生不能确定或者不清楚题干在问什么,只好硬着头皮胡乱答一通,教师必须提醒学生:诗歌鉴赏考查内容不会变,变的是提问的角度或者表述方式,例如2010年湛江市第一次模拟试题考查到北宋王珪《金陵怀古》:诗题为“怀古”,但只有末句“风流”二字点到“古”,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这里就考查了内容、手法、感情方面,但有部分学生就找不着头绪,不明白题干究竟考查什么内容.如果学生能辨别的,立即按照题干的提示,从景与情两方面思考诗人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思乡和忧国的情感。又如2010年佛山一中模拟卷考查了黄庭坚的《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就这样表述;作者“老尽了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其实这只是变换了提问的形式而已,实质上还是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二轮复习中,为明确考查内容,我把问法变化的类型梳理出来,板书在黑板,让学生判断,这种问法究竟考查哪个考点?答题的思路是什么?判断后,尝试自己解答。经过这样强化“考查内容”的训练,学生普遍反映“感觉好多了”,作答速度也快多了。
2. 强化答题步骤,规范作答
辨别了答题的角度,还需准确表达,做到词达己意,才能拿下分数。但表达能力本来就不强的学生,又懒于动笔,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作答,而且强化答题步骤,把握答题技巧,力求多拿分。
答题步骤可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或者先分说后总说,也可先总说后分说。同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还要提醒学生分点列出答案,既清楚又美观等,这些教师要反复叮嘱学生,而且要落实到每道题中。
在這轮复习中,我注重实战演练,学生现场做题,现场讨论,共同评分。在讲评环节,摒弃使用多媒体给出答案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展示思路和答案,或者教师展示规范的思路和参考答案,与学生答案相比较,结合有关答题步骤讲解,找出差距。这种现场示范性的演练,速度放慢了,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而且教师当场指出不足的地方,全体学生能清楚自己答题存在的毛病,收效十分大。例如江门市2010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的诗歌考查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第一小题问,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我选取三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答案,一学生答“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作者忧国和思乡的感情。”第二学生答“主要抒发了对故国逝去的惋惜,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国往事的追忆,心中悲痛、惆怅、孤独的思乡思国之情。”第三学生答“作者站在吴公台上寺远眺,抒发了他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当时朝廷的腐败,令他联想到南朝的衰落,抒发了他远望家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共同评价学生答案的得失。第一个学生答对了“思乡”的感情,但“忧国”很难找到根据,而且答案过于简略,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第二个答案优点是答题步骤清晰,且答对了两个要点;一是怀乡思归感情,二是抒发对朝代兴亡变化,人事无常的悲伤之情。但可惜的是,这一点他知道,可写下来与主旨稍偏差,而且语句有语病。第三个学生明显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容,套用词语“远大志向不能实现”,答对了“远望家乡的思念之情”,可惜有语病。最后,师生共同读诗歌内容,抓住一些关键词句,例如“秋入望乡心”可看出“思乡之情”,“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可看出“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评分析,学生很快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而且这种讲评针对性强,学生爱听,课堂效率高。
3. 读读答案,牢记术语
对于我们这些底子薄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怎样讲解还是一知半解,这时,不妨指导学生看看近几年高考真题的参考答案,细心揣摩答案的步骤,看评分标准,从中学习作答的技巧。更多时候,我会让他们读一读高考真题的规范答案,学习答案用简洁的文字表达,牢记一些常见的术语。通过看,思考,读甚至背诵,形成了语感,学生作答时感觉顺畅了许多。
4. 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对于学生来说,做对一道题比较容易,难的是做对这一类题,而且诗歌鉴赏题目变化多端,如果不掌握方法,就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因而总结解题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方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题型的问法,二是答题方法,三是注意点。有了方法,再把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练习和讲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最近的几次模拟测试中,诗歌鉴赏题平均分从4.18分提高到6.45分。
四、针对性训练、巩固提高
这个阶段的训练,除了套题训练外,进一步巩固答题模式及术语,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失的分,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才能提高解题能力。最后阶段,让学生针对性选做一些高考模拟题,进一步明确高考命题思路和方式,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最后的复习巩固。
总之,诗歌鉴赏是个很见学生功底的难题,在冲刺阶段,只要我们教师综合运用高效的复习“四部曲”,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那么,诗歌鉴赏题这道“坎”也可以轻轻松松地跨过!
[ 参 考 文 献 ]
[1]《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