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企划、成本动因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2018-03-28朱学义武献杰夏春莲

会计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降成本苏州市供给侧改革

朱学义 武献杰 夏春莲

【摘 要】 苏州市2016年在全国最富有的城市中排名第三,全国百强城市中排名第七,多项经济发展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通过分析成本企划的外部经济环境制约因素、企业内部成本驱动因素,解剖工业企业成本现状,撬开了降成本的大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成本企划外部制约指数,运用判别分析法确定降成本动因系数,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得出的结论是:苏州市积极应对企业外部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降成本的一些客观因素难以消化,成本动因的客观度越低,综合经济效益越好;工业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能产生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但解决流动资产周转存在的问题是今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

【关键词】 成本企划; 供给侧改革; 降成本; 成本动因理论; 经济效益; 苏州市

【中图分类号】 F234.2;F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6-0101-07

成本企划(Target Cost/Cost Design)产生于日本,按日语的字义可近义地译为“成本策划”[ 1 ],是20世纪90年代风行日本工业界的成本管理典型模式,现今被广泛定位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手段[ 2 ]。企业降成本一直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情,但美国学者J.K.shank等著《战略成本管理》一书1993年出版后,人们把成本管理的视线转向外部,为谋求战略竞争优势而管理成本[ 3 ],成本企划因战略性提升而被推崇。与成本企划同时代被推崇的另一个概念是成本动因,1989年引入中国,后来成了企业内部变革费用分配制度和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2015年、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均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将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这是把成本和经济结合起来研究的一个标记,也是多年来一些学者研究成本与中国经济[ 4 ]、经济增长[ 5 ]、实体经济[ 6 ]、行业经济、经济拉动等关系的引申,尤其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先进行列。2015年,全国十大万亿GDP城市中苏州第七(苏州GDP为14 400亿元);2016年,蘇州在全国最富有的城市中排名第三,百强城市中排名第七。在多种先进光环下的苏州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要不要降成本,在许多人看来无所谓。然而,苏州市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剖析工业企业成本现状,撬开了降成本的大门。

降成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往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把企业降成本同外部经济环境相结合,恰恰是这几年外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助推了企业成本的上升。以往研究成本企划以介绍日本的做法为主,研究成本动因时侧重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变革[ 7 ],还没有把成本企划、成本动因同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内部经济效益结合,本文在此作一探讨。

一、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与量化

成本企划同传统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是“立足点转移”,即从企业制造现场转向企业外部市场,移向产品生产开始前的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尤其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灵敏地反映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市场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工业企业产品外来成本的增加和减少,而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业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都影响工业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会滑坡。企业为了生存并实现一定的利润目标,必然要千方百计降低产品成本。因此,研究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因素,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一)成本企划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出现在“十二五”时期。1978—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95%,约10%,属于“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9.5%、7.9%、7.8%、7.3%、6.9%①,平均每年递增7.88%,属于“中高速”增长时期。与这一时期相适应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由2011年的13.9%下降到2015年6.1%。这种下降,部分因素体现在产品成本中,多数情况表现为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2.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三大产业发展较多地突出了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97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累计平均占45.25%,第三产业占34.24%;2011—2015年,前者分别占46.4%、45.3%、44.0%、43.1%、40.9%,累计平均占43.94%,后者分别占44.2%、45.3%、46.7%、47.8%、50.2%,累计平均占46.84%,第三产业产值累计平均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累计平均占比2.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贡献率之比分别为1.1872、1.1114、1.0275、1.0063、0.7747②。这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体现。它表明,我国二、三产业之间“密切联动及相互支撑作用”越来越强[ 8 ],正朝着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迈进。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统计,美国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为0.27(20.69%:77.98%),加拿大2012年为0.25(28.88%:69.36%),英国、法国、德国2015年分别为0.26(20.2%:79.2%)、0.25(19.5%:78.8%)、0.44(30.4%:69.0%),而中国2015年为0.81(40.5%:50.2%)。

