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专业化情绪内容

(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过去一年里,抖音成了年轻人流行文化的发源地。“海草舞”“我们不一样”“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等一系列洗脑的舞蹈、音乐、段子借助抖音迅速火遍全国,在线上线下出现的同级模仿、衍生模仿以及降级模仿数不胜数。

一、抖音运营现状分析

(一)抖音的运营现状

短视频独立用户数已经达到5.08亿,占国内网民总数的46%。目前,抖音在安卓市场(除小米市场)的总下载量已突破29.42亿,且下载数据仍在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10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已突破2亿,月活跃用户突破4亿。另外,在艾瑞咨询的移动渠道指数中,抖音从2018年4月至今一直处于榜首位置。

此外,抖音辐射到其他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惊人。淘宝输入“抖音”,数量可观的“抖音同款”映入眼帘,无数商家打着抖音同款的旗号进行产品销售。而淘宝近期也与抖音展开合作,在抖音上可以直接针对展示的商品进行淘宝的链接跳转。抖音在我们生活中的渗透越来越深。

(二)抖音风口

“流量为王”的观点尽管饱受争议,但在互联网领域,“流量”所带来的风口确实不容小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在今天局限性明显。许多优质内容正是没有合适的展示平台或流量支持而夭折。于个体而言,内容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找到一个跳板则更为关键。显然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新媒体平台,“两微一抖”(即微博、微信、抖音)的运营布局俨然形成,抖音就是那块跳板。

雷军说“赶到风口上,猪也会飞。”抖音对现今的我们来讲,无疑是风口。在风口上,自己的作品或观点被不断放大。就可操作性而言,依托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频繁的使用率,获得流量和关注更为便捷。

二、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状分析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经过了初创期、成型期、成熟期,至今又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期。在新的发展期,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近些年播音主持专业在全国各地各大院校开设,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280所左右的本科院校招收播音主持类专业,仅“211大学”就有25所。但是开设院校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并不能代表专业在教学质量上的进步。规模扩张与办学力量短缺成为当下大学教育环境中的一对矛盾。有的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也很有限,而从实践中深化的播音理论和教育理论更少。具体表现在师资的个人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课程的种类安排、授课方式、课时长度等基本课堂属性上不能灵活运用;视、听、录、摄、演、控的全套播音实验设备配备不完善,以及设备指导人员缺失等问题。如此必然导致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

1.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借势

许多学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并没有相关的教育质量的保障,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讲是有些遗憾的,我们有必要在更多的平台和舞台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指导和修正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和运用。并通过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灵活掌握,适应抖音的发展规律,搭上抖音的顺风车,并谋求播音主持专业的更好发展。

播音主持想要融入抖音内发展,便先要适应抖音的环境,即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通过实践理解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适合自己的一套理论,更好地完善理论并用于实践。

2.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要适应抖音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先分析抖音为什么会吸引人,从而针对性地进行适应并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内容。

当下浅阅读盛行,其行为在用户身上表现为获取信息的时间短、时间段散,进而导致用户忽略或不想去了解信息的深层含义,仅停留在信息的表层内容。抖音正是抓住这一特征,在内容和模式上尽可能满足用户的“浅阅读”行为。抖音的短视频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用户至多可以拍15秒,拥有一定的粉丝数和点赞数的活跃用户也只能申请到最多一分钟的时长,迫使用户只能“意犹未尽”。

抖音尽可能在满足用户的“浅阅读”行为,回报自然也很明显。从观看者的角度讲,“意犹未尽”势必会对行为产生影响,如不停地回放短视频,或者接着刷下一条短视频来弥补上一条给自己带来的“缺失感”“仓促感”,这就诱发用户不断地去刷短视频。并且,只有数秒的视频会让用户在潜意识里认为,“刷一下抖音不会耽误正事儿,随时可以放下,抽空也能进行”。所以见缝插针地填补了用户许多空白的不被利用的时间。

从制作者的角度讲,15秒或者一分钟的时间要展示出一个内容,就迫使制作者精益求精,把无关紧要的、不精彩的内容删去,留下质量相对较高的作品,在源头上提高了内容质量。

所以,我们在结合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浅阅读”这一特点,根据“浅阅读”制定适应性的发展融合方向。本文从“去专业化表达”“专业化思考”和“情绪化传播”三方面,为播音主持专业在抖音平台的适应性发展提供思路。

