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究
——基于《实践论》的文本分析与现实解读

2018-03-28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践论中国化话语

吕 瑶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1)

《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时值我国土地革命战争转为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党内教条主义盛行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一边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抗争,一边总结革命历史经验并完成哲学著述。《实践论》以探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核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客观规律,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事关党的生命,事关国家前途、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因此,重新研读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对于我们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基本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实践论》是一篇符合我国国情的哲学佳作,其问世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就世界历史而言,十月革命开启了世界史的新纪元,既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阔道路,又将其革命事业提上了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为了拯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难、匍匐前行,纷纷寻找救国图存之道。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到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中西会通”,从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新文化运动的“提倡民主”“提倡科学”,社会历史经历了变技术、变政体、变政治和变文化等多重变革。随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的中国社会,既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显著的国情区别,又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很大的地域差别,为此,认真研究和切实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成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就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首先,在实践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109为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创新,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具备直面现实与改变现实的理论品质,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客观规律进行理性思考,同时作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理论创造,进而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所蕴含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未过时,其意义在于教育全体党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思考现实,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次,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国家,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与此同时,若一味依靠理论成就现实则远远不够,现实还应趋向理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11其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性,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解决世界各国问题提供了一般原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勇拼搏,并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发挥执政优势,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具有特殊性,中国共产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就必须把普遍原理转化为个别原理,使其与中国特色的风格、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不断打造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再次,在实践中必须推动理论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产物,都有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在批判继承、大力吸收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并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进而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论创新要具有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前提下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直面社会现实;二是理论创新要具有预见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新形势、新问题,要学会运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新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发展;三是理论创新要具有前瞻性,这就使得理论创新既要主动“吸收外来”,又要发展“面向未来”,进而提出符合实际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二、结合民族文化,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其价值在实践中已被多次证实,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想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我国民族文化相契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正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将我国的语言特色融入《实践论》当中,不仅运用古典名著中的语言,还将地方俗语加入其中。这种写作方式,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入中国语言特色、富有中国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易于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使其在关键时刻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国的话语权。正如毛泽东所说:“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如果一味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原话,对其进行教育,会使其难以理解和接受。”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民族文化,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价值形态以及文化形态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转变话语方式、革新宣传媒介以及加强文化软实力三种途径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其话语的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既在内容上中国化,也在语言文化上中国化。

其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方式的转变。话语权的影响力与话语方式的选择密不可分,以往我们政策理论的单向宣传与灌输,不能很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中国话语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我们需通过增强话语权影响力来推进话语方式的转变。一是,话语方式必须贴近人民生活。一套政策、理论或制度若想被群众认可、接受并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照搬政策纲领、书面话语,要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话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理论才能发挥出实际效力。如《实践论》中所提到的“吃一堑长一智”[4]28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4]287等,正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传播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增强了中国话语权的影响力。二是,话语方式必须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近来年,话语方式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交流双方的地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自觉性日益提高,单向灌输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诉求,这就要求话语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性,调动人民积极性,满足人民实际需求,不断扩大话语权的影响力。三是,促进网络话语方式的转变。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开放自由、网络信息多元复杂等特点,削弱了话语权的影响力。为此,我们需要结合网络特点,采取差异化方式提升话语权的影响力。如针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话语方式;以政策解读、漫画形式、网络民情、满意度调查、微信、微博等各类APP终端推动话语方式的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媒介的革新。在网络信息时代,要想提升话语权的影响力,还需革新宣传媒介。宣传媒介可以借助各种公众平台进行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认知。传统宣传媒介多以各级党委宣传部、学校思政部、新闻媒体以及报纸杂志等为主,大都存在内容“高度一致”、文风强势、形式陈旧等问题。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需要变职责型、被动型的传统宣传媒介为服务型、主动型的新兴媒介方式。新兴宣传媒介多以互联网平台、各种文化产品以及新兴媒体为主,信息传播量大、获取方便、影响广泛,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舆论宣传阵地。为此,我们要重视新兴宣传媒介,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利用其宣传各项成果,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创新。

