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媒体时代记者站的转型

2018-03-28陈琦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记者站海南

陈琦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互联网时代,各电视媒体为在竞争中立于常胜之地,在布局上通过对记者站的最大限度开发和使用,最大程度的占有地方资源,提升观众的关注度,争夺地位的强势,最大限度发挥全媒体的影响力。这种与目前倡导的“媒体区域化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举措,蕴含着推动地方发展的深厚潜力。

一、地方记者站面临的挑战

(一)记者站的发展亟需适应新时代

长期以来,记者站作为本新闻单位同各界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总部为扩大新闻源而派出从事新闻采写、组稿、通联的采编机构。但由于记者站的特点,给发展带来了不少困境。从现状来看,记者站是电视媒体延伸到各个地方区域的前沿阵地,许多记者站呈现第一个明显特点是远,工作中经常会有许多状况和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向总部做出汇报,需要自主的解决提出决策,所以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只要对管理和监督有一点疏忽,记者站就容易出于松散的状态。第二个特点是小,即记者站的人数通常比较少,目前全国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站,人数通常平均为6人,管理成本低下,不过由于缺少人手,地方大的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很难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第三个特点是点,局限在当地这个点上,优势是新闻报道具有区域特点,但宏观意识不强烈,点多面少是稿件反映出的一个主要特点。第四个特点是杂,记者站需要兼顾宣传、协调和接待等状态混乱,繁琐的事情使记者站在新闻宣传主业方面影响严峻。

除此之外,不少记者站还被打上了深深的行政烙印,在以往这些新闻还可能在电视台获得一席空间。但是伴随着电视新闻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对观众实用性大的新闻,才能获得新闻编辑的宠爱。行业记者站对领导关心的事情很重视,但是对观众关心的事情通常不放在心上。

为此记者站要加强观念的转化,要与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的发展保持一定的步调,要深入把握观众的需求。由此可见,创新、务实的理念对记者站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硬件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在竞争中面临激烈挑战

在当前环境下,驻站媒体的加入,无疑对本地媒体带来了更多压力,在平时新闻宣传中,双方形成激动而热烈的新闻争夺战。但与当地媒体相比,地方记者站的不利条件在于没有办法获得与之相平衡的资源。显而易见,政府部门对当地得媒体更为“信任”,当地媒体对一手资料的取得更为容易。就比如在两会等重要活动中,市属媒体再采访机会的获得方面更为丰富,也就得到了更多的新闻原始材料。

当地媒体也在寻求媒体道路的转型,电视台的“驻外大军”就具有被动性了。与新媒体竞争,给记者站的业务能力带来了更多挑战。如今的电视新闻注重多样化的手法。与此同时,卫星直播车、3G 传输、移动制作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活,使新闻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今天的新闻今天播、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看已经成为趋势,许多情况下,记者站的迟钝反应成为不良条件。

(三)日趋严重的人才流失值得关注

许多记者站,与媒体的大后方相隔比较远,这种条件下使得驻站记者缺乏归属感、认同感,通常觉得自己与所处单位的联系不密切。一些记者站办公环境存在局限性,与当地媒体相较,甚至“寒酸”。部分驻站媒体工作者,与家人过着分居两地生活使得的人才的流转具有不确定性。近几年,不断出现大学生进入电视台之后对去地方记者站工作采取拒绝态度。

二、记者站的转型与发展:抓住新机遇顺应新趋势

(一)加强策划重要主题宣传增强影响力

新闻媒体影响力的体现不能仅仅依靠平日性的新闻播报,必须以时代为背景、以基层为基础,实行并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策划执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地方记者站有观察、思考的维度大等优点,具体的实行可以在微小的地方入手,报道内容丰富;不利的条件在于缺少人手,以海口记者站为例,一线采编力量一般只有两人到四人,才能勉强应对日常的采访,更不要说形式比较大的主题宣传报道。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必须以己为主,多方借力,最大程度激发各方的兴趣,一起推动。

目前,很多记者站承担的主要业务是行政事物。所以面对形式多样的政务活动,要下功夫发现可利用的新闻和信息,脱离政务活动的圈子进行报道。用能否有新闻价值,能否对观众有影响,能否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创新等标准作为衡量的标尺,对政务活动进行精准的报道。

