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英语课程“无用论”的理性辩护与革新思考

2018-03-28银莎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银莎格

(广西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受众面最广的一门课程。在过去的许多年中,这门课程经历了若干次从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的改革。每一轮改革都承载着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从家长到教育家关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输出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殷切期望。几十年的课程改革,各方教育力量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然而,大学英语培育出来的学生的英语输出情况仍然不理想,很多学生依旧不能轻松自如地运用英语写作和阅读。不少人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既费时低效又浪费教育资源,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面临重大挑战,很多教育家和有识之士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不无忧心。有评论质疑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无用的,甚至有人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外包给社会培训机构,不少高校也已经压缩了这门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试图逐步取消这门课程。

面对大学英语是否有用的质疑,本文试图从探讨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主要问题入手,给出大学英语课程有必要继续的理性辩护,并思考大学英语如何革新、如何教授,通过走革新之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教育,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延续。应该说,大学英语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接受了10余年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之上,做好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对接,探寻优良的教学对策,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是有实现的可能的。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却一直为教育界所诟病。我们分析出以下几个存在于这门课程中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定位过于统一化。回顾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表述,可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比较宽泛,过于统一化,尤其是对于基础较薄弱的普通本科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这些目标定位就显得有些较难操作。198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使学生具备比较顺利地阅读相关专业的英语书刊的能力”,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然而,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生源状况的高校,都“大致执行由教育部制定的统一培养方案,接受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体系”[1]。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忽略了生源状况不同、专业导向不同高校的实际需求,实现难度显而易见。

第二,教材缺乏专业特色。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使用全国通用的几套教材,接受统一的评价体系。各高校大都是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几套教材中进行选择。这几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多偏向名人佳作,具有很强的语言美和故事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知识素养的目标。然而,大学英语教育并不是专业英语教育,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欣赏语言和佳作,而是为了能在学习中汲取信息[2]。在实现以英语作为工具服务专业学习的目标上,这些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而编撰,谈不上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而且在课堂实施环节中,教师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可依据编写得十分详尽的教师用书来展开。由于这些教材是全国通用的,往往还能在网络平台上轻松获得设计精良的相关教学课件。久而久之,教师打磨课堂的自主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理解分析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的编制能力、教学内容的重组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弹性设计能力[3]等都降低了。如果这些教师的基本功或者说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都弱化了,那么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第三,语言环境缺乏。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是以大班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上三四个班的课,每班一周4节课,一周12~16节课,有些教师还跨教材上专业英语以及学校的其他课程,可用来打磨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这样的大班授课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教师无力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课后没有很好的语言锻炼的机会,很难有效地亲近对象语言”[4]。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语言人具有对目标语言的理性认识基础,排除母语的干扰和负迁移,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形成内化到大脑语言官能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语言学习途径与通过掌握显性知识就可领会的学科知识(物理、数学等)不同,它要求学习者不仅有一定的目标语的理性整体认识,还需要有机会身处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有充分的语言输出的机会,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我们的教学环境与课后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提供这样的语言氛围。因此,一味追求学生自如地用英语交流是很难实现的。

第四,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学历、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也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我国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很多是英美文学或英语语言学背景,学历结构局限于英语圈,这使得任课教师习惯于自己接受语言教育时的教学形式,即逐渐培养语言综合素质修养。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如何利用英语作为提高自己专业认知的工具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要把英语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展开教学,恰恰是其软肋所在。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实施教学,相关的师资培训、教材的编撰、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评价等配套环节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然而这门课程仍然有必要继续。

第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进步向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这个过程最开始是对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的讨论,定位通用英语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向;2002年,大学英语改革的争论点聚焦于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是坚持通用英语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在近几年新一轮的争论中,有学者提出了学术英语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主攻方向。从这几轮的争论中,我们可看出大学英语大的发展方向虽然有循环往复,但其作为一种公共教学实践课的身份特征一直是明确的。虽然在教学实施中,有可能把这门课程带着专业英语的学科特色展开教学,但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改革中的不同主张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观点。在这样的讨论和改革中,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整体上是进步向前的,“改革的迭代循环并非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永远处于低水平循环”[5]。

大学英语课程在改革中的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改革实践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矛盾得到了学界的清醒认识,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滞后的教学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6]。

第二,教师的教学效用不可替代。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单凭学生自己的学习主观动因或依赖社会上的英语培训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学生的大学阶段对其语言学习仍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即教师的效用不可替代。

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对教学改革起关键作用。大学英语教师是这门课程的执行参与者、指导者,对教学带有分析研究的专业态度,通过专业认知,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扮演学生语言学习方向、方法的引领者,各项语言资源的利用以及语言学习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语言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者。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即教学效能作用。当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效能作用的高低和教师自身效能感的高低有必然联系。Bandra[7]提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活动更投入;低效能感的教师逃避改进教学策略,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模式[8]。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要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关注中发展而来,进而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由此看来,教师的效能作用和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

