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探析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图书图书馆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予多个领域发展的新角度,使其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引入高校图书管理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尝试,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够促进工作更加高效与便捷。以下将从图书管理引入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开始分析,进一步探索发展策略。

二、互联网时代带给高校图书管理的机遇

(一)促进高校图书管理高效化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打破原有纸质化人工统计和管理,通过建设图书馆书籍数据库,能够通过扫码等将图书进行归纳,便于图书分类和统计,也便于后期检索和查阅。这样一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人工所带来的一些误差,让图书管理进入高效高质的状态。

(二)促进高校图书资源海量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更加证实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它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高校的图书管理也是如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契机,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合作编目,搭建馆际互借的桥梁,让图书资源流动起来,丰富专业图书的种类又促进图书量的提高,也让各大高校的图书储量得到扩大。

同时,完善电子图书借阅平台,让图书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的种类再一次得到丰富。电子图书和馆际互借作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产物,极大地突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特性,真正地实现阅读的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让借阅真正便捷同学的生活和学习。

(三)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优质化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存在一定的限制,具体体现在人员的限制以及服务的限制,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人手大都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图书管理服务,人工面对大量数据管控,难免存在效率较低、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图书借阅体验来说都是很大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图书馆,通过高校图书馆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等,能够提供学生优质的网络服务,这些网络服务能够极大地便捷学生的借阅,学生检索书籍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同时通过软件或者小程序的信息推送,能够对图书馆的相关活动进行有效宣传,调动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在软件或者小程序上设有意见反馈等板块,实现图书馆与学生的交互联系,学生可以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意见反馈,同时还可以发表图书的相关意见,通过整合相关意见,可以完善图书结构,改进图书馆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高校图书管理升级优化的挑战

(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

意识指导实践,在推动图书馆顺应互联网发展而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这直接导致了图书馆优化升级的进程,这也成为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弊端。目前许多高校的图书馆虽然已经引入数据管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来查找自己想要的图书,但是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远远不够,这些都源于图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未实现互联网的全面应用,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掌握,将信息化发展全面渗透到图书馆的多项服务,主动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思路。

(二)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

由于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不大,体力消耗也不强,因此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不刻意强调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也不重视业务能力的培养,导致这批图书管理人员对于适应信息化管理存在难度,由于缺乏基础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很难适应整体发展,导致图书馆工作转型过渡难。这要求在面对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今天,对于图书馆信息建设,要强调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并且在一定时期,进行技能培训和学习交流。

(三)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越来越简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体验,同学们也越来越习惯碎片阅读和通过移动端进行阅读的方式,图书馆对于同学的吸引力削弱,图书馆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书馆升级转型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为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需要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规划,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高吸引力提供了新思路,借用互联网建设交互性图书馆模式,同时打造多元信息化服务,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

四、基于“互联网+”探究高校图书管理策略

(一)创新互联网发展理念,加强业务技能提升

互联网发展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主题,面对“互联网+”时代拉开序幕,各行各业都开始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维和新途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图书管理的理念也应该系统地注入互联网发展思维,要求参与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摒弃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理念,要拓展思维,向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看齐,不断优化自身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各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总结日常工作经验,定期参与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图书管理体系,促进图书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完善图书管理体系是促进图书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要求从明确职务分工开始,全面完善图书管理体系,促进图书管理工作各环节科学化、高效化。就具体的完善图书管理工作来说,需要从建立科学的图书目录登录系统着手,实现书籍的智能化的分类,优化书籍查阅的环节,主要以人性化的界面为主,方便学生检索书籍,为建设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同时,图书馆要立足长远,积极做好信息建设程序的优化,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对电子图书、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编目,做好文献检索的引导及二次文献的开发,带动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使图书管理信息化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三)完善电子书系统,搭建合作编目和馆际互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和移动化阅读成为大众选择的阅读方式,面对阅读方式的更新换代,图书馆也需要就此改变进行调整。就调整的具体措施,主要可以在阅读载体和资源共享两方面出发,其阅读载体主要针对的电子图书,图书馆建设电子图书阅读和借阅的平台,广泛收纳和摘录电子图书进入电子图书库,提供学生多元的图书选择,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更大程度拓展共享空间,要积极地建设各大高校的联通机制,便于搭建合作编目和馆际互借,充分调动各大高校的图书资源,让专业图书互通,也让同学们的图书选择更多,更大程度实现阅读打破时间和空间性。

(四)加强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图书借阅信用体系

所谓图书管理队伍建设主要针对的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信息建设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信息技术上过硬,还要求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的发展。这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对这一系列的转型升级有着正确的认识,接受技能培训,主动追求自身信息技术的提升,面对图书管理工作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做事细致仔细,面对工作的性质,强化服务态度和责任心。同时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还需要有系统的安全机制来保障,这要求健全相关的规则和规定,制定一套成熟的图书借阅信用体系,实现诚信管理,奖惩辅助,帮助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并定期对管理平台进行维护和管理,在开放性的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阅读环境氛围,从数据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促使更多的学生去借阅图书。

五、小结

抓住互联网的契机,顺应时代的变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途径,我们需要整合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就此形势来判断挑战和机遇,一步一步落实发展路径,促进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去图书馆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