3.投资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大多依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拉动[ 9 ]。1978—2010年我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当年价)中用于资本形成的支出(包括形成存货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累计平均为38.39%,用于最终消费的支出累计平均为59.69%。2011—2015年,前者分别为48.0%、47.2%、47.3%、46.8%、44.9%,累计平均为46.83%,后者分别为49.6%、50.1%、50.3%、50.7%、51.6,累计平均为50.47%,对GDP增长(不变价年均增长7.88%)的贡献率分别为3.69%、4.30%。2011—2015年,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之比分别为0.9677、0.9421、0.9404、0.9231、0.8702③。这一比率不太合理,因为它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并引导和带动工业企业的发展。虽然近五年我国消费率在不断提高,2015年已提高到50.7%,但与美国同期68.4%、英国65.1%、法国55.1%、德国54.0%、加拿大57.5%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

4.国家节能降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将这一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这就倒逼企业淘汰能耗高的设备,生产能耗低的产品。2010—2015年,我国万元GDP(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实际能源消耗量分别为0.87、0.86、0.82、0.79、0.75、0.71④,2015年能耗水平比2010年降低了18.4%,圆满完成了国家预定的规划目标。

5.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制定目标限制企业污染物排放,同样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2009—2015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为5 278.1万吨、5 736.3万吨、5 901.01万吨、5 691.16万吨、5 549.42万吨、5 793.17万吨、5 248.15万吨,废气排放环比比例分别为1.0868、1.0287、0.9644、0.9751、1.0439、0.9059⑤。

(二)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因子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指标设计的成本企划外部制约因子模型如下:

TargetCost=x1+x2+x3+x4+x5   (1)

式(1)中TargetCost为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指数,x1为GDP增长率,x2为二、三产业结构比率,x3为投资消费率比率,x4为单位GDP能耗,x5为废气排放环比速度。

(三)成本企划外部制约因子模型的应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或2010—2015年数据(文中①~⑤),使用SPSS22.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为了节省文章篇幅,仅列示计算程序:分析—降维—因子分析—抽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99.851%)—轉换计算得分—以2010年为基数计算定基比率—用定基比率的倒数确定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指数[ 10 ],得出表1中的结果。

从表1看,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成本企划的外部制约指数不断上升,由2011年的1.0942上升到2015年的1.3608。

二、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模型设计与应用

(一)成本动因理论研究状况

成本动因(Cost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罗宾·库拍(Robin Cooper)教授和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教授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两位教授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驱动的结果。这一理论是他俩提出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也被认为是当今成本管理理论中的核心内容[ 11 ]。

我国第一篇介绍美国成本动因(费用溯源)的文章是杨伊勒、李天民撰写的发表在《会计研究》1989年第5期的“活动量基础成本计算法——介绍正确计算成本的一种新方法”[ 12 ]。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1995年在《会计研究》第7期发表的文章,改变了“活动量基础成本计算法”的直译法为“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系统”[ 13 ]。其后,王平心、于富生、李连芳、胡奕明等学者发表或出版多篇有关ABC的文章或专著,一致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确定为“成本动因理论”或“成本驱动理论”。

在中国知网以“成本动因”为篇名进行检索的文章共364篇(截至2017年1月6日),涉及内容主要有三大类:(1)王娟等最早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中的成本动因[ 14 ]。(2)成本动因的分类研究。一是两类法,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大类,后者分为执行动因、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三部分;二是三类法,分为结构性动因[ 15 ]、战略性动因[ 16 ]、执行性动因[ 17 ]。(3)成本动因定量分析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 18 ]、层次分析法[ 19 ]、DEMATEL法[ 20 ]。

上述成本动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方法范畴,还没有向成本管理、成本分析、成本经济方向发展。

