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

2018-03-28李冬梅

关键词:制度性话语权话语

李冬梅

(长春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形式弱化马克思主义,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不利倾向,更为严重的是某些人甚至以各种语言方式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预期颠覆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和理想追求,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和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就凸显出来。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

权一直以来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也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作为意识形态基础和重要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灌输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坚持和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必然成为其内在的逻辑诉求和历史文化规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那么,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进行话语理论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凝炼出一批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状况、体现特色中国道路、蕴含中国文化的的中国理论,特别是突出中国的核心性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话语的表达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抽象的政治话语、政策话语和宣传话语容易让人产生既冷又硬的感觉,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那么,什么是标识性概念呢?“标识性概念”一般都是重大理论经过提炼和升华后的表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行动方面会起到很大作用。由于话语表述背后隐含的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等,体现的是引领人们“如何想”、“想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因此,打造出一批用于体现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几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提出的“中国梦”、“新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亲诚惠容”等新概念新表述,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标识性,非常接地气,这种标识性的概念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语言新颖,内涵丰富,令人耳目一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发展和外交战略等指明了前进方向,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的赞许和关注,产生了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二、增强话语表达的内生力量,着力体现人文关怀。“语言控制权实际上是一切权力的核心基础”。[1]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一种软权力,不会自然生成,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逻辑生成。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也是如此。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既要利用制度性或技术性的手段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还要重视话语的表达方式和质量,以增强话语表达的内生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的内生力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它的权威力,主要来自于它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量,决定着话语的接受情况。恩格斯曾说:“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2]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能够在多元思想盛行的中国扎根发芽,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力量,这种权威力量又来自于它的责任力量——解放最下层的劳动群众乃至全人类。二是它的引领力,由话语内容决定,是增强话语权的决定性力量。这种引领力指的是它的话语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正确性和前瞻性,具有引领社会和个人向前发展的正能量。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方向,但这个理论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话语才能表达出来“即一种意识形态总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和术语来叙述自己的”。[3]三是它的亲和力,就是“如何表达”的问题,是增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要富有亲和力,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富有情感,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就在于它的表达方式充满了人文精神。对此,俞吾金教授曾有过深刻论述,他说:“每一个认真研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充满了人文精神。”[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话语转换,使理论表达通俗化形象化,“把过于复杂的语言转换成简洁明了的语言,把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直观的生活逻辑”。[5]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提升话语质量和表达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

三、冲破西方话语霸权的藩篱,构建中国制度性话语权。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性话语权也应该必须随之增强。增强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既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可以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我国能够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后台支撑。那么,什么是制度性话语权呢?一般地说,制度性话语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各项事物中,主要体现在具有全球性质的政策、规则的制定和运行中,以及在国际道义的主张和维护、国际秩序的组织和建构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决策力。制度性话语权主要包括政治类、经济类、社会类和文化类制度话语权四个方面,核心是经济类制度话语权。“二战”后美国所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掌控着全球经济治理,从那时起,西方国家一直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方面占据霸权地位,主导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走向。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长时间也没有带领他的兄弟国走出经济低迷的困境,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却靠自己特色理论和经济实力抵制住了危机的迫害和影响,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贡献和作用凸显出来,并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借鉴,由此开始引发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开始合作、交流与竞争,正是以此为标志,西方的话语霸权藩篱开始被冲破。另外,随着中国在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即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地位的逐渐提高,目前已成为三大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国,并正在走向世界经济政治舞台的中心,担当起大国责任的重任,具有中国标识性特征的话语权和话语的运用能力正在显著提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访问期间做演讲时,首次提出了金砖国家要加强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争取更多的制度性话语权。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开放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但是,无论是从长期以来,还是从目前情况看,整个世界的制度性话语权还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中。2015年1月和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其所作的国情咨文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时,曾提出“不能让中国等国书写和制定国际规则”、“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贸易规则”,这两个“不能”深刻昭示了美国等西方大国还想继续霸占全球制度性话语权的利益需求。但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2016年10月人民币顺利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制度中的话语权已显著提升,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同。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比如“一带一路”就是由中国率先发起的具有全球经济合作的重大倡议,2017年5月在中国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认可和支持,必将助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是中国开始逐渐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一定会使全球的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制度性话语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联动协同关系研究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
制度性退出是引“才”政策的进步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