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皖北红色资源 筑牢党性教育高地

2018-03-28陈啸吟刘文波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皖北党性革命

付 琼,陈啸吟,刘文波

(宿州学院 a.办公室;b.党委组织部,安徽宿州234000)

红色文化是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西柏坡、延安、井冈山、金寨等革命老区考察,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应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将红色资源运用于党性教育培训中,把学习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作为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

1 皖北红色资源特点

安徽是全国党史资源大省,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建立红色政权以及建设实践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自然地理概念,“皖北”一般指淮河以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该地区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全省的一半。皖北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皖北红色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红色遗址数量庞大。皖北地区的革命遗址大多形成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地区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内涵丰富,既有党的重要机构旧址,也有重要历史事件、重大战役战斗旧址;既有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或活动地,也有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这些遗址、遗迹都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据安徽省革命遗址普查数据,全省共有革命遗址3318处,其中亳州53处、淮北282处、宿州85处、阜阳155处、蚌埠62处、淮南74处,皖北六市的革命遗址数共711处[2]。据不完全统计,皖北各市县现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3个、全省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11个。目前保存和利用较好、影响较大的有淮南新四军纪念林、蚌埠孙家圩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涡阳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临涣镇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萧县丁里镇蔡洼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3]。其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皖北人民在建立红色政权以及建设实践过程中留下的足迹和取得的功绩,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形成了具有皖北特色的皖北红色文化。在皖北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如,抗日战争时期,皖北是新四军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在亳州打响了皖北抗日的第一枪,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阶段两个伟大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皖北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枢,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曾在皖北大地留下了轰轰烈烈的战斗事迹,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遗址资源。皖北红色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省内外游客,以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临涣文昌宫)为例,截至2015年,已分别接待各地游客260万人次、150万人次,前者年均接待超过50万人次,并且参观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皖北红色文化资源早已突破现有的地域限制,在全国红色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4]。

2 利用皖北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意义

2.1 为党性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崇尚公平正义、密切联系群众的民族特性从中都能找到历史的烙印。皖北地区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等珍贵资源,凝结了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建设经验,是我们党和皖北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皖北地区丰厚的红色历史资源、宝贵的革命精神,蕴含着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是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育资源和无可替代的鲜活教材。充分挖掘红色教育教学素材,以鲜活的榜样人物事迹、生动的历史事件,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良好的载体。红色文化还是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途径,皖北红色资源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 有助于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除了党课、主题报告等理论教学形式,现场体验式教学已成为党性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尤其是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寓教于游”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渠道。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参与者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受到启迪、引发感悟、获得收获,甚至对参与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养成带来一定的影响[5]。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就近性”的特点,为进行党性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新四军纪念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革命传统纪念场馆为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6]。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皖北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现场参观体验,亲耳聆听战斗故事,亲手“触摸”历史事实,耳闻目睹、直观生动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更能增强党员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了对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仅能让党员干部留下一时的深刻印象,还能起到“牢记一辈子”的教育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红色文化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载体,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有效元素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首先,党在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新形势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贯彻执行好“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改进作风建设,抵制歪风邪气,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7]。第三,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反腐倡廉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为行事准则,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严格执行革命纪律,禁绝贪腐,是赢得民心、赢得最后胜利的制胜因素。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以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的廉政文化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防腐拒变能力。同时,大力开展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教育活动,以红色文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3 皖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路径

3.1 深挖本土红色文化特质,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命力

3.1.1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加强对皖北红色文化的研究,打响“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大品牌。依托现有文化研究机构或成立新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对皖北红色历史进行细致挖掘整理,特别是深入挖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功能,提炼、概括“皖北红色精神”,重点培育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充分依托皖北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等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对皖北红色历史遗迹遗存的保护力度,对区域内现有红色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对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革命遗址进行重新修整,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筑牢坚实红色教育堡垒。

3.1.2 开发特色课程 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是新时期传承好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深入梳理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挖掘其教育价值功能,推动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精心打造有特色的皖北“红色教育产品”[8]。要联合高校、党史研究部门等共同开发党史教育特色课程,确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具体形式,明确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目标和任务,打造皖北乃至安徽省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的精品课程。拓展红色文化大课堂,发挥皖北红色革命资源优势,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打造开放式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或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党性教育工作有机融合,更好地激活皖北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开设皖北红色精神专题班,并将其列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计划,让接受红色教育成为干部培训新常态。

3.1.3 编纂特色教材 加大对皖北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组织编写红色教育专题教材和阅读资料。目前皖北地区尚为缺少一部系统地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红色教育专题教材,可进一步细化研究,如编写一部皖北红色文化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要多结合地方特色和红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及经验,使教材更“接地气”,实用性更强。另一方面,对红色文化的非物质资源进行整理,编写本地红色文化书籍,并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以发挥其育人作用。