(二)成本动因新视野研究

1.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因果动因

罗伯特·S.卡普兰等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为各种费用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在作业成本法中,每一项对作业、产品、服务或顾客的成本都是清晰而且可归属的,是根据成本目标(无论是作业、产品、服务或顾客)同资源需求的因果关系进行分配的”[ 21 ]。选择费用的分配方法要考虑因果关系,分析成本的升降也要考虑因果关系。会计涉及经营成果的基本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从这一等式可见,费用(下文可同“成本”概念互用)升高,利润必然下降,则成本是因,利润是果;反过来,如果企业的利润下降,有可能是成本升高,则分析成本高低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苏州市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降成本工作首先是由利润下降这一现状引发的。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分别为1 590.3881亿元、1 520.3031亿元、1 299.7143亿元、1 354.8131亿元、1 434.9601亿元、1 485.484亿元,平均每年下降1.36%。其主营业务成本由2010年的21 599.087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5 903.968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70%。由于成本上升利润逐年下降,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数(面)分别为2 147家(亏损面15.86%)、1 799家(亏损面18.16%)、2 449家(亏损面23.45%)、2 563家(亏损面23.78%)、2 307家(亏损面22.11%)、2 370家(亏损面23.55%)⑥,户均亏损额分别为0.0423亿元、0.0729亿元、0.0906亿元、0.0779亿元、0.0937亿元、0.1041亿元,户均亏损额增长率分别为0.7253、0.2421、-0.1397、0.2026、0.1105⑦。可见,降成本已成为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必须主抓的重要工作。

2.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数量动因

罗伯特·S.卡普兰认为,“作业成本驱动是一项作业产出的定量计量”“对于每一类产品,必须掌握驱动它的生产准备的数据、购买材料的数量、材料搬运的数量、设计变更通知的数量”,用“作业成本驱动的数量”去除“作业费用”,得出“作业成本驱动率”分配该类产品的成本[ 21 ]。将这一分配方法用于总成本的分析,就是找出影响总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强度),从而抓主要成本项目的降低。近几年,苏州市常规性成本项目控制较好,但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成本升高因素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用工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从根本上说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增高,导致复杂劳动价值上升所致。苏州市是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城市,人工成本应当高于其他一般地区的企业。但近几年,国家政策性因素驱使劳动成本上升。例如,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连续几年平均增速12%;“五险一金”社保缴费比例达到66.3%,其中由企业负担80%以上,个人负担不到20%;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等。引起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重视的是职工工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010—2015年,苏州市人均GDP分别为93 043元、102 129元、114 029元、123 209元、129 925元、13 670元,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为0.0977、0.1165、0.0805、0.0545、0.0522;2010—201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45 566元、51 660元、57 622元、61 416元、66 956元、72 291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0.1337、0.1154、0.0658、0.0902、0.0797。假设苏州市工业企业直接人工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为20%,则由于职工平均薪酬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使产品成本上升,按如下公式计算分别得到:0.0066、-0.0002、-0.0027、0.0068、0.0052⑧。其中,2015年成本上升百分比=1×直接人工占生产成本的%×(-1)=1×20%×(-1)=0.52%,计算结果表明,2015年苏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人均GDP)增长导致产品成本升高0.52%。

(2)能源成本上升。苏州市工业企业能源成本上升突出表现在电力消耗上。2010—2015年,苏州市全部工业用电总量分别为855.2481亿千瓦小时、946.1876亿千瓦小时、982.6579亿千瓦小时、1 030.6099亿千瓦小时、1 044.1426亿千瓦小时、1 074.1986亿千瓦小时,按江苏省2009年规定的工业电价平均0.8275元/每千瓦小时计算,电费成本分别为707.7178亿元、782.9702亿元、813.1494亿元、852.8297亿元、864.0280亿元、888.8993亿元。2010—2015年,苏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8 483.6867亿元、33 347.3737亿元、34 528.1021亿元、35 685.2132亿元、35 772.9896亿元、35 717.5935亿元,则2010—2015年苏州市全部工業企业电费成本占总产值的比重(简称电费占比)分别为2.48%、2.35%、2.36%、2.39%、2.42%、2.49%⑨,基本呈上升态势。

(3)税附成本上升。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税附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14%、0.27%、0.30%、0.31%、0.34%、0.39%(六年累计平均0.26%),六年上升了1.79倍。但总体税附率不是很高,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六年累计平均1.57%低1.31个百分点。

