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涟水芦笋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8-03-28程志超王燕徐良张玉明王建军柳李旺

长江蔬菜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涟水芦笋生产

程志超 王燕 徐良 张玉明 王建军 柳李旺

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荻笋、南荻笋等,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此外,芦笋中富含芦丁、多糖、类黄酮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因而在食疗保健中具有特殊功效。目前芦笋产品国际需求旺盛,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近年来,国内市场对芦笋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居民消费量持续增长,为芦笋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芦笋产业是江苏省涟水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种植面积近万亩,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涟水县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以砂壤土为主,适宜多种蔬菜生长。从1998年开始尝试引进少量芦笋进行种植。近年来,涟水县因势利导,把芦笋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快速发展的芦笋产业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1 涟水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2012年由返乡人员牵头组建了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红窑镇颜下庄村进行20 hm2的规模化种植。目前该合作社芦笋种植面积扩展到100 hm2,并带动周边合作社及大户新发展芦笋种植510 hm2,年总产量1.4万t。全县芦笋种植以设施栽培为主,减轻了雨水对芦笋生产影响,有效降低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先后引进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芦笋品种,开展了保护地育苗、大棚避雨栽培、留母茎采收等技术的示范和集成应用。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综合防治病虫害,使芦笋产品质量得到保障,部分基地的芦笋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产品被列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指定产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全县芦笋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芦笋常年667 m2平均产量2 000 kg左右。

芦笋采后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目前中等规模的芦笋基地均建有冷库,实行田头预冷,实现了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冷链运输,有效延长了货架期。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了芦笋加工新产品,如利用芦笋中下部不宜食用的部分生产芦笋饮料,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 涟水芦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部分生产基地的排灌设施不配套,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2017年部分芦笋基地因暴雨导致淹水3 d,缺棵死苗严重,严重影响了种植效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种植田笋龄较长,品种更新速度慢

芦笋为多年生植物,品种特性将影响芦笋整个生命周期的产量与品质,更新品种风险较大。由于国内种质资源偏少,育种难度大,部分主栽品种主要靠从国外引进,致使品种更新速度慢,很多芦笋田的笋龄较长,制约着芦笋产量和效益。

2.3 机械化程度低,人工生产成本高

芦笋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收时段性强,生产旺季一天一采收,几乎全程人工,难以实现机械化。此外,较高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芦笋种植的经济效益,限制了其产业规模化发展。

2.4 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涟水芦笋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经营主体自产自销,经营状况较为分散,缺乏规范化管理,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与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未能建立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联结机制。

2.5 加工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

目前大部分芦笋直接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外销,如鲜芦笋、速冻芦笋等,采后加工技术水平较低,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其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产业的发展,芦笋产量逐年增加,产品深加工、种类多样化、市场品牌化成为提高芦笋产品附加值、发展高效芦笋产业的关键环节。

3 涟水芦笋产业发展对策

3.1 统筹规划布局思路,推进涟水芦笋产业高效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涟水自然生态条件优势,政府主管部门成立芦笋产业管理领导小组,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芦笋种植的大户、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设施芦笋生产,对发展一定规模的芦笋基地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充分调动发展芦笋产业的积极性。围绕品种优质化、技术集成化、经营产业化,逐步全面实现基地规模、生产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升芦笋绿色生产管理水平,积极发展芦笋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芦笋生产的综合效益。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芦笋生产条件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大力改善生产基地的条件。芦笋是多年生蔬菜,根系发达,不耐涝。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发展高效芦笋产业的关键。积极探索并完善建立芦笋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推进高标准芦笋生产园创建,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基地排灌畅通,为芦笋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3 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农技推广部门联合优势科研院所,建立高标准芦笋新品种示范基地,引进国内外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适销对路的早熟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生产实际的配套高产栽培模式。定期组织种植大户、新型主体参加芦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观摩活动。同时积极利用手机APP,全方位为芦笋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充分利用项目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等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芦笋种植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

3.4 提高芦笋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

将具有一定规模的芦笋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成立芦笋产业联盟,稳妥推进规模化生产。引进示范机械化作业,实行农机与农艺耦合,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等方法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全面推广应用防虫网、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确保芦笋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建立芦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质量监管,全面提高芦笋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研发产品加工新技术,开发特色多元化产品

逐步建立与生产基地相适应的芦笋加工企业,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鼓励创办芦笋加工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地加工企业投资兴业。开发芦笋加工新产品,生产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速冻、冻干、罐头等产品,延伸产业链。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芦笋产品,如芦笋茶、芦笋糕点、饼干等系列产品;条件成熟时向精深加工发展,从芦笋中提取功能性保健品,进一步提高芦笋附加值。选择交通便利的田块适度发展芦笋采摘,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的需求;示范特色芦笋种植,如适合鲜食的紫芦笋,培育新的消费方式,扩大市场销售范围,促进芦笋产品多元化发展。

3.6 创建芦笋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积极组织芦笋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APP等现代传媒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地域芦笋名牌产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合作,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扩大销售;同时,加强农超对接,增加芦笋产品在超市的销售份额。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芦笋出口量;探索“互联网+芦笋产品”的新模式,发展电商,带动芦笋产品的直营直销,减少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产品,从而大幅提高涟水芦笋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涟水芦笋生产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涟水之子
涟水之子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