3.2 突出形式和载体创新,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

3.2.1 深化红色旅游 党性教育不必舍近求远,要充分调动皖北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要素,特别是发挥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的重要作用,利用红色旅游深化革命传统教育,让就地开展党性教育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形式。要把皖北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将其纳入党员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洁教育的重要场所,深入本土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开展瞻仰、缅怀等党员教育活动,利用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先烈事迹,更能增强党员干部的认同感和教育的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游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等浅层次的层面,而是要致力于让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其中,将直接感观认识上升为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红色实践体验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滋养,在熏陶升华中磨砺品格意志[9]。因此,要探索将现场体验式教学与听党课、主题报告、多媒体声像教学等形式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实践,引导党员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自我思考和探索,进而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3.2.2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先进的现代科技为党性教育基地重新注入强大的生命力。要打造“声、光、影”一体,既有丰富内容又生动逼真的革命纪念场馆,以全方位、多角度、最直接的视觉冲击,给参观学习、体验者在思想、心灵和精神上形成共鸣,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同时,开发新的纪念场馆,在保持红色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借鉴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与国内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开发企业合作,在因地制宜、突出皖北特色的基础上,对皖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大力发展皖北红色文化产业,重点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产品的研发和成果的推广运用。

3.2.3 发挥新媒体优势 将皖北各地区的红色资源通盘考虑,拍摄皖北红色旅游风光片和宣传片,定期组织推介会和研讨会,重点宣传“淮海”“渡江”两大战役品牌,运用新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红色文化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皖北红色文化资料库和数据库,丰富党史研究网站的文史材料和声像资料等,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广泛传播地方党史知识,借助网络的巨大传播力进行红色文化渗透式教育。

3.3 强化资源整合,增强党性教育的影响力

3.3.1 有效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 从皖北发展的大局出发,把皖北红色资源置于全国红色资源的整体格局中,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有效整合区域内外的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鉴于皖北地区红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要想充分利用该资源,就要加强对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点面线结合的红色立体资源,构建具有皖北特色的红色文化长廊。统筹该地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有关红色资源,使分散的资源连成线、形成片、构成网,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格局,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

3.3.2 有效整合周边地区红色资源 皖北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渊源,如蚌埠、合肥、桐城等地都有渡江战役遗址遗迹,淮北濉溪存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毗邻的徐州有淮海战役纪念馆,如果把皖北与周边省市同一主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通过互设培训基地,互享师资力量、互派干部学习,加强双向交流互动,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宽红色文化资源服务干部党性教育的路径,做大做强干部党性教育。政府及主管部门要联合起来制定统一的规划,推动形成跨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圈,将皖北地区的革命遗址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景点相结合,深挖红色旅游的深厚内涵,打造“大皖北”红色旅游产业链,提升红色旅游品质[10]。

3.3.3 有效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 皖北地区有着很强的文化基因,该地区拥有双墩遗址、垓下之战遗址、隋唐大运河遗址、八里河风景区、皇藏峪风景区、黄河故道景区等旅游资源,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涂山大禹文化、曹魏文化、民俗文化都是该区域有代表性的文化。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特点和优势,促进皖北地区红色资源转化。要把开发利用皖北红色资源与该地区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融合起来,打造皖北历史文化旅游区,发挥知名景点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将红色旅游与阜阳的湿地生态游、蚌埠的大禹文化主题游、宿州的黄河故道游、淮北的古运河遗址游、亳州的中药休闲养生观赏游等打包在一起,形成合力,提升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要与皖北当地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多元文化旅游的整合发展,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4 结语

总之,皖北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皖北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与时俱进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形式,积极探索红色教育长效机制,让“红色教育”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常态”,把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1]“平语”近人——习近平谈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EB/OL].(2016-06-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30/c_129103280.htm.

[2]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第1册[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3-4.

[3]吴琼瑶,李月云.皖北地方文化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以红色文化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21-24.

[4]黄顺.淮北红色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年均接待游客逾50万人 次 [EB/OL].(2015-09-09)http://www.wenming.cn/syjj/dfcz/ah/201509/t20150909_2844673.shtml.

[5]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赵义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廉政教育特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04-17(03).

[7]蒋平.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以百色起义红色文化为例[J].理论导刊,2016(10):57-60.

[8]荣海平.利用红色资源搭建高校党性教育平台[J].吉林教育,2015(25):11.

[9]姚行亮.长乐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J].福州党校学报,2016(5):71-73.

[10]丁晓娜.皖北旅游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皖北党性革命
摄影·美好安徽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