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同主营业务收入比,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税附,似乎税附成本不高、不重要。然而,企业负担的税金附加应该同利润总额或净利润比。西方成本会计理论认为,“费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冲减收益的成本”,即它是“会计期间收益的扣除项目”[ 22 ],这里的收益指“净收益”,美国最早使用“净收益”概念。20世纪80年代,西方费用概念已突破了“已耗成本”的观念,扩展到预期耗费,即实际的或期望的现金流出或等值,则“公司所得税是费用”[ 23 ],是企业的“现金流出”,是企业获得“净收益”的付出。根据西方会计理论(包括成本会计理论)的观点,企业支付的各种税金及附加如果在计算净利润前扣除就属于费用或成本的范畴。企业支付的税附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企业留存的净利润是企业对股权投资者的回报,这两者相比,更能考察税附成本的份量。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税附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分别为50.71%、55.38%、63.91%、62.18%、60.78%、54.43%⑩,六年累计平均57.90%。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总税率(企业减免掉法律允许部分之后必须缴纳的税额占商业利润的比例)测定,2014年税额占商业利润的比例美国为43.8%、德国为48.8%、日本为51.3%、印度为61.7%、墨西哥为51.8%、越南为40.8%、中国为64.6%。中国企业的税附水平仍然偏高。

3.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效益动因

成本和效益关联的成本效益动因有两层含义:一是美国查尔斯·T.亨格瑞的“成本效用”动因。即分析成本动因的重要因素是分析成本的发生是否增加了效用,也就是效用大于成本产生的增值[ 24 ],即价值增值效应[ 25 ]。二是中国矿业大学朱学义教授的“效益成本”动因。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去向[ 26 ]。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根据成本效益动因含义,既从成本变动方面分析效益变动,又从效益的角度反省成本的变动。

(1)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分别为6.53%、5.52%、4.47%、4.57%、4.93%、5.30%(六年简单平均5.22%),平均每年下降4.09%。为了使成本利润率和其他指标在模型使用过程中方向一致,将其“同趋化处理”换算为“利润成本费用空间率”(等于1减去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0.9347、0.9448、0.9553、0.9543、0.9507、0.9470?輥?輯?訛。造成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主营业务成本逐年上升。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由2010年的21 599.087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5 903.968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70%。

二是计算营业利润前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损益,主要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逐年上升。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前的期间费用由2010年的1 358.222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 279.408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91%。

从以上年均递增率指标分析可见,提升成本费用利润率的重要抓手是:降低期间费用,控制主营业务成本。

(2)分析收入期间费用率。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期间费用率(营业利润前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分别为5.53%、6.00%、6.77%、6.39%、6.88%、7.66%?輥?輰?訛(六年累计平均6.54%),平均每年递增6.74%。

4.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相关性动因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性既体现为选择间接费用分配率的线性相关,又体现为同形成产品成本关联的其他因素。笔者应用相关性动因分析降成本因素时还同时考虑同类型工业企业同一指标的平均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营收入成本水平率(苏州市主营收入成本率÷同类型工业企业主营收入成本率)。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成本水平率分别为1.0477、1.0499、1.0480、1.0479、0.9700、1.0195?輥?輱?訛。该指标大于1,表明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二是资产主营业务成本水平率(苏州市资产主营业务成本率÷同类型工业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率)。2010—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水平率分别为1.1162、1.1291、1.0997、1.0687、1.0257、0.9631?輥?輲?訛。该指标大于1,表明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资产总额的比率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三)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模型构建与应用

根据以上四类指标设计的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模型如下:

ReduFac=y1+y2+y3+y4+y5+y6+y7+y8+y9

(2)

式(2)中ReduFac为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y1为亏损面,y2为户均亏损额增长率,y3为用工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y4为工业总产值电费率,y5为利润税附率,y6为利润成本费用空间率,y7为主营收入期间费用率,y8为主营收入成本水平率,y9为资产主营成本水平率。

(四)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模型的应用

1.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苏州统计年鉴》2011—2015年五类企业的数据:苏州市规模以上累计平均10 324個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企业)数据(上文中⑥~?輥?輲?訛);苏州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累计平均116个工业企业(简称国有企业)数据;苏州市规模以上累计平均5 585个私营工业企业(简称私营企业)数据;苏州市规模以上累计平均4 644个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简称外商企业)数据;苏州市规模以上累计平均2 08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简称大中型企业)数据。涉及相关性动因指标还包括全国同类型工业企业数据。