此外,教师的教学效能作用还体现在教师的隐性课程(teacher’s hidden agenda)对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在自我专业的学习和感悟中会形成经验认知,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门外语的习得规律正需要学习者去感悟语言教师隐性传递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隐性课程,学习者通过感悟内化成为习得认知,促进自己的语言能力。当然,为优化教师个人隐性课程,使其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作用,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课程意识和理论水平,拓宽知识结构,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完善个人品格,打造教学风格,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9]。

四、革新思考

大学英语课程要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必然要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伍雅清[4]提出:“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要提高英语水平,占有大量的语言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更地道的语言输入和指导,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语言证书考试培训,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专门的留学进修计划,以帮助教师具备接近于对象国语言的能力。”这样的整体策略具有参考价值,在实践中,我们要正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考虑办学主体的特点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诉求必然会存在差别。要充分考虑不同高校、不同生源的状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教改的步伐可以迈得大一点。以笔者所在的广西科技大学为例,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一直止步不前,很多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持有“没有用”的态度。当然,很多学生也明白在学科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他们了解学科前沿知识的必要工具,只是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见得有多大进步。期间,很多学生还花费大量时间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有的学生参加了三四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没通过(近几年我校的四级过级率基本在40~45%)。这样的学习效果,先不考虑对学生造成的精神压力,就消耗的时间而言,学生自然是会质疑这门课程的有用性。

基于这样的生源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大胆考虑转变一贯的教学策略。首先,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以四、六级考试为第一应用目标,配合一定的基础课程展开教学,形成有针对性的辅导转化过程,巩固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基础能力并转换为具有相当词汇量、阅读能力较强的语言能力水平。这个阶段是为下一步把大学英语语言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接轨的前期步骤。这个步骤以课堂学习辅导为形式,把学生中学阶段的语言基础加以巩固,并增加要求,扩展能力水平,以四、六级考试的形式作为基础检测的形式,这样的检测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其次,另一个重点目标是把学生的词汇量要求扩展到能够基本跟上专业阅读要求的7000左右的词汇量,注重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这样,四、六级考试训练和词汇、阅读能力培养齐头并进,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为大学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可把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为结合专业学习的英语能力要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让学生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训练该专业的英文论文写作。当然,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教学策略设计是希望学生今后能使用英语作为工具来获得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初步实现使用英语作为工具去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和实现技术创新的实用性转移。

上述是广西科技大学针对该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上偏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状况,制定可行的服务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当然,这样的培养方式一方面需要相关师资的培训、各教学环节和服务评价部门的配合,另一方面也考验教育决策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统一掌控的认知转变。这样充分考虑办学主体的特点,高校自行决断实施教学策略,按学校、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制定多样化的大学生英语能力标准,无疑是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且可行的途径。

(二)国际视野的专业学科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走出外语圈,即改变培养学生语言综合人文素质的要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了解各自专业领域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国际交往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定位就应该是“为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2]。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以及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问题,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心一直放在让学生打基础上,认为“对所学语言的语言面貌认识越清楚,语言的应用能力就越容易提高”。然而,从语言面貌的认知程度而言,即使是专门研究某一语言本体特征的语言学者,也未必能说自己这门语言的基本功足够扎实。

通过梳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会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开拓专业学科的国际视野,为其今后使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专业前沿知识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是大学英语课程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内容。

我们不可否认,英语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决定人们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学科发展、形成人才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的提出,将来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无疑要在对应的专业领域内展开国际性的竞争。然而,这样的国际性竞争的软肋正是我们的学生使用英语作为工具认识世界、获取专业学科信息的能力。要参与到自身学科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中,就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听懂英语学术讲座,并且能够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交流学术思想。如果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定位于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化的认知培养其人文素养,学生就难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到满足专业学习所需的英语能力和技能,那么今后要在国际竞争挑战中把自己的专业学科走好,所要面临的困难就相当大。要培养适应国际经济技术竞争、能担负起我国科技走向世界的一流技术人员,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把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定位于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实施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主体特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以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为基本前提,开发以学术性为主的大学英语教材,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发挥高校政策力量、师资能力的优势,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提升英语能力的有机培养模式,为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技能人才做出一定程度的保障。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就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应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思路,改革现有体制的弊端;就各高校而言,应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落实改革方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到实处;就教师自身而言,要做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树立为学生搭建大学英语和学科专业发展平台的意识;就学生而言,要利用教学平台提升语言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懂英语、会利用英语工具的国际型人才。通过这样的努力,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有用性”才可以真正体现。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