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8-03-28罗永香
罗永香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 云南大理 672400
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要求教师能够从这个角度出发,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寻找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而学习兴趣是有效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切入口,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进行有效的联系,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途径。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基本概述
学生的参与度实际上就是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程度,能够有效判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已经得到有效发挥。一般而言,这一参与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意味着这一指标代表的是全部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情况[1]。一直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不变的追求,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及技能,并且树立起对课堂知识的积极情感态度,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愿意去学习知识,并且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技巧。由此可见,学生理所当然的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这一“学”要突显出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般会建立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下,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才会在探索欲望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的关联性
(一)预习激趣可提高课堂参与度
预习是可以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索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重要活动环节。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课堂是解决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的重要场所,要求教师要重视通过预习激趣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染色体方面的教学中,学生可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调用自己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定律等等旧知识,去自主探索“染色体大小与形态之间存在差异”的这一重难点知识。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之中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又保证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借助高倍显微镜之下人类染色体的相关图片来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染色体的认识,并将其与雄性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展开对比与分析,促使学生产生更浓的探究欲望,进而主动参与进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这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
(二)导入激趣可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导入环节就激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可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探索有效的导入方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者社会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与生活元素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激趣策略,比如在“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大头娃娃事件。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在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大头娃娃事件中,“大头娃娃”这一现象主要是奶粉中缺少了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所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身边生活中的重要性,利于起到良好的激趣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情境激趣可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创设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境创设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能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寻找到一个有效的联结点[2]。比如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了班级管理和班委分工的情境,使其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学习情境之中,让学生明白每个细胞器系统内的各物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分工合作才可以维持一个生命体的正常运行。当学生真正走进情境之中,即是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是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体现。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兴趣较低、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双低”问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联系,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教学目的。