2.模型的操作

使用SPSS22.0软件,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计算程序:分析—分类—判别—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100%)—转换计算加权(以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分—每个得分除以10(为了和其他指标处于同一数量级别),得出结果如表2。

从表2可见,2011—2015年苏州市工业企业降成本动因系数合计最大的是国有企业(1.7198),最小的是私营企业(1.1486),表明国有企业降成本的迫切性高于私营企业。

三、苏州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模型设计与应用

(一)苏州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模型的设计

1.经济效益模型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首先,从成本企划产生的背景看,成本企划最先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倡导。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了成长期,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求多样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丰田汽车公司为了满足民众对汽车商品价廉物美的需求,决定从售价入手,把视野转向制造汽车的前端——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并在1962年开始使用价值工程工具,以寻求降低汽车制造成本的新方案,使成本企划出现了雏形,而后在汽车制造业推开。1969年后,日本整个汽车制造业成本企划进入新阶段,不仅在新车开发设计阶段实施,而且扩展到了以全部车种为对象确保目标利润实现的管理活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规则,汽车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倒逼企业寻求节能突破口,以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日本成本企划产生的背景告诉我们,成本企划立足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外部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一定利润目标的实现,则成本企划成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的首要外部因素。其次,从成本动因的追溯实质看,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是执行作业所需的工作量和工作耗费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企业产品的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那些可以转移给顾客价值的作业,称为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ies),而不能增加转移给顾客价值的作业,称为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ies)。企业管理应溯本求源,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对增值作业,也要尽可能提高其效率。追溯成本驱动因素,要求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像钟表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运转,使之达到很高的效率和效益[ 27 ]。可见,成本动因理论从起初分析企业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合理性逐渐转向它的追溯实质即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成本动因成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质性内部因素。最后,从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物质基础看,企业经济效益要靠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实现,它涉及企业资产占用、资金运作、成本耗费等。

以上分析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模型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三大因素:成本企划的外部因素、成本动因的内部因素、伴随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其他相关因素。

2.经济效益模型的具体设计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EconBen),用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反映(作被解释变量)。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分三大类:(1)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用成本企划外部制约指数(TargetCost)反映(作解释变量,运用表1数据)。(2)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用企业内部成本动因系数(简称降成本动因系数)(ReduFac)反映(作解释变量,运用表2数据)。(3)创造经济效益的物质条件,包括资产占用、资金周转、成本耗费等。设置的主要控制变量有:流動资产占用率(CurAs),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固定资产占用率(FixAs),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CurTur),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平均流动资产;成本费用变动率(CostGr),当年成本费用总额与上年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由此设计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EconBen=?琢0+ ?琢1TargetCost+ ?琢2ReduFac+ ?琢3CurAs+

?琢4FixAs+?琢5CurTur+?琢6CostGr  (3)

(二)模型应用的样本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模型应用的样本和上述降成本动因系数模型应用的样本同步。

(三)模型的操作

使用SPSS22.0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操作,得出下列结果。

1.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

2.多重共线性检验

所谓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是指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如果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即各变量独立性或排他性差),是不能进行回归分析的。2011—2015年,苏州市工业企业共线性检验的结果:各变量的特征根(Eigenvalue)仅有成本费用变动率为0,可能有共线性问题,其余没有共线性问题;条件指数(Condition Index)除了固定资产占用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变动率外,其余均小于判别标准30,表明没有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VIF)除了固定资产占用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外,其余小于判别标准10,没有共线性问题。从总体情况看,没有共线性的变量占绝大多数,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并可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3.相关性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被解释变量(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与解释变量(成本企划外部制约指数、降成本动因系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全部控制变量都在1%(Sig.为0.000)、5%(Sig.为0.042)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最终的相关性还要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判定。

4.整体样本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回归结果可见,回归方程六个变量的显著性(Sig.)除了流动资产占用率为0.469不显著外,其余变量的显著性均小于10%,表明各自变量同因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显著水平。