其三,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全球化浪潮下,一国话语体系的建立,不仅与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有关,还与其文化软实力有关。当前,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各种文化产品向我国输送其价值观以及话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主导力,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同时积极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复兴中国的话语权,构建国际社会认同的话语体系,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影响力和主导力。

三、适应时代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保障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社会发展,都需要时代来给予动力。为此,我们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系统阐释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从而向我们表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封闭而完备的终极真理。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客观世界的本质特性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暴露,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此学说的初衷并非以问题终结者的姿态展现,而是为我们解决难题提供理论指导。时代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若我们一味遵循旧式的理念,思想就会停滞不前,我们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总结历史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战略协调、加强制度保障,进而通过立法的分类与细化、宣传教育与问责制的推进与实施,以及党内决策的监督与追责来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第一,要做到立法上的分类与细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保障与立法的分类和细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形成了党章、条例、通知等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党内民主制度因涉及事项繁多、内容繁杂,致使其分类不清、细化不足。为此,要从制度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创新,就必须确保党内民主制度在立法上的分类和细化。具体要求如下:一是立法的分类。将以往交错无序的党内民主制度按照性质或者类别转变为分类有型的党内民主制度,逐渐形成党员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晋升选拔、各项党内决议等制度,并进一步理清各项制度规范间的关系,使其科学化、民主化。二是立法的细化。细化党内民主制度是树立党的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吸收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立法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我国的党内民主制度,使之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促进制度内容的革新。

第二,要推进宣传教育制度与问责制度的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好坏及约束力的大小、党内干部知法懂法的程度,以及触犯制度问责的强弱都是影响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党内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要让党员干部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并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使对其的宣传教育形成制度化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教育效果。二是加强党内问责制度建设。党内问责制度作为党员自身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党的权威,保障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内问责制度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自探索之日已不断走向规范化,在确定问责对象、把握执行内容、提升制度效能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制度的执行力。

第三,要重视党内决策的监督与追责。由于党内长期存在“一锤子买卖”“拍脑袋决策”等行为,致使部分党员出现了无视党纪国法、忽视他人意见、肆意践踏民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加强党内决策的监督,强化上下级纪监委的垂直领导权,针对党内出现的不同声音,纪监委要做到及时有效监督,进而保证决策科学;二是要加强党内决策的追责。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出现的人治现象及不完善的决策现象,要从法律上对问责主体及决策构成要件进行追责,从而提高党内决策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依靠人民群众,打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得益于一开始就植入了群众本位的优秀基因。毛泽东的《实践论》告诉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具备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统一的群众基础。”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在“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武装政权、宣传教育群众,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等各项重大任务[4]56。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群众利益为核心,并提出:“党的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此,我们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5]899新中国成立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主体的全覆盖,使得群众路线内容得到不断完善和成熟,进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曾提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要切实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6]368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50这一系列顺应民意的理念正体现了党的执政水平与人民群众诉求的完美契合。为此,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这三种途径,打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

首先,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是体现政策宣传效果的有力依据,而提高其理论水平与以下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理论与群众利益的契合度。毛泽东曾提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领导干部知道,还要让人民群众知道,使他们从中认识到自身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7]1318也就是说,党的各项理论政策,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被其所认识和掌握,人民群众才能团结起来,为之奋斗。二是理论宣传的效度,即理论的传播范围与宣传效果。为此,要努力实现群众的现实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就必须使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实际问题,不断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自觉掌握、乐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力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人民群众自觉掌握、乐意接受。

其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其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历史终将是群众的历史”[8]287“唯有人民,才能创造世界历史的奇迹”[5]1031。同样,人民群众认识自身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任何离开人民群众的理论与实践都会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会失去其原本价值。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改革开放之初,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理念的率先提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就是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再次,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面对各种复杂局势,中国共产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群众工作合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进而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此,针对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基本素材,进而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由于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差异性,致使实践经验不具有普遍适应性,我们必须经过理性思考,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推进,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并在其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丰富的实践材料进行科学加工与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才能打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话语资源,还有力解决了我国一系列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形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也要反对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的倾向。唯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始终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引领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实践论中国化话语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实践论(节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