3.去专业化表达

“去专业化表达”和“专业化思考”应相辅相成,掌握好各自适合的领域和适用范围,不可越界,更不能在实际操作中让一种方法大行其道。

不同媒介的传播和表达方式不同,在抖音平台的我们须在传统的表达上进行改良,即去专业化表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这里讲的去专业化,是指在形式上去专业化,在内容上依然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准。过多的形式上的专业化会造成主播和用户之间关系的剥离。造成用户难以留下记忆、难以理解表达内容、难以引起受众兴趣的结果。在娱乐上居于下风,在传播上造成壁垒,在抖音风口的把握上与流量失之交臂。

譬如我们常讲的播音腔、西服装、字正腔圆、正襟危坐,以及“场面话、官话、套话、书面话及术语”等,在抖音的短视频和直播中都不再适用。因为场合的改变,专业化的表达不适用于这样的场合,反而会给用户带来非常尴尬的体验。抖音直播中也看到一些学播音的孩子在朗诵稿件,抛开朗诵的好坏不谈,单说这一行为就很难拥有观众。为什么?因为太专业了,场子就冷下来了,观众想找话题都找不到。在一个全民娱乐场合抬高对观众的门槛要求,这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

而对于我们常讲的要面挂微笑,在抖音直播中也不再适用,多数用户会认为这样的笑容很假或者是交流匮乏的表现之一。在抖音中,更为丰富且夸张的表情更受欢迎,给用户娱乐的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真诚的交流——就像他们平时生活表现一样。

到达率在传播中十分重要,我们传播出的内容如果不能有效地吸引受众,那便是在做无用功,我们不能陷入自嗨的状态而不考虑用户的体验,用户使用抖音APP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放松和娱乐,而不是换一个平台继续进行费劲地脑力劳动。因此,要降低娱乐门槛,拥抱受众,在表达方式上投其所好,更随意、更生活化、更自然的表达更容易取悦用户。去专业化表达是播音主持在抖音平台适应性发展的第一要义。

4.专业化思考

表达上我们追求生活化、去专业化,但内容的把控方面,专业化必不可缺。怎么在15秒或者至多一分钟的时间内,让自己的内容表达清楚,吸引用户的兴趣并愿意为自己进行二级传播或多级传播,要考验我们的专业化思考能力。

在内容制作层面上,镜头内不可扭捏,要落落大方,情感自然流露(或丰富夸张),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停连、重音及语气和节奏类型。镜头外要求分三点,首先是前期对选题和话题的敏感,选什么、怎么选、怎么演绎编排。其次,拍摄期间对环境、光线、时段的选择及手机的机位放置问题。最后,后期对视频的处理,如何镜头组接、音乐选择、是否要特效、配音还是现场音等处理都要考虑。播音主持专业在新时代要发展,不能局限于作为“读稿器”,要“采编播控一体”全方面发展。因此在专业化思考中,这些都要纳入考虑范畴。

在内容的传播上,要把握传播规律,对用户的痒点、痛点及兴奋点进行内容挖掘,在用户关心的话题及热点话题附近寻求题材。在内容的设计上迅速吸引用户眼球,触发用户的同理心,引起用户的情绪波澜,达到吸引用户关注、点赞、转发、引流的效果。

5.情绪化传播

抖音的本质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传播上区别明显。如果把报纸比作理性媒体,电视看成感性媒体,那抖音无疑是情绪化媒体。所谓情绪化,即重点放在对用户情绪的把握,对自己情绪的传播,甚至可以没有信息单纯地传播情绪。情绪的传播速度很快,是快于事实,甚至脱离事实的。并且情绪的传播伴随着夸张的表现形式,更利于传播。

在娱乐性的社交媒体如抖音APP,在传播方式上我们需要情绪传播大于内容传播,在情绪上感染对方,把对方带进自己的情绪,让对方更容易产生情绪而不是费劲地让对方理解内容,更利于用户产生轻松感和愉悦感并与用户建立联系。所以这也是我们看到许多觉得根本毫无意义的抖音短视频,却拥有很高的点赞量和转发量的原因。

播音主持专业要适应抖音的情绪化传播,改变传播策略。把讲好一件事变成营造一个氛围、一种情绪。运用对象感、情景再现和内在语等技巧,配合与营造情绪相符的语气语调,把用户带进自己的情绪。在抖音中,情绪重于内容,重于一切。上文所讲的去专业化表达和专业化思考,也都是在为情绪传播做准备。内容是情绪萌发和发展的基础,也可以把内容比作载体,什么样的内容更容易搭载情绪,并且可以给情绪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什么样的内容就是值得被重视的内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后面是否有利于情绪的发挥和传播。在专业化思考的内容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怎么在内容上最大程度调动用户的情绪,语言上怎么设计反转,节奏怎么安排,语言怎么表达,话要怎么说,需不需要留白等,都要考虑在内,一切为情绪传播做铺垫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化情绪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主要内容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