5.回归方程及其分析

根据表4确定的回归方程如下:

EconBen = -137.867 + 113.186TargetCost -

357.698ReduFac + 91.949CurAs + 500.009FixAs -

36.152CurTur+190.892CostGr

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得出以下结论:

(1)成本企划外部制约指数(TargetCost系数为113.186)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EconBen)正相关且显著(Sig.为0.004<1%)。表明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及各类工业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能积极应对,主动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变压力为动力,经济下行倒逼压力越强,综合经济效益越好。

(2)降成本动因系数(ReduFac系数为-357.698)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负相关且显著(Sig.为0.094<10%)。表明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及各类工业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难以消化,成本动因的客观度越低,综合经济效益越好。

(3)资金占用与周转情况分析。流动资产占用率(CurAs系数为91.949)、固定资产占用率(FixAs系数为500.009)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正相关(前者不显著,Sig.为0.469>10%;后者显著,Sig.为0.002<1%),表明苏州市工业企业资产占用水平适度,结构合理,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能产生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但是,苏州市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CurTur系数为-36.152)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负相关且显著(Sig.为0.004<1%),表明苏州市工业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通过查找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产成品数据计算周转天数可见,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回款周期)由2011年的51.5天上升到2015年的65.0天,产成品周转天数由2011年的13.4天上升到2015年的16.0天。正是企业产成品滞留成品库的时间延长,回款时间变慢,才导致企业流动资产周转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相反作用。因此,苏州市工业主管部门应将去库存、快回款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成本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93.

[2] 李定安,傅建设,张庆昌,等.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82.

[3] 万寿义,王政力.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应用模式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5):10-16.

[4] 冯严超.中国经济降成本研究[J].当代经济,2016(22):22-23.

[5] 段鸿济,卢文华.降成本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及其政策指向[J].南方金融,2016(8):16-21.

[6] 张航燕.实体经济降成本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9):25-28.

[7] 赵息,胥玲.成本动因合并的模型与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58.

[8] 张杰,宋志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战略内涵与具体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6(5):5-11.

[9] 赵治纲.降成本现状成因与对策建议[J].财政科学,2016(6):47-53.

[10] 朱亮峰.煤炭经济“倒逼”指数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5(12):2414-2420.

[11] 李晗.成本动因理论框架研究[D].湖南大学,2006.

[12] 杨伊勒,李天民.活动量基础成本计算法:介绍正确计算成本的一种新方法[J].会计研究,1989(5):53-59.

[13] 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以高科技为基础、同“作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作业成本计算”[J].会计研究,1995(7):1-4.

[14] 王娟.浅谈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动因[J].交通财会,2001(5):33-34.

[15] 毕文静,许纪校.结构性成本动因选择与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16(34):10-13.

[16] 万寿义,王政力.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应用模式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5):10-16.

[17] 张佳,张金泉.基于DEMATEL法的煤炭企业战略成本动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9-60.

[18] 汪方军,常华,黄侃.基于聚类分析的成本动因选择和合并研究[J].管理评论,2009(9):94-99.

[19] 梁昌勇,陈建斌.基于AHP与0_1规划的成本动因选择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92-94.

[20] 邓厚平.层次分析法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中的应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3):41-42.

[21] 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吕长江,主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00,107,108,112.

[22] DEAKIN E B,MAGER M W.现代成本会计[M].孙庆元,唐方瑞,徐庆诸,等,译.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20.

[23] AHMED RIAHI-BELKAOUI.会计理论(第4版)[M].钱逢胜,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65.

[24] 查尔斯·T.亨格瑞,乔治·福斯特,斯坎特·M.达塔.成本会计(第八版·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0.

[25] 朱学义,朱亮峰.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目标的实践:以淮海控股集团民营企业为例[J].管理评论,2017(9):262-272.

[26] 朱学义.论效益成本法:成本与价格资料[J].1993(7):40-44.

[27] 侯晓红,林爱梅,高燕燕,等.成本会计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07,208,211.

猜你喜欢

降成本苏州市供给侧改革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