作品是根本,内容是优势,用真实、优质的作品增强自身影响力。客观与真实是新闻的命脉所在,作品的优质则是地方记者站在当地确立良好形象的至宝。假如一个记者站拿不出好的作品,不仅没有办法取得当地的认同,还会损坏所在单位的形象。这就要求驻站记者扎根当地采写出好作品,主客观画面语言、背景效果和同期声采访等等综合运用,在综合能力提升中,使记者站能够出电视新闻精品。以获得海南新闻奖的系列报道《海口“双创”之变》为例,为了真实呈现海口在“双创”前后的变化,海口记者站派驻记者探访了不同身份的市民,拍摄了海口的大街小巷、社区、菜市场等不同场所,真实记录了“双创”推进中的出现的矛盾、起伏、进展,展现了“双创”带给市民的亲民体验,和市民从抵触、不理解到主动投入,支持“双创”的转变,以及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科学决策,疏堵结合,堵“脏乱差”疏“民忧”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二)借势融媒体拓展发稿平台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只有加强记者站建设,才能达到媒介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及资源的整合,因此要推动电视媒介所传播内容的横向演变,继续保持“内容至上”这一有利条件,更加要注意对媒介传播样式的多样化发展,推动传播信息通道和资源内容的对相性拓展。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17年3月22,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西部新闻中心在儋州市成立,形成洋浦、儋州和临高等海南西部区域新闻采访报道全覆盖,助力海南广电推进“海视合美”战略和打造南海区域重要新闻舆论中心战略,同时为海南西部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此外,记者站还需要开拓“自己就有”稿件发送平台,因为新闻报道最终是媒体影响力的反映。然而,就多数地方记者站而言,最现实的场面通常是花费了许多经历撰写的稿件,却由于当天节目的版面缺少等客观因素而被压缩选用甚至是没有办法播报。长此以往,积极的发挥记者站的工作和媒体在地方的影响程度都特别的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记者站完全可以将思路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互联网开拓更多的发稿平台,比如海口记者站,已经与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合作,发展出了地方分网,开设海口专栏,分设了龙华、美兰和琼山等区域新闻专栏,这些分网就是地方记者站可以充分利用的发稿平台,此外还有力地支持了旅游卫视、综合频道等栏目,形成了全方位报道体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新闻平台将出口打通,在传统的新闻网站之外,地方记者站可以最大程度通过已有的第三方传播平台为稿件进行出口的打通。目前,中央电台驻各地记者站纷纷开设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号,除此之外,地方记者站还可以利用“今日头条”客户端的“头条号”、网易新闻的“网易号”拓展本身的发稿平台。

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沟通,与当地媒体打好交道,借助当地媒体的力量,共享采访素材,弥补记者站人员不足。驻站媒体要与地方党委、政府频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当地资源争取更大的支持,与当地宣传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三)有机融合合作共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转型已经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大棋。在媒体交流发展的过程中,地方记者站要最大限度的争取资源,积极让地方记者站参与融媒体建设中。假如条件可以,甚至可以允许让地方记者站也着手对自身进行转型,在新媒体等领域进行尝试。

在融媒体时代,一方面,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拥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多种媒体不单单根据自己的特征,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信息手机圈,而且媒体间的信息交流,又使得信息的传播量剧增。在信息呈爆炸化特征的今天,记者站单单依靠单兵作战这种传统式的特征,显然无法与时代相契合。因此,记者站需要有拓展精神,建立起与各媒体、各单位的合作性联系,通过内外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增强新闻影响力。外联,就是记者站一方面与各种各样的载体性的媒体、不同行业单位增强合作之间的联系,组织和参与采访活动,在活动中互惠共享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与当地政府、行业单位合作,推出地方特色显著的专题等。例如去年9月,受强台风“杜苏芮”影响,海南省出现一次强风雨过程,造成16个市县81个乡镇18.286万人受灾,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各地记者站快速采取行动,与台里的联动采访相配合,组成多点采访阵群,通过最新消息、电话连线等多种形式,以海量的新闻信息在节目中联合播出,完整地再现了海南人民战胜灾害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新时代,面对挑战,只有寻求创新,增强对记者站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平台化的建设,人才资源共享、公用资源公用,才能牢牢地抓住机遇,推动记者站的升级画转型,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记者站海南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