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3-28石平
石 平
(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转变,许多地方性本科高校已经开始向应用型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的主体。作为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该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我国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建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教学要求》中,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不但被划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层次,而且对每一个层次的要求都做出了明晰而具体的说明[2]。尽管如此,但是由于各个高校自身所具备的办学水平、师资条件、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源情况差异较大,社会不同岗位和不同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很多高校没有对本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进行科学而有效分析和研究,对本校教学目标也缺少符合本校校情和特点的判断,因而导致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出现了相似甚至相同的同质化倾向。这对于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以及适应他们将来就业需求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1.2 应试的教学观念
虽然几乎所有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是层出不穷,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依然是衡量各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与依据,甚至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考核或评估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出于急功近利的需要,过分重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忽略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受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目标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误以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在毕业时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必须通过考试的一个过程或程序,而对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和长远规划缺少科学合理的考虑。
除了学校层面的导向以外,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观念淡漠、学生对提高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意识模糊,也是造成应试教学观念的重要因素。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教学重点和主要精力用于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如何教会学生去把这些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多的教师则不能把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或者把语言教学融入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把大学英语课程变成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工具。而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认知和目的也模糊不清:那些英语基础薄弱、成绩不好的学生单纯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过关,以便顺利毕业;而另一方面,那些英语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则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今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作是他们英语学习的目的。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把英语作为服务于专业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应用型工具来教与学,只是把它当成了考试的工具。
1.3 落后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不断向前推进,但教学模式并未真正取得创新意义上的发展,而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通过传统而单一的知识讲授,即:通过传统的语法与词汇讲解、课文分析、翻译与练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把教学重点集中到对学生传输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方面,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词汇讲解、短语用法、句子翻译以及很多相关的语法知识学习方面,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麻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发挥。这种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后果必然是:很多学生看起来几乎每天都在学英语或者背单词背课文,可以说是对大学英语这门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甚至也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学的却是哑巴英语,无法与人交流,也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灵活运用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连一封求职信或感谢信都写不好。而且,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
1.4 单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学习大学英语的需求和目的也有所不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就是一门应用性工具,他们本该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并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本专业的深度学习与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作用,或者通过英语学习去了解国际规则、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参与国际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或思维空间。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即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考核形式,都是采用大同小异的形式,没能将大学英语学习同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不仅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违背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初衷。
1.5 教学评价机制存在单一性、盲目性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评估体系非常不完善,很多高校都是用终结性评估的方式来衡量教学质量,也就是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甚至以此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考虑到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能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无法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教学评价可能存在着诸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会导致教学评价结果的不科学或不准确[3]。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一套以学生为本、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为原则、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是教师、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改革教学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客观合理的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手段从每学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学习效果、技能掌握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形成性评价[4]。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2.1 制定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那就是要制定适合学校办学定位并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促进的作用,主要利用情境、任务和会话等学校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使学生有效掌握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其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而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从属地位和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的过程,更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自我构建,达到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竞争力的目的[4]。
作为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纲领性、权威性文件,《教学要求》针对我国当前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6]。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和了解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而把英语语言作为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工具,进行正常地交际,并在相关行业或领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使其成为应用型英语人才。这个目标与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
2.2 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4]。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考虑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重视课程的工具性,也要考虑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技能和国际视野,兼顾课程的人文性[7]。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也指出,语言是具有系统性和功能性的,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功能语法的理论去分析语言应用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4]。
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上,使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它改变了死记硬背或者应试教学的陈旧观念,更加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加广泛、更加积极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8];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或跨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2.3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英语教学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更加灵活机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弥补课堂学习时间和模式的不足。这就是《教学要求》对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9]。
对于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有限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搭建立体化、多功能的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交互式、个性化极强的仿真语言环境中,进行诸如任务式或体验式的多种模式的学习训练,从而实施以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过程,在这种以互动性为特色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学习任务[3,10-11]。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各自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理念,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类教学或分级教学的方式,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3]。前者是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或对英语需求程度的不同实施教学,并适时更新或补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后者是按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或者英语技能水平高低来重新编班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避免了课堂上“吃不饱”或“不够吃”的两极分化现象。
2.4 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说到教学内容改革,我们不得不首先考虑对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包括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适当的选择[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因为这正是决定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关键。当然,合理分配各部分教学内容也至关重要。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无疑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是他们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以往同质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对其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们难以掌握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削弱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因此,必须要调整过去那种单一的英语课程设置,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必须要考虑社会和就业岗位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自己对求职和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体现相应的的专业特色,这是改革和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的措施和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如: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等来改革课程设置,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5 改革教学设计与评价体制
2.5.1 启动先进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和相应的英语基础等具体情况设计各种不同的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形式。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场景表达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使自己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得到激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12]。而另一方面,自主学习则是培养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或任务来设置不同的情境和主题[13],学生则围绕主题展开针对情境的训练,在对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理解之后进行重构,从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答案,进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5.2 实施富有应用特色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考量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也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学评价机制必须突出应用型特点,重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评价机制既要考虑终结性评价,又要考虑到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任务或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以及自主学习情况和期末统测有机结合起来,一起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之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考核,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当然,教学管理部门也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目标定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设计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解决的途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和有效沟通与交际,更好地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06-07(014).
[3]周东彪,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2):209-211.
[4]吴雅菲,孙爱娜,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4(10):143-145,148.
[5]钱小丽,建构主义理论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24(2):65-69.
[6]曾小珊.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薛瑞,建设现代高水平大学的策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17-23.
[8]刘新华,陈灵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84-87.
[9]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0]周东彪.从建构主义视角下探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黄山学院学报,2009(2):107-110.
[11]刘美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67.
[12]张静平,赵海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人才,2013,426(3):248-249.
[13]唐冉菲,赵钧.构建医学英语语境,提升医学院校英